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走艺术香港

2016-04-29朱凡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6年4期

一年一度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于3月2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始VIP预展。从1970年成立至今,巴塞尔艺术展已成为世界艺术交流最为重要的平台,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进入第四年,为期五天的展会汇集了全球二百余家顶级画廊。我们精选12家画廊并绘制了观展地图。按图索骥,开始你的艺术行走吧!

1层

Eslite Gallery诚品画廊1D11

从1989年成立至今,诚品画廊始终以关注和推动华人当代艺术为重心,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重要的画廊之一。经历了对海外华人艺术家、台湾本地艺术家、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大陆艺术家的多个阶段的关注。在此次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诚品画廊坚持个展的呈现方式,推出华人艺术家刁德谦个展,呈现其多件与香港有关的新作,这也是刁德谦继2015年9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其回顾展之后的又一重要呈现。

HouserWirth Gallery豪斯沃斯画廊1D13

豪斯沃斯画廊是世界顶级当代艺术画廊之一,于1992年在苏黎世创建,代理了超过六十位知名及正处于上升期的艺术家。其在全球持续扩张,在苏黎世、伦敦、萨默塞特郡、纽约、洛杉矶拥有六间画廊。中国艺术家张恩利是豪斯沃斯画廊代理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中国艺术家。这次,豪斯沃斯画廊将呈现已逝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代表艺术家Philip Guston的作品,以及美国著名极简主义代表人物、金属雕刻艺术家David Smith的早期作品,同时还将带来非裔美国艺术家Mark Bradford、印裔伦敦女性艺术家Bharti Kher以及张恩利的近期创作。

White Cube白立方1D24

白立方由Jay Jopling于1993年在伦敦创立,自其创建以来因策划了多位英国青年艺术家及国际艺术家的个展而声名鹊起。白立方目前在伦敦拥有两间画廊,其首个海外画廊就落户于香港。2012年3月2日,白立方首家海外分部于香港中环开幕,并以世界著名艺术家Gilbert及George的一系列名为《The London Pictures》的作品揭幕。

Gagosian Gallery高古轩1C19

高古轩由Larry Gaqosian创办于1985年,同时也是纽约切尔西区的首家画廊,而Gaqosian本人长期也占据英国Art Review杂志评选的“艺术影响榜100人”前列。如今他在全球拥有15间画廊及1个书店,分别位于纽约、洛杉矶、伦敦、罗马、巴黎、雅典、日内瓦、香港。高古轩代理的艺术家包括美国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及Roy Lichtenstein、抽象表现主义代表人物Willem deKooning、当代著名艺术家Jeff Koons等,中国艺术家曾梵志也与其紧密合作。

PACE佩斯画廊1C18

上世纪60年代在纽约创建的佩斯画廊,目前在全球拥有七间画廊,其中四间位于美国纽约,其余分布在伦敦、北京、香港。佩斯画廊也是首家进入北京的国际顶级画廊。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佩斯画廊将展出Alexander Calder、Chuck Close、Sol LeWitt、李松松、林璎、Agnes Martin、毛焰、Robert Rauschenberg、Michal Rovner、宋冬、杉本博司、Antoni Tapies、TeamLab、尹秀珍及张晓刚在内的现当代艺术家的多件作品。同时展出的还有作为佩斯新媒体项目PACE Art+Technoloqy开幕首展的艺术家小组TeamLab的作品。中国艺术家宋冬的个展《剩余价值》早先就曾在佩斯北京完成展出。

ShanqhART Gallery香格纳画廊1C17

作为中国本土重要的艺术机构,香格纳画廊是由何普林于1996年在上海创立的,上海、北京、新加坡三地均设有空间,拥有四十多位合作艺术家。香格纳画廊拥有中国画廊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展的三个正式画廊席位之一。在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其将展出余友涵、张恩利、杨福东、丁乙、耿建翌、王友身、胡介呜、欧阳春、陈晓云、刘唯艰、乌头、赵洋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Lona March Space长征空间1B16

长征空间由卢杰于2002年在北京798艺术区建立,是中国画廊的领军机构。2009年,长征空间以郭凤怡个人项目参与瑞士巴塞尔艺术展,2012年获正式画廊席位。2015年,宣布与年轻艺术家陈天灼合作,这也是多年来在画廊稳定的合作艺术家名单中首次对更为年轻的艺术家进行关注与扩充。在本次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长征空间将展出包括汪建伟、展望、喻红、朱昱、张慧、胡向前、黄然、陈天灼等多位艺术家的新作。

Gallerv EXIT安全口画廊1B23

安全口画廊是香港本地画廊,创立于2008年,以对年轻艺术家的敏锐关注而获得艺术界的认同与重视。其专注于视觉及录影艺术,展出自我革新、富有挑战的作品,并关注寻求超越种族规范和界限的作品。首展艺术家林穴曾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2015年,安全口画廊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展出了吕振光个人项目《句号后的逗号:吕振光一流画厂》,今年还将呈现其最新的创作方向。

