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
2016-04-29刘莉
刘莉
摘 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计核算制度的革新,我国事业单位将权责发生制融入会计核算体系中,以推动自身的发展。但是,事业单位在应用权责发生制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有许多的环节需要注意。本文就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主要事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 会计
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凡是在本期内已经收到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一切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者是付出,都要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处理。权责发生制属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其能够有效解决收入和费用何时予以确认及确认多少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而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中,能够有效地应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
一、传统会计核算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影响
我国事业单位目前采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白热化程度的加深,收付实现制逐渐受到制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影响
收付实现制对事业单位信息可比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收付实现制就是对现有的收入与支出进行确认计量,但是这样会将一些本不属于本期的收入与支出算入本期的收入与是之处之中。这样就会使得前后期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出现差错。另一方面,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支出来作为费用确认的依据,但是这不适用于特定的领域。例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支出,固定资产可以采取一次性付清或者是分期付清的方式,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信息核算,则只会记录一次性付清的款项,而对分期所花费的费用没有记录。这样就会使得会计信息出现失真。
(二)不能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
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是对本年度事业单位的支出和费用的总结,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时,会使得事业结余变为对本年度实际支出的费用或者是实际收到的费用的记录。这样就会使得会计信息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方面:其一,有些企业为了在事业结余中使得账面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会将所要收的款项的确切日期提前到本期或者是推迟到下一期,以满足账面上的收支平衡,然而这样做会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出现严重的失真现象,这种所谓的人工收支平衡也是一种虚假的收支平衡。其二,有些事业单位由于资金紧张,会将本年度应该支出的费用挪到下一年度发放,而这些费用本应记录到本年度,但是实际支出却在下一年度,本年度就没有相关的记录。这样就会使得上下年度的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现象,严重的会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
(三)会计报告不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没有进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就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状况,因为没有现金流量表,公众就缺少了解单位实际财务状况的途径,使得公众对于事业单位失去信心,甚至对事业单位的职能产生怀疑。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不仅没有编制现今流量表,而且还将时点信息和期间信息编制在同一张报表中,这样信息的划分不明确,使得利用者无法对信息进行区分,从而收取有用的信息。信息利用者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使得信息的利用率下降。
二、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
(一)事业单位将权责发生制融入会计核算体系中,对于事业单位的收入进行了有效的统计
除了将事业单位实际支出的资金进行了记录,还将对本期末实际支出的资金也进行记录,防止本期支出信息被收入到下期支出信息中,保证了上下期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支出资金进行核算,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实际支出费用和未支出费用进行综合评估与核算,作为事业单位本期的支出总额。权责发生制将应付未付的支出,按照发生的时间进行列表记录,对于跨期的支出,也在收益期间进行了合理的划分,有效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固定资产的权责发生制
在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下,无法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状况,因此必须采用权责发生制。应该像企业会计一样,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抵减项目,采用分期计提折旧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的成本予以确认和计量。
(三)债券债务的权责发生制
事业单位设置的债券债务核算科目只与经营性业务有关,没有包括全部的非经营性业务。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在取得收款权利时入账比较合理。同理,对于应付未付的费用和债务,也应该按照费用或债务的实际形成期间确认更为妥当。这样能够准确地核算会计成本,反映会计信息。
(四)改进会计报表体系
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事业单位资产流动情况,定向分析事业单位的收益情况,为以后的现金流量做出预测,也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信息。可以按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格式进行编制。事业单位投资的支出不只是在第一期的报表中呈现,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每期的报表中。同理,投资的收益也是分期呈现,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投资状况。
三、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应注意的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引入权责发生制是一项很好的举措,可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引入的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支持基础。为此,我们应当注重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并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以此保证权责发生制能够真正地落实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
(一)加快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
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首先就需要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为改革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目前,我国关于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都已经滞后于社会的需要。当务之急是修订现有的规则,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认权责发生制的地位和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使之有法可依。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单方面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也是如此。不仅涉及相关的会计制度的改革,也与会计人员技能的培训息息相关。平时可以通过对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继续教育,使工作人员对业务有更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在相关的会计考试中逐步增加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提高分值比重,促使相关机构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
在引入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过程中,应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包括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和差额补助的事业单位,在审慎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四、结语
我国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很有必要的,它弥补了当前收付实现制的缺陷,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改革不能急功近利,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
(作者单位为辽宁省海城巿响堂管理区)
参考文献
[1] 土玮.对事业单位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问题的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6).
[2] 宫景玉,庄桂荣.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