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美丽创业记
2016-04-29汉娜芭娜娜
如今的创业浪潮中,女性的身影已不再罕见。除了大数据与商业技巧,她们凭借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开创着自己的美丽事业。把美视为最高人生准则的吴夏从投资人华丽转身,开创了让更多女孩变美的轻奢服装租赁平台美丽租;历经四次创业的舒为,凭借对理想憩居环境的追求打造出国际设计家居品牌造作;从小与珠宝结缘的孙何方,圣马丁毕业后创立个人珠宝品牌HEFANG Jewelry,让天赋闪光。这三位同为80后的女性,正以各自的创业故事展现着新一代女性美丽、坚忍又充满勇气的时代风貌。
为美丽,ALLIN!
2015年,吴夏从天使投资人的身份转身,启动了自己的创业项目“美丽租”。女孩们可以在这里租赁轻奢服装,在最美的年龄展现最美的自己。吴夏将帮人变美视为自己坚守至今珠初心,从小到大,从始至终。在爱美的吴夏眼里,美丽是事业,更是人生中绝对的真理。
吴夏爱看《欲望都市》,平时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群姐妹淘,风风火火的吴夏总是各种团体里的大姐大,像是《欲望都市》里的Carrie和《小时代》里的顾里。出门的那一刻,吴夏一定要求自己以美好的形象出现。从发型到鞋子,上上下下每一环都要精心打理。不光自己要美,周围的朋友她也要管。她带着不修边幅的好友们做脸、美发、置办新装。吴夏说看着姐妹们在自己的努力下越来越美,又因为变美而更加自信,“就觉得特别爽”。
想每天穿不同的新衣服,又觉得拼命买买买太浪费,这是吴夏和身边一票姐妹们最真切的感受。从自己身上的消费痛点出发,吴夏一咬牙,干脆做了个线上场景化服装租赁平台“美丽租”,最开始的种子用户就是自己身边那些爱美的姐妹。
敢想敢做的吴夏不久前参加了深圳卫视的节目《为梦想加速》,把导师胡海泉吓了一跳。节目里,美丽租与另一支创业队伍为投资基金PK。最后一个环节考验的是电梯法则,效仿比尔.盖茨和马云当年在电梯里快速说服投资人的过程,节目要求双方CEO在电梯从1到20层的短短几十秒内,使尽浑身解数打动梦想导师胡海泉。
“我当时想怎么办呢?是去讲这个事情?唱歌?还是别出心裁?”吴夏最终选择的方式是“豁出去了”。电梯门一关,吴夏转过身说:“你好,我们美丽租是场景式换衣。”当时她穿了四层衣服,贴身一条礼服裙子,外面一层OL风格的衬衫,第三层一件粉红色的度假风针织衫,最外面一层套了一件独立设计师的风衣。在电梯里,她向胡海泉一层一层地展示美丽租能为女性用户实现的不同场景定制风格。胡海泉惊呆了,眼睛瞪得老大,—下就记住了这个外表看似柔弱、实际率性而真诚的CEO。最后一轮与导师一对一答辩环节,胡海泉对吴夏说:“我对你印象特别深,你真是一个挺拼的人,我愿意投资你们的项目。”说到这里,面前的吴夏仍然兴奋得眼睛放光。
2009年,吴夏从加拿大留学回国,做了三年半的天使投资人,专门关注女性消费,对“她经济”的关注背后暗含着她对大众消费趋势的观察。吴夏认为随着人们的购买力不断提高,未来的五到八年间,大众生活方式即将面临一场消费升级。在这轮风口上,美丽租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从投资人变为创业者,再以创业者的角色与投资人们谈钱,按吴夏的话说,“非常非常虐心”。“大佬们会觉得女性在创业过程中太感性,万一谈恋爱了,结婚了,生孩子了,非常多的不稳定因素在里面。”另一个更加微妙的维度是,有一些男性投资人不能接受表现强势的女性创业者,吴夏曾经有几次由于表现得过于强势,而在投资人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以前认识的投资人会来问她,你看你们投资做得不错,为什么要创业,你这不是作嘛。在公司遭遇困境的时候,吴夏整夜失眠。但是压力再大,白天一站在团队面前就又变身成了“鸡血队长”。“碰到任何困难,走进办公室的那一刻就会变得正能量,”吴夏说,“我和我的团队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帮助更多女孩变美,这是我一辈子追求的梦想。”
