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眼贵州

2016-04-29陈昊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6年10期

倘要评选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目的地,贵州绝对名列前茅。

它既有奇秀山水,又有灿烂人文,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旅游业却一直不温不火。

是因为交通不便、设施不足?是因为经济落后、理念守旧?

还是因为与四川、云南、广西这三个旅游大省为邻,地缘上有劣势?

这是贵州的问题,也是我们的困惑。在亲身探访贵州并与相关旅游业者对话后,我们获得了一些答案,并重新认识了这里。

今年年初,贵州突然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原因无它,自然是《纽约时报》发布的“2016年世界最值得到访的52个旅游目的地”榜单,杭州与贵州,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入选目的地。杭州久负盛名,上榜似乎理所应当,相比之下,国人并不熟知的贵州博得国际媒体青睐,而且入选的是整个省份而非特定地点,显然是个大事。

“一直以来,贵州都是中国交通最为不便的地区之一。因此,与每年游客量达2000万人次的著名少数民族聚居地丽江相比,贵州的苗寨和侗寨保留了徐缓的节奏和纯朴的质感——至少目前如此。”采访过程中,《纽约时报》的推荐理由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同,但他们总不忘提醒我们一句:贵州的自然资源也很不错。

贵州没有平原,交通确实不便,不过其自然资源也由此可见—斑:省内地貌异彩纷呈,石林、峰丛、峡谷、瀑布、河流俯拾皆是,更有两个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和荔波喀斯特分踞一北一南。同时,恰如贵州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胡木所说,因为落后,贵州躲过了一次次追赶“现代化”的运动,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得以保留下来,引人入胜。

“‘落后’也是贵州的优势。”话虽如此,实地造访贵州时,可感知的“落后”依旧超乎想象。以我们此行为例,有些路段数次塌方,有些景区遍寻不着补给点和洗手间,有些地方只能留宿村民家里,而我已经不记得“如厕问题”有多少次是在野地里解决的了——单这一项,就能将许多人的贵州旅行计划直接截断。

“相比十几年前,贵州已经改善一些了。”碧山旅行创始人张玫回忆起开发路线时的经历,“当时贵州的基础设施都没法定义为‘不好’,因为压根就没有。”而今,贵州省内路网日渐完善,贵广、沪昆高铁业已通车,黔渝、成贵高铁正在建设;另外,一些高端酒店已入驻贵阳,贵州其他城市的住宿业态也在不断丰富。

贵州正在发生变化,不只在设施上,更在观念上。“2016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即将开幕,这次是第二届。类似的山地运动赛事、会议,近几年在贵州几乎遍地开花。借由这样的方式,那些承载人文的自然风光正在渐渐超越绣片、银饰、大歌、寨子,成为贵州新的名片,而当地的旅游口号也已由我们熟知的“多彩贵州”扩展成了“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

山地旅游,国内外皆有范本可循。法国萨瓦省以山地和滑雪运动著称,该省负责人米歇尔·鲍瓦德(Michel Bouvard)曾在贵州举办的第—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上介绍了法国政府在山地旅游开发中起到的作用:首先是因地制宜地规划自然公园以供休闲,其次是保护历史遗迹并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最后是安排山地空间并开发山地旅游项目。而在我们的实地探访中,山地旅游大会主会场所在的兴义正在其万峰林景区中践行着这些理念——尽管许多规划有待完成。

更多的变化带来了更多的旅行者,有一些外国人,但主要还是“重新发现贵州”的国人。譬如,2016年春节期间,贵州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0.2%和32.7%,是增速最快的省份。而大众旅行之外,也渐有定制旅行公司走进贵州、开发路线。“越是基础条件不佳,定制旅行反而越有发挥空间。”张玫这样评价贵州的潜力。诚然,一直是“第二眼美女”的贵州,与周边更为耀眼的四川、云南、广西相比,或许仍旧无法成为出行的首选,然而它的美未经雕琢,有着最原始的吸引力。这股力量来自自然,让你跨越艰辛旅途来到这里,不虚此行。

不完善的基建与很完美的自然

“五点了,就快开始了。”

此时,我们正和“蜗牛”坐在贵阳一个新开发的高档商业区里喝咖啡,露台下方就是一座车流繁忙的立交桥。他说的是,每天按时上演的堵车奇观就陕开始了。

贵阳的“堵”不仅是茶余饭后的调侃对象,也是当地人欢迎游客的问候语:“怎么样,机场过来的路上堵吧?”这样的无可奈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正在修地铁。已成为大城市标配的地铁,将为贵阳带来的实际好处不言自明,只是在地铁修建的过程中,交通压力反而会猛然增大——这是变革中的阵痛,昭示着变化正在发生。

