APP下载

从《雷雨》看周朴园人性的扭曲

2016-04-29季超勤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周朴园雷雨人性

季超勤

摘 要:作为曹禺先生话剧的代表作,《雷雨》集中展现了主人公周朴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人性的麻木、狡诈、凶恶,折射出那个社会的悲哀、黑暗和不公平。周朴园在剧中造就了悲剧,是悲剧的实施者,同时又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本文通过分析周朴园与侍萍、鲁大海、繁漪等人的矛盾冲突,进而集中论述他在封建伦理道德、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各种感情纠结下表现出人性的扭曲。

关键词:周朴园;封建;资本;人性;扭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01

一、封建伦理道德下的周朴园

周朴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一员,他必定会和封建阶级有着深厚的血肉关系,在《雷雨》中,作者对周朴园的描写并不算多,他一出场就给人一种行事稳重、世故、伪善的感觉。然而却在他这一个角色上,蕴含着许多潜在的内涵与问题,这些内涵与问题又与全剧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塑造出了周朴园丰富多彩的主人公的形象。他的封建性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在剧中他一出场看见已分别两年的妻子繁漪,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今天下楼来了,完全好了么?”接着又命令她:“你应当再到楼上去休息。”仅仅这两句就说明他对妻子的自私、冷淡的态度。给人的感觉,他好像是非常关心地为妻子治病,请来国外的大夫给她看病,又劝她要喝药、休息等等。实际上这种关心、在意的真正内涵无非是他在尽一个做丈夫的责任,甚至是对妻子的现代思想的否定。在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突出了他的这种封建思想。当他知道繁漪竟然违反他的规矩把药倒掉时,便严厉地叫四凤把剩下的药再端来。繁漪反复说到“不愿喝这种苦东西”,他却毫不搭理;繁漪说等一会儿再喝,他却又不让;又逼着周冲劝他母亲当着他的面把药喝下去,转身又命令周萍跪着劝繁漪,于是他用自己的威令和儿子们的哀求这双重的压力迫使她改变。而他的目的,就是要妻子繁漪为他们的孩子们做一个“服从的榜样”。正如他对蘩漪说的那样:他的语调开始低沉而且缓慢,接着大声,最后到严厉冷峻地说:“蘩漪,当了母亲的人了,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该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因此可见,周朴园对妻子蘩漪是冷淡无情,以及此时的喝药只不过是一场戏,其内容实质是确保他家庭的封建思想和他本人的威严。

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周朴园

代表着资本主义的本性。周朴园的资产阶级狠毒凶残的一面是通过他与鲁大海的冲突表现出来的。周朴园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在政治上的反动本质。他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个小工,然后他从每个淹死的工人身上扣了三百元钱。他让矿上警察开枪镇压罢工工人,打死了三十多名工人。他又利用分化和收买部分罢工工人代表的手段,破坏了这次大罢工。从而可以看出:周朴园身上的每一个铜板上,都沾满了工人阶级的鲜血,以及对罢工工人的血腥镇压和其罪恶的发家史。鲁大海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与他所要塑造的儿子截然相反。而且由于大海是站在反抗他的立场上的,作为被他剥削的工人阶级代表。对自私、冷酷的周朴园而言,亲子关系远远比不上利益关系。若不开除他,就不能平息罢工,不能巩固自己剥削者的地位。至于鲁贵和四凤,则是出于要免除后患,不让他和侍萍的关系泄露出去。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

三、矛盾纠缠下的周朴园

在《雷雨》中,周朴园是活着的,可他的人性却是扭曲的。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苦痛纠结的躯壳。周朴园虽受着资产阶级的教育,却同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他不但冷酷、自私,具有专横的统治心理,而且还十分虚伪、假道德。这样一个人,和他周围的人之间自然要发生着尖锐的矛盾。而他,也终于在这些重重的矛盾中,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境地。来自社会的、环境的以及自身的各种思想、道德、礼法以及感情导致了他人性的扭曲。周朴园是一个内心世界复杂、感情丰富的人。剧本一开始,就借四凤、蘩漪、周冲之口道出了周朴园的一系列旧习惯。如把自己的住房卖给教堂作医院,四凤则又介绍“老爷念经吃素”,回家之后,“除了会客,念念经,打坐,在家里,一句话都不说”。但是这与他“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这层性格又是相互矛盾的。

四、结语

三十年的漫漫时光,三十年的爱很纠结,三十年的泪与鲜血铸就了一场悲天动地的雷雨。这雷雨冲刷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礼教传统,是剧中人痛苦与矛盾交织的情仇,一场雷雨,一场命运的洗礼。李健吾称《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在《雷雨》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社会对人的改变,让一颗善良的心是怎么变得丑陋与不堪。《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就题材来讲是家庭悲剧,并且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正如周朴园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等等。在悲剧中,人的欲望、情感、意志、能力体现着人类的本质力量,但都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磨难,甚至是厄运,而且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这就构成了“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在这种悲剧冲突中,主人公周朴园是剧中一切灾难的制造者和最大不幸的承受者,通过对他的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礼法之间的冲突;人性与个人利益、阶级利益之间的冲突,揭示出了他人性的扭曲。

参考文献:

[1]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88.

[2]钱谷融.文艺论丛[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9:16-17.

[3]曹禺.雷雨[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49-256.

[4]钱理群.名作重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夏传才.中国现代文学名篇选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202.

猜你喜欢

周朴园雷雨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雷雨天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雷雨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雷雨
《雷雨》(节选)
雷雨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