Platform China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1B21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由孙宁创办于2004年,随后经历了从非营利机构向画廊的转型。2015年底,站台中国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迁至798艺术区。在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期间,站台中国将展出毕建业、段建伟、付经岩、贾蔼力、刘晓辉、马轲、秦琦、邱瑞祥、沈正麟、宋元元、谭平、汤大尧、王宁德、杨茂源、赵赵、周轶伦多位艺术家作品。其中贾蔼力记录其创作过程的摄影作品将首次亮相,而汤大尧白勺个展将在站台中国北京空间同期展出。

Vitamin Creative Space维他命艺术空间1B05

维他命艺术空间创建于2002年,于2007年开始参与瑞士巴塞尔艺术展,2009年获正式席位,是获得正式席位的三个中国画廊之一。维他命艺术空间位于广州番禺的“镜花园”,在其建筑过程中形成一种空间与人类关系的探讨,而在北京还设有另一项目空间——“观心亭”。在本次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中,维他命艺术空间将展出香港艺术家李杰、白双全的最新创作,徐坦等多位艺术家的新作也将同时呈献。

特别单元:Discoveries艺术探新

“艺术探新”单元通过个展或双个展,展出世界新锐艺术家的创作与思考,参与的艺术家多为80后。今年有24家画廊参与该单元。其中来自马德里的Sabrina Amrani画廊将呈献巴基斯坦艺术家Waqas Khan的水墨作品;来自柏林的Galerie Isabella Bortolozzi将展出吴曾全新作品《对联》;位于东京的Gallery Side 2将带来以食物雕塑闻名的艺术家斋雄推介的作品——围绕以消化为主题的盒装拼贴画及树脂雕塑;来自伦敦的Workplace Gallery则将呈献美国艺术家Joel Kyack以雕塑装置探讨香港消费主义、文化状况及历史状况的近期创作。

“艺术探新”单元位于1层展厅中部内侧。

3层

De Sarthe Gallery德萨画廊3D13

德萨画廊于1977年在法国巴黎创立,最早呈献华裔法籍艺术家包括赵无极、朱德群、曾海文以及中国先锋观念艺术家陈箴的作品。其创始人之子Vincent于2014年在北京开设德萨画廊新空间,深入关注中国艺术家的创作。这次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也将呈现组合名单,展出包括James Lee Byars、Alexander Calder、Enrico Castellani、朱德群、林菁菁、马思博、Robert Motherwell、Gerhard Richter、Shiraqa Kazuo、Tanaka Atsuko、曾海文、Umae Chiyu、王国锋、王欣、Yoshihara Jiro、赵无极在内的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Boers-Li Gallery博尔励画廊

博尔励画廊于2005年在北京创立,2010年从北京草场地艺术区迁至798艺术区,随着创始人之一皮力出任香港M+美术馆高级策划人,包文麟成为画廊唯一合伙人。早期持续关注年轻艺术家,后增加了对85新潮时期艺术家的关注。今年,博尔励画廊迁至798艺术区更为中心的区域,开设新的空间,有国内重要拍卖行从业经历的贾伟加入,并成为画廊新的合作人。本次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上,将展出薛峰、廖国核、陈绍雄、欧劲、冯国东、李珊、张伟等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其对观念绘画及85新潮时期的多重关注。其中薛峰个展同期在博尔励画廊北京空间展出。

特别单元:Iasiahts亚洲视野

“亚洲视野”单元以亚洲为聚焦点,选择28家在亚洲及亚太地区拥有展览空间的画廊,展出包括个展、历史文献、主题群展在内的多种策展项目。今年,参展艺术家分别来自澳洲、孟加拉、印度、伊朗、日本、中国大陆、韩国、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及土耳其。

来自墨尔本的This Is No Fantasy+dianne tanzer gallery,展出Michael Cook反映殖民地历史及艺术家本身作为澳洲原住民Bidjara身份的八幅大型摄影作品;东京的Arataniurano则带来艺术家高岭格聚焦福岛核爆炸的影像作品;同样来自东京的MEM将展示三岛喜美代的陶瓷雕塑,其中大部分作品从未于日本以外的地区展示;香港世界画廊则将展出张爽的新作。

“亚洲视野”单元位于3层展厅中部内侧。

特别推荐:Films光映现场

作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重要单元,“光映现场”(Films)自2014年首度推出便备受关注。今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由驻北京及苏黎世的多媒体艺术家兼制片人李振华策划,他也是连续三年为该单元策展。与之前不同的是,今年在原有短片系列的基础上,增加了长篇作品部分。

短片系列由李振华精选67部短片,涵盖了“过去与未来之间”、“成为艺术家”、“跳线”、“怪谈”、“时间之境”、“人之剧场(第一部分)”六个迥然不同的主题,于3月23日至26日期间在香港艺术中心agnes b.电影院内播放。而长篇电影部分将展映五部作品:首次公映的记录艺术家曾梵志创作过程的《游》,首度于亚洲公映的由Michael Schindhelm执导的关于Uli Siqq的纪录片《The Chinese Lives of Uli Sigg》,村上隆的《Jellyfish Eyes》,南非艺术家Wiiilam Kentridqe的《10 Drawinqs for Projection》,以及北京独立电影制作人雎安奇的《诗人出差了》。五部作品将于3月21日至3月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演讲厅2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