“蜗牛”是土生土长的贵阳人,也是当地户外俱乐部“贵州赤足户外”的创始人,咖啡馆老板“阿鬼”看见他便过来打招呼。我们夸赞“阿鬼”生意不错,从浙江“移民”过来的他摊摊手:“典型的低收入、高消费。”

“蜗牛”和“阿鬼”因为玩户外而相识,在贵州,这个圈子算不上大,但“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府近些年来的政策支持”,发展很快,一个切近的例子是:“蜗牛”的户外俱乐部平均每月都会举办几次活动,或穿越,或溯溪,或露营,或自驾,经常满员,哪怕是一些临时发起的活动。

俱乐部还有个长期固定的免费活动——每周一次的黔灵山漫步。贵州自然资源的丰富从这里便能看出来:不用走远,市区西北角就是一个可以展开徒步的好去处,离市中心只有15公里。这大概相当于把香山公园搬到北京二环内,面积还要扩大两倍,而那苍翠的山、碧绿的湖和漫山遍野的猴子更是其他城市公园难以相比的。

约六公里的黔灵山大环线,我们用了三个多小时才完成,这也是“阿鬼”每天的必修课——但他只要两个多小时。同样地,让我们精疲力竭的开阳紫江地缝穿越在当地人眼中不过是“菜鸟级的户外活动”而已。我还记得那天的穿越一共用了七个多小时,脚程足足十七公里,峡谷中湿滑泥泞,一不留神就会摔倒,途中还要在没过膝盖的湍急流水中穿行几次,茂密的植被更需时时披荆斩棘才行。坦白讲,我这个有一些经验的户外爱好者在行走过程中内心都多少有些崩溃,然而同行的当地人,哪怕是没有任何经验、装备极不专业的初学者,中途都没有放弃过,而且许多人身手极其矫健,踏着湿滑的岩石如飞檐走壁一般。“都是山里长大的,习惯了。”

贵州的自然资源天然具有赛事所需的挑战性,因此,攀岩赛、溯溪赛、徒步赛、穿越挑战赛、汽车爬坡赛、山地自行车赛等赛事近些年层出不穷,尤其是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主会场所在的兴义,更因为接连举办的自行车赛和徒步大会频繁出现在媒体中。不过,即便不是这样,“蜗牛”也推荐我们去那里看看。

旅行者鲜少耳闻的万峰林,数百年前就曾被徐霞客盛赞:“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上网搜索图片,不逊于桂林山水的风光铺天盖地。在我看来,如此奇绝之景,纵然不能收获“甲天下”的美誉,至少也该是个著名景区才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同行者寥寥无几,售票处没人排队,入口处的广场上倒是停了几十辆电瓶车,没有乘客。

为了充分体验景区风光,我们选择徒步游览,通常来说,这种方式要比乘车观光更为深度、惬意,然而在万峰林景区,这个选择并不明智。一路景色的确令人啧啧称奇,可行走路线过于单调:沿山腰修建的水泥路,没有拐弯,没有岔道,几乎就是一条直线,因此景色缺乏变化,看久了难免审美疲劳,再加上一路几无绿植遮挡,时常让人处于暴晒之下。更让人绝望的是,这个已经营业数年的景区仍旧不太完善,在我们徒步的四小时中,沿途连一瓶水都买不到,纵然风景再美,这样的体验也实在称不上好。去年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上倡导的“边运动,边游览”的方式,在大会主会场所在地便有些行不通。

兴义的另外两处著名景区也有类似问题:马岭河奔流的瀑布让人叹为观止,但在景区行走的过程中处处遭遇施工现场,巨大的噪声让人兴致大减;泥凼石林堪称一座傲立了一万年的“石头城”,但几乎没有开发与维护,路标指示不明,单是抵达这里就要耗费巨大精力。而由于山体多、雨量大,贵州的道路上经常发生塌方,我们在往返石林的过程中就经历了好几个被山石阻断的路段,堵车的长龙排了好几公里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不进景区,而是选择自驾或者租辆自行车在景区周边的山间、田野和村落里穿行,反倒很医意——幸好这样的方式正在成为当地推广的重头。

面对我们的抱怨,“蜗牛”坦承贵卅J的许多景区确实存在一些开发不够完善的问题,“但这正是我们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他说的是像“贵州赤足户外”—样的俱乐部和旅行公司。事实上,“贵州赤足户外”户外活动的许多场地都是未经开发或业已废弃的景区,在诸如交通、食宿等现实问题被他们一一解决之后,“自然本身依旧颇具吸引力”。

从浮光掠影到极致体验

高端定制旅游公司碧山旅行在贵州为客人解决的问题与“贵州赤足户外”很类似,其贵州区负责人李后强干了十几年的事,就是在大山里走村串寨,找到那些隐藏在山野腹地中的好去处,再将其形成线路,带给客人。我们跟随他,在黔东南地区进行了一次两天一夜的短途游。