她看着拍摄现场那几套闪闪发光的礼服,每件都像是自己心爱的孩子。“女孩们在盛大派对、重要聚会和自己的婚礼上,在人生的闪光时刻,选择了我们的衣服,光是想象这一格格画面就觉得非常幸福。”
创业改变了这个女孩很多。从小没什么压力的吴夏在创业以前,会留给自己更多时间享受生活,如今为了梦想忙着创业的她,一天只睡四小时,随时处在战斗状态。“我发现我随时都可以准备好,我也很自信很美丽。”没变的是吴夏乐观的性格,她时刻告诉自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人在前进过程中,不要逃避,不要害怕。只要你走出那一步,一切都会有转机。”吴夏说。
除了与美丽有关的爱好,德州扑克是吴夏一个不那么小女孩的兴趣。为此吴夏在北京组了个德州扑克俱乐部,15人的小团体里有不少企业家和互联网创业CEO。打德扑很能看出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吴夏说自己念书时是“松凶型”选手,这种选手入局率很高,会玩很多手的牌,而且打法激进,总是主动加注进攻。在她看来,做投资或创业也与打德扑相似,拼的是心态和对时机的判断。在不好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去观望,在风口上时要舍得砸进去。节奏感是最重要的,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知道谁是赢家。
仅仅三五年前,大家还都热衷于购买,消费主义至上,没人在做租赁的事。而现在,共享经济这条赛道上玩家们已经入局,市场起来了,更多人的参与撬动了供需杠杆。“我觉得我是在一个好的时机,在这个行业加码,现在该是出手的时候了。”如果把创业比作一场牌局,吴夏觉得,此时该是推倒所有筹码的时候,All in!
塑造生活的理想主义
80后的舒为,16岁上大学,19岁成立公司,创业经历15年。舒为的第四次创业,选择创建一个国际设计家居品牌——造作。她决心颠覆国人使用山寨家居设计的现状,在国际一流设计师与国内消费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她的创业轨迹,见证了女性创业者发一路蜕变的坚强内心。
舒为的员工叫她“老大”,“老大”之称的由来当然不仅仅由于舒为个性爽朗——虽然这是她最显而易见的特点。这个四川女孩身上带着飒劲,日常装扮黑衣黑裤黑靴,走路大步流星。
在她手下工作两年的同事告诉我们,舒为“极其聪明”“有很多女粉丝”“在她的世界里没有男女之分”。十多年前,在创业浪潮还不像今天这般凶猛时,男性占据了较大的话语权。作为女性创业者,舒为常常会面对工作能力被男性质疑或低估的情况,“这一点是你不能抗拒的,全社会皆是如此。”舒为说。
她要求自己克服自身习惯,打破社会对女性做事偏情绪化的刻板印象。同时从中找到自己的优势,线上电子商务的消费,特别是高单价产品的消费基本掌握在女性手里,舒为对用户的同理心要比单从数据上做分析的男性工程师有优势。她讲起造作的用户,有23岁便开了两个咖啡馆的男孩子,“他有很强的个人主见”。还有买了婚房却离了婚的女孩,用造作的产品装出一间梦幻而明快的一个人的新房,“这个人依然会对生活充满了向往,”舒为说,“我喜欢她那种天真又倔强的劲头。”
19岁时,第一次创业的舒为是个绝对的理想主义者。90年代的文艺青年人人有项创作技能。舒为会画画,在那个创业还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年代,她与朋友四人合伙开了广告设计工作室。2001年,第一个项目结算了十多万,她给公司添了两台二手苹果机,骄傲得不行,天真烂漫,全然一个田园创业者的状态。
广告公司做得风生水起,舒为自己叫了停。她觉得她太幸运了,过于轻易地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整个人感觉被掏空了,这件事情让自己觉得不快乐。”舒为说。文艺青年在遭遇人生危机时都希望能回到一无所有的时候,舒为净身出户,真的回到了一无所有,空着手去了美国。
