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4-29王旭鑫
摘要: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能平等、自由、自主互动的现象普遍存在,互动中存在缺乏内容、缺少共享、缺少平等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采用灵活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的效果。
关键词:师生互动;垄断性互动;独裁互动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6-0025-02
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意味着教学过程中互动双方的相互承认、互动机会上的均等、权利和道德上的平等。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不能平等、自由、自主互动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实质是一种虚假的互动,并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虚假互动的主要表现
(一)只有形式缺乏内容
缺乏内容的虚假互动是平时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例如,教师提出某一问题,某个学生做了正确回答,其他学生也知道其回答是正确的,教师却仍然追问:“他答的对不对”?还有,本来学生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回答得非常好,教师却仍然追问:“他回答得好不好”?诸如此类的现象数不胜数。这种形式上的互动不仅存在于课堂提问中,有时也存在于课堂讨论中。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丰富课堂的形式,针对个别答案很明确的问题安排讨论,然后得出结论。这种只是为讨论而讨论的形式,并不能真正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作用,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只注重形式的互动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仅仅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
(二)只有垄断缺少共享
课堂教学过程中,垄断性互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互动的机会不均等。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互动机会。从学生的角度说,多数教师倾向于同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互动;从教师的角度说,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很少给学生思考和充分表达的机会。例如,有的学生一堂课被提问多次,有的学生却几堂课也没有被提问的机会,甚至在提问人数较多的时候,也有可能忽视部分学生。这种垄断性的互动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共享课堂,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只有独裁缺少平等
独裁的互动,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的不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扮演着发起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缺少平等。例如,教学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学生踊跃发言,不断地鼓励学生,“哪位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勇敢些,这是锻炼自己的机会”等等,经过多次鼓励和引导,如果还是没有学生回答,教师则会直接点名让某位学生回答。这一互动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尊重,突出地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缺少平等。这种不平等的互动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二、改变虚假互动的对策
互动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仅仅作为丰富课堂的一种形式。面对当前课堂教学中虚假教学互动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要认清其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开展名副其实的教学互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互动。
(一)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通过预习,学生一方面可对课堂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有利于课堂上学习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预习可以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目的地听课。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提出的互动性问题,预习之后也可能就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加上教师的引导,对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全面。同时,预习之后的互动能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教师要做好充分详实的准备
教师的课前准备充分与否决定着教学互动开展得成功与失败。课前的准备中,教师一是要搜集有关互动问题的相关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所设计的互动问题,以便在教学互动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对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能从容应对。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又可以广开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互动问题的设计只有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教学互动的目的。在课前的问题设计中,要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既要设计基础性的问题,也要设计提高性的问题,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互动中。
(三)注重互动的作用和效果
教学互动只是一种形式,互动的作用和效果才是所要追求的目标。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互动的问题尽可能选择开放性的,以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的锻炼、培养;互动采用的形式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互动中受益;互动的内容要由浅入深,以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也有利于对问题的理解层层深入和拓展延伸。
(四)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互动方式
互动的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提问、讨论、探究、分组等等都是教学互动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互动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教学互动,可探究和开放性的知识是开展互动教学的最佳内容。在教学时间上,要根据时间采用恰当的方式。讨论、探究等方式需要占用较长的课堂时间,而提问则占用时间较少,是互动经常采用和一堂课多次用到的方式;在学生情况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对于难度较小的互动问题,互动的方式要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可适当缩小互动范围,以便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责任编辑 李经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