奇山秀水

溶洞

作为喀斯特溶洞分布最广、发布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的溶洞不仅巨大,而且密集,甚至几乎囊括了溶洞的各个形态和类别,“洞府迷宫”名不虚传。

去处:织金洞、绥阳双河洞、紫云格凸河穿洞

山峰

贵州并没有诸如“三山五岳”那样的名山大川,它的山峰胜在连绵不绝,层次丰富,加之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使得其中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去处:梵净山、万峰林

瀑布

贵州地势起伏,河流奔腾其间,形成了众多激流和瀑布,堪称“有水皆有瀑”,而且大小不一、千姿百态,尤其在雨季,气势雄浑。

去处:黄果树瀑布、

马岭河瀑布

丹霞

贵州拥有中国面积最大、发育最壮观的丹霞地貌,高原的剧烈抬升和流水的强烈下切造成了地形的巨大反差,更使其拥有了典型的阶梯河谷与壮观的丹霞瀑布。

去处:赤水丹霞

定制贵州之旅

冒山刺绣、织锦、打银饰之旅@远近文化之旅

28岁的苗家姑娘,穿着时尚的现代服饰,精研传统的织锦手艺;38岁的苗家汉子,放弃高薪返回乡里,开辟银饰传承新路。五天的行程将充分深入这些匠人的日常,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换各自的生活、技艺和故事。

荔波生态科考营@保护地友好驿站

受荔波自然遗产管理局邀请,保护地友好体系于2014年进驻当地,为了推动社区参与的生物保护行动,他们推出了七天的生态科考营。同样是放牛、捉鱼、观乌、看虫、拔草、溯溪,却因专家团队的精心规划与引导,让人有了格外的收获。

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之旅@碧山旅行

九天的旅程,在青山绿水间奔徙徒步,和那些保留着先民遗风的人们—起感受原始的文化,回归质朴的生活。无论是欣赏充满阳刚气概的地戏,还是细致地学习造纸、蜡染和刺绣,抑或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寨子中穿行,都能让人更深入地了解这片水墨山水画般的土地。

贵州布艺之旅@Bike Aways

七天的旅程,骑车穿行于凯里、剑河、乐里、榕江、三都、丹寨等地的村寨街巷中,经过梯田、鼓楼和风雨桥,探访蜡染、刺绣、编织等传统手艺。你会发现,布艺上的多元纹样,正是贵州丰富肌理的映照。

旅途的第一站白碧村就是李后强在“踩线”过程中发现的一个苗族聚居村落。白碧隶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离州首府凯里市不远,我们从贵阳出发,到凯里大约用了两个多小时,但这在李后强看来已经很好了:“十几年前,贵阳和凯里之间只有土路相连,开车需要两天时间,中间还要找地方住上一晚。”

“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全省超过九成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加上需要改道绕路的矿区,使得道路建设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的长度几乎占到公路总里程的一半,因此多年来路网发展缓慢,直至近些年才有较大进展。而白碧村的盘山路则是村民从1997年便开始修的,他们花了五年时间,修完了四公里的路,才让村子连上了外面的世界,正因如此,现在造访白碧村才可以直接把车开到村口。但即使是这样,白碧村仍少有人知,我们进村时,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外来车辆。

我们住在了村民“富九”家,那是一栋全木结构的传统苗族住宅,但内部装饰已经十分现代化,冰箱、电视、洗衣机这“三大件”一应俱全,无线网络全面覆盖,而且速度很快,只是由于房屋结构所限,排水仍是问题,因此洗澡和如厕都要绕道屋后搭起的隔间,洗漱则得在房前路牙旁的水龙头解决一水引自山泉。李后强说,如果觉得艰苦,客人也可以住在凯里,但大部分客人最终还是会选择这里。

碧山旅行的客人绝大多数来自海外,因此有些行程在中国人看来难免有些乏味,譬如第一天下午去当地祭司“鼓葬头”家中造访和到稻田里钓稻花鱼的体验,而苗家烹鱼不去鳞的特色也让我们略有些不适应,好在被酸汤和米酒喂饱之后,暮色降临,夜晚的村寨一片寂静,让人沉醉,偶尔传来嘹亮高亢的歌声——那是“富九”媳妇在与婆姨妯娌们用微信对酒歌。

相比之下,第二天下午在石桥村的体验则要有趣得多。石桥村在凯里西南方向三十公里的丹寨县,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山谷中,南皋河从村前潺潺流过,风景怡人。石桥村以古法造纸闻名,我们便在这里亲身体验了一次从纸浆到纸张雏形的制作过程。

