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不会画画的孩子

2016-04-29邱欢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4期

每次上美术课,我总会听到个别孩子喊“我不会画”。画画本是一件愉快的事,是儿童表达心情的主要手段,可是我们却常常遇到畏惧画画的儿童。那幼儿是什么时候开始说我不会画的?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不会画?这个需要我们老师思考。幼儿园通常把技法和工具的使用练习作为主要学习目标,把画面效果作为追求的结果,孩子没有了内心的体验,画画就成为一种没有乐趣的负担。

通过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意识到儿童美术启蒙教育如果因为发展孩子的技能技巧而牺牲孩子的内心体验是很可惜的。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没有不会画画的孩子。儿童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看见的或者感觉到的事物,但是他们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去分辨、提炼、描绘出他们内心感受到的物象。如观看《有趣的动物》视频后,我进行示范绘画,再让幼儿进行自由绘画。本期望幼儿可以按照示范的方法画出一个完整的图像,可一个小朋友看完袋鼠后,在纸上画了许多连续的弧线,原来他是在画袋鼠跳的线,原来他只对跳跃感兴趣。

开展“树叶画”活动时,我带着孩子捡树叶,布置环境,引导孩子观察颜色:黄色、红色、紫色、彩虹色……图案样式:圆点的、条纹的、波浪线的、圈圈的……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喜欢的颜色、喜欢的样式。孩子们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样式进行创作,一切都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没有一个孩子叫嚷“老师,我不会画”。老师在美工区拉的一根绳子就作为他们晒画的展示台,孩子们将画好的树叶夹在绳子上,还可以互相评价作品,画也乐,评亦乐,其乐融融。

美术活动要以幼儿的原有经验为起点,提供可选择的工具,最重要的环节是感知,把相关的题材提供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在观察、认识和体验中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创作是根据自己所获得的审美意向去创作的。比如我们让孩子观察袋鼠,有的孩子可能对袋鼠的袋子感兴趣,有的孩子觉得袋鼠跳跃的动作更有意思,审美的角度不一样,各人获得的感受就不一样,最后画出的画也会是丰富多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