她选择在斯坦福读MBA,去的时候扛着两斤茶叶和一身自认为不能舍弃的中国式生活习惯。没想到这一脚跨入了另一个世界。斯坦福所在的加州无一日不阳光,MBA班里,不管是哪里的CEO,凑一起都穿T恤短裤。他们管学校叫农场,大家都晒得黑乎乎的,通通热爱跑步。从斯坦福回国,舒为觉得自己又重新回到了二十多岁的样子。茶具茶叶中医信仰都被她丢在了美国,取而代之的是背回国的一套高尔夫球包。
回国后,舒为新一轮的创业产品与如今的造作完全属于不同的领域。那是一款叫做Civo的社交产品,可以自动匹配距离最远的两个用户,让他们互相探看对方的生活画面,“浪漫的终极就是人在很短暂的生命里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舒为说,细细想来,试图让北京的白领和尼泊尔的信徒在Civo的世界里交换生活本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浪漫主义。
这个产品最终因为种种现实的原因难以扩展用户量,随之消逝的是舒为自己过于理想的那一面。三十而立后,她想到身后有一堆年轻人追赶,未来赌在自己身上。于是改了姓名换了行业,开始想要赢。在“造作”中,舒为蜕掉文艺青年的软壳,有了得失心。
更加现实的舒为从零开始,凭着对数据的全新理解一点点踏入全然陌生的家具行业。舒为也知道与大部分创业者所提倡的“轻资产、短链条”相比,家具产业既重又长,但她认为正是这样需要踏实发展的领域才更不容易被泡沫所湮没。舒为不太习惯描述细节和感受,但是她可以把常人对于“美”的朦胧感受具体化为对产品色彩饱和度一分一毫的追究。样品做出来,舒为扫一眼,说螺孔偏了两毫米,“他们不信,拿卡尺来量,就是两毫米”。这是她从做设计公司开始就练就出的火眼金睛。
而追随舒为来到造作的制造业大叔们,抱着的是比年轻人更理想主义的心——在行业里待了许久,他们仍然想要改变这个行业。过去的家具产业供应链冗长,用户无法寻找有效商品,最糟糕的是山寨品横行,舒为带领造作让国际设计与中国制造结合,同时鼓励本土设计师的原创设计。造作还不到两岁,舒为说,她带着它,刚跑到0.8。“从0到1还没跑完,然后1到100,未来还很长,刚刚开始。”突破旧有障碍要靠人实打实地在现场卖力气耗时间。下工厂、看仓库、追物流、盯产品设计,从上到下,每天每一环都可能出错。梅雨季节,布料会长毛;陶瓷模具上总有气孔;无良厂商会给海绵里掺粉冒充重量……田间地头的辛苦都被她讲得清清淡淡。这样的付出,是为了让对生活美学抱有更高期待的年轻人可以在造作中获得来自意大利、德国、瑞典等地的八十多位顶级设计师的原创设计。
聊到最后,才渐渐发现,舒为并不是放弃了理想主义,而是以一种更加务实的姿态坚持着美好的东西,让理想落了地。人们选择家居产品,其实是在为自己挑选未来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还有比这更理想主义的事情么?
珠宝是生活的完美复刻
孙何方说自已从没有过第二个志愿,好像她的人生从有意识开始就知道要做珠宝。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高级珠宝设计系学成回国后,2012
年圣诞前夕,孙何方建立了个人同名高级珠宝品牌HEFANG Jewelry。这个浪漫的女孩精炼出日常生活里那些细微而美好的边边角角,让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承载着欢乐与幸福传达到每一个佩戴者心里。
孙何方有个和她娇小甜美的外形不太相称的故事:2005年,她在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读预科,有一门基础课程的作业要求所有学生用砂纸抛光一个耳环。这是珠宝制造业中最基本的一门手艺,没什么技术难度。与孙何方同班的学生们看明白怎么做以后,拿着一张砂纸随便抛一抛就逃课出去玩了。孙何方留了下来,“我很想知道,如果完全按照老师的方式做完,这个东西会是怎样。”她从细度600的砂纸开始打磨,800、1000、1200最后到了2100,没有细度更高的砂纸了。第二天大家把同一款耳环拿出来,所有人都盯着孙何方的作品,睁大了眼睛,“天哪!你是怎么做到的?”