苗族小妹阿展将我们从村口迎到野地深处的一个溶洞里,她的造纸工坊就建在那儿。我们一起打来纸浆,一桶桶倒进水槽里,再用画框模样的筛漏筛好纸浆,将沿途采集的花瓣和草叶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片一片铺好,最后再将大勺舀取的纸浆浇在上面。待纸浆晾干,对着光,还能看到蝉翼般的美妙纹理和红红绿绿的花草色彩。此前我曾参加过一些造纸工坊,但这一次的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独具,显然更为别致。只是由于古法造纸工序繁多,我们没有时间从头到尾充分参与,甚至都无法等待纸浆晒干成品,多少有些遗憾。幸好阿展贴心地提供了快递的服务,方才让人有所回味。

的确,纵然是挖掘相当深入的碧山旅行,两条贵州线路——黔东南和黔西南—一也只到大区域为止,对于想深切了解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尤其是近年来蜚声国际舞台的手工艺,多少还是有些浮光掠影,好在,更为深入的旅行体验已渐渐出现。

专注于亲身体验中国美学的“远近文化之旅”目前有不到十条定制旅行线路,贵州占了一半,因为“手艺更多样,保存得更好,更原汁原味”。他们的每条路线只在一地,譬如在雷山学刺绣、织锦、打银饰,或者到丹寨学蜡染、造纸、制鸟笼,如此既避免了交通不便所导致的路途奔波,又能得到更为充分的体验,可谓一举两得。

这其中,最让我动心的莫过于只在一地又只有一艺的“枫脂染之旅”,五天四晚的行程将深入探访白兴的绕家村落,充分体验枫脂染从自然到产品的全过程,其专业程度不啻于民艺采风或调研。只是又有新的疑问:会不会过于专业?“加入我们的,多数的确是设计师或发烧友,对他们来说,当然越深入越好。”远近文化之旅的创始人Wiua解释道。在她看来,相比更为大众化的旅行方式,这样的定制旅行反而更适合贵州。“随便看看的话,当然要去交通更便捷、开发更完善的目的地,不需要来贵州。”wiua如是说,“贵州,是极致旅行的地方。”

人杰地灵

刺绣是能充分体现贵州多民族聚居特色的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民族多样,故而刺绣多彩,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就在细致的手法与独特的纹样中传承至今。

去处:台江、板告、屯堡

贵州境内有许多流传至今的民间银饰工艺,有些堪称绝活,有些图案只在当地尚存。作为贵州盛装服饰中最为昂贵的部分,花样繁多的贵州银饰美学价值独特。

去处:控拜、黄平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被评价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而在这样独一无二的合唱形式之外,嘹亮的歌声在贵州人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

去处:宰荡、加所

贵州有数不清的寨子散落山间,其中藏着不同的民族与文化,这从粗看相似、细看各异的建筑、手艺、风情中便能看得出来,无论你喜欢什么,在这里都能找到心头好。

去处:地扪、肇兴、瑶山

对页左 苗族妇女对田间劳作时所见的花乌鱼虫、飞禽走兽进行夸张与变形,赋予其鲜艳明丽又古朴协调的色彩,再花费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用一个个细密的针脚将其展现出来。右苗族好出嫁时带到夫家去的最贵重的两样财产,一样是一套精美的银饰,另一样便是一身纯手绣盛装嫁衣。

本页左 古纸浆晾干后,便可把制作完成的花草纸从画框中撕下,得到一件纹理美妙、色彩悦目的艺术品,这种纸可以用来做灯罩等装饰品。

右 凯里远近闻名的刺绣能手与刺绣精品收藏家徐增艳大姐收藏的手工艺品中,有个精美又实用的针线包。因为是用牛皮纸折成,表面封了蜡,所以反复折叠也不易磨损。

他们的贵州

①“夹缝岩、葵花山、大湾洞、蛤蚌河、白水河、紫江地缝……哪怕只在贵阳一地,也能充分感受贵州的自然生态之美。”

——“贵州赤足户外”俱乐部创始人“蜗牛”

②“如何在不破坏传统的前提下引入现代文明、改善村民生活?在这方面,可控制游客数量、游客素质较高的定制旅行公司显然能比大众旅行社发挥更大的作用。”

——碧山旅行贵州区负责人李后强

③“落后也是贵州的优势。因为落后,贵州躲过了—次又一次追赶‘现代化’的运动,保存了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拥有了比平原更丰富的自然、人文的多样性。”

——贵州省登山协会副秘书长胡木

④“贵州民族多元,村寨星罗棋布在大山之中,相对封闭,因此,有许多非常传统、原始的手工艺得到了完好保存,非常适合连点成线、细致开发探访手工艺之旅。”

——“远近文化之旅”创始人Wi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