“差很多,就真的差很多。”孙何方说。十年前的那一课教给她,更准确地说是验证了她的想法: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做事情要认真,按部就班,没有捷径可言。
珠宝设计这一行,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除了金光闪闪之外,也总有点海市蜃楼的意思。设计师捕捉到灵感,图纸上一画,眨眼就变成一件点缀在女人脖颈、耳畔或指尖的首饰。对孙何方来说,这个过程之间有无数步要走。重要或难做的作品,她在厂房步步盯着,对工艺要求之高,连工厂里的一些老师傅接到这个小姑娘的作品都害怕。
从上学到现在做独立珠宝品牌,孙何方从不讳言自己的努力。圣马丁以难考闻名,录取率低,毕业率更低。孙何方那年的高级珠宝设计系一共有45个学生,到大二的时候,五分之一的人都被淘汰不能升学,最后顺利毕业的只有30人。而孙何方不仅是这最后的30人之一,毕业的时候还获得了伦敦国际珠宝组委会设立的“闪亮新星”设计大赛金奖,成为自设奖以来唯一的华人得奖者。
孙何方说优秀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当时我每天都是睡醒蹦着去上学的,因为期待又兴奋。”她眨着眼睛说,大学三年,好像这么一眨眼就过去了。
说起来珠宝可以算是孙何方的家族行业,她的父母是来自北方的知识分子,改革开放后,两人来到珠海。孙何方的母亲当时就从事珠宝制造业,对于那时的孙何方来说,珠宝就已经是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小时候几乎每个周末,孙何方都在工厂里玩。她喜欢跑到生产线帮工人包装,一会儿又跑去办公室帮忙接客服电话。最喜欢的还是样品室,里面都是制作完成的珠宝,放在玻璃橱窗里闪闪发光。
但是父亲一直不支持孙何方做轻奢珠宝。孙何方大学毕业时,父亲送了她一个翡翠镯子,这是他们眼中真正有价值的珠宝。在老一辈人的传统观念里,轻奢与珠宝几乎是一对反义词。珠宝一定要有收藏价值,选材一定要名贵,而孙何方所做的珠宝设计,是中国传统珠宝行业中比较不受重视的一环。在很长时间里,父母只觉得女儿在做小众产品,小打小闹。
直到2015年初,父母一看报表,发现女儿的业绩远超出他们的预料。孙何方的珠宝会动,旋转木马的戒指真的能旋转,猴子主题的项链上小猴的两只手都可以打开。本以为喜欢这些灵动小玩意的客户应该是和自己一样的同龄人,实际情况是,喜欢HEFANG Jewelry的四十岁往上的客人也有很大一部分。她们照样会选择孙何方设计的雪花系列胸针或是更加娇俏的游乐场和美人鱼系列佩戴。通过客户的选择,她发现全年龄段的女性心里都有一颗少女心。
品牌做到第三年,除了最初从父母那里拿到的一笔投资,HEFANG Jewelry保持着独立运营的状态,并未吸引任何投资方,这是孙何方对品牌独立性的坚守。然而她也像其他年轻的创业者一样曾对管理问题很头疼,同龄人管理同龄人,意味着既要当老板,又要当知心姐姐。一开始团队达不到要求,孙何方会自己上手解决问题,“我会觉得与其我教你半天,这时间可能我都已经干完了。”在创业过程中,她逐渐认识到作为品牌管理者,激发别人的小宇宙是比亲力亲为更加重要的能力。在问题来临时镇定地引导与调动团队,这一过程让孙何方从一个设计师真正成为一个领导者。
完善管理的同时,孙何方也不曾丢失设计师的敏感。马戏团里的海豹、兔子和大象,游乐场中的风车、气球和摩天轮,童话里的小美人鱼,甚至餐桌上的刀叉,都可以成为她的灵感。也许正是无数微小而美好的瞬间让孙何方得以源源不断地设计出带给佩戴者甜美心情的作品。她为母亲设计过一个蒲公英的胸针,蒲公英不是珠海常见的花。孙何方说:“我小时候知道蒲公英是一个靠风传播种子的植物,它落在哪里就会在哪里生根。当我想为我妈妈做胸针时,一下就联想到它,经历了随风而逝后的生根,就好像母亲为了下一代所经历的艰辛。”珠宝不是冰冷而至高无上的,人们拥有一样珠宝,应该用来讲个故事,用来寄托一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