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门时尚

2016-04-29王梦云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6年7期

BALMAIN不是巴黎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时装屋,但这几年却名声大噪,究其原因,恐怕源于它已是众星闪耀的聚集地,拥有社交媒体巨无霸组成的“BALMAIN部队”,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而立之年的创意总监OLIVIER ROUSTEING。

周五的晚上,北京三里屯的一家夜店门口,Olivier Rousteing刚下车,突然几个年轻人冲过来找他合影。走进夜店,相同的情景更是接连不断地发生,整晚都有粉丝想和他一起自拍。显然“明星设计师”这一头衔挂在他身上一点不为过,拥有320万Instagram粉丝的他,堪称当下追随者最多的时装设计师(至少从社交媒体来讲——另两个同样有高调朋友圈的设计师Riccardo Tisci与Jeremy Scott,各自拥有100多万粉丝)。

但这个光环却并不是Rousteina因为掌舵Balmain这个老牌巴黎时装屋得来的,而是由他本人通过社交媒体来构建与书写。只要留意他以前的采访,你会发现相比于设计理念,人们似乎会花更多心思去挖掘他对Instagram的看法和他那些拥有数千万粉丝的明星好友们所组成的挣BalmainArmy。不过设计师对此似乎并不在乎,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时代的现象,他自己也是时代的产物。又或者就如他的Instagram上所标注的一样——“THIS IS MY REAUTY!”(这就是我的现实!)

时代的光环

2011年6月,Rousteing展示了为Balmain设计的首个系列,彼时,他才24岁。他常打趣,当时的他比办公室里很多实习生还年轻。“说实话,比起第一场秀,第二、第三场前我感到更恐惧,”他回顾道,“刚开始我反而不怕,因为我相信自己,知道我会很努力,但在T台上谢幕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坐在前排的人,感觉到他们手握能够掌控我人生的大权。”

不过就在此时,社交媒体的普及正在完全重写行业的潜规则,使得时装秀的观众群无限扩大,而现场直播等技术也让所有人都能成为潜在的前排嘉宾。综合起来,这一切引爆了时装产业当下愈发娱乐化、大众化的趋势。对很多设计师来说这是令人恐慌的现象,但Rousteing却如鱼得水。“几年前大家都在说社交媒体会推进时尚行业的发展,但我是第一个站出来说,这不会是一场进化,这会是一场革命。”生于1986年,自称来自“Facebook时代”的设计师,通过他这一代人截然不同的视角把握住了时机。

他说,第一次做秀谢幕时台下的人还在鼓掌,如今那掌声早已消失,因为大家都忙于举手机发SRQpchat、发Instagram。“现在衡量一场秀成功的标准是:越多的闪光等于越大的成功!”那么作为一名设计师,他不会怀念闭幕时赞美的掌声吗?“不会!”他肯定地回答道,“我觉得社交媒体上一张图有多少‘赞’就是另一种掌声……毕竟掌声传不出一个房间,但在Instagram上它能一直保留,你可以回去查看,事实上这才是更永久的……我不畏惧这个,其实我还挺喜欢的。”

推翻品牌以往精英化的宣传策略,Rousteina选择更接地气的渠道来推广品牌形象。他是最早邀请歌星Rihanna出演品牌广告的,也是最早用真人秀明星Kendall Jenner作为走秀模特的设计师之一,同时他还邀请其母亲Kris Jenner和姐姐Kim Kardashian West作为前排嘉宾。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盲目追捧人气明星的把戏,是讨好社交媒体粉丝群做出的“低俗”之举。

“肯定有些人会说我很‘廉价’,‘他自己就是一个混夜店的孩子’什么的,”设计师耸了耸肩,“有些五十多岁的设计师,他们的秀上会放David Bowie、Prince、Michael Jackson、Donna Summer的音乐,因为那是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文化,是他们美好的回忆。而我的回忆来自90年代,如果有一首Rihanna的歌,或一首Beyonce2002年的歌,为什么我不能用这些对我来说有感情的音乐?”

数字游戏

从一个生意角度来说(Rousteing是个真真切切关心生意与销售数字的人),18岁的Kylie Jenner向她Instagram上的6千万粉丝晒出一系列自己身着Balmain礼服的照片,瞬间每张就有一百多万个‘赞’。“或许我的衣服上不了杂志封面,因为我们不是最大的广告客户,但社交媒体上一张图,可能比封面能得到更多的‘赞’。”在Rousteing的心目中,这就是价值。

这当中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品牌高昂的价格决定了其客户群绝不可能是普通大众,也不太可能是那些迷恋年轻偶像的孩子。起初这种推广方式也让品牌高层有些坐立不安,但现在早已证明它给Balmain带来了巨大的曝光率和对等的收益——Rousteing任职的第一年,销售额就增长了25%。从各个方面考量,Balmain不是历史最悠久或规模最大的老牌巴黎时装屋,但在整个Kardashian-Jenner家族之外,还能拥有Justin Bieber、Rihanna、Beyonce等级别的追捧者,使其拥有了不成正比的知名度。

而这种号召力的根基则在于Rousteina从不会摆出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娱乐明星,也不会以老一辈的姿态去评论粉丝们的举动。他说了一个好玩的故事,有一次他发了一个Kanye West、Rihanna和甲壳虫乐队Paul McCa rtney合唱的视频,“我Instagram的粉丝们都在下面写,‘我们爱Rihanna!爱Kanye!但跟他们一起唱的人是谁?’”设计师笑说,“对于15岁的孩子而言,他们凭什么就该知道Paul McCartney是谁?”

由此打造的知名度通过去年Balmoin×HM的合作系列就可一目了然,HM后来宣布,这是他们从2004年开启这个项目起,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次合作。“当你听说全球几乎售罄,你就知道你的创意影响了多少不同国家、不同视角、不同文化的人,令我惊讶的是不仅是在韩国、中国都卖空了,在巴黎、中东、洛杉矶或纽约也是如此。”Rousteina说道。这似乎也稳固了他的信心,即便他的审美常遭到时装评论人的鄙视,但它却在大众市场拥有极大的号召力。“我真的松了口气,对我来说这是个很大的宣言,是我作为设计师最大的成就之一。”

12年前,Rousteina就曾为购买Karl Lagerfeld与HM合作系列而在HM店外排队,不难想象他对年轻人那种对于时尚与偶像光环的向往和渴望的敏锐。“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起奢侈品,我觉得这挺悲哀的,但事实就是如此……不过我们社交媒体那么成功,我觉得很多人在支持我们的品牌和审美,而我觉得每个人这一辈子起码应该有一次机会来触摸他们的梦想。”而从中获得意外收获的,就是Balmain品牌的销量随着这次合作也渐长。设计师更是借此时机重温了他这几年来的代表性设计,算是为以前的努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下来准备开启新的篇章。

女强人

性感女神碧姬·芭铎因在1956年电影《上帝创造女人》中扮演的魅力四射的女郎而一夜成名,而她的戏服则都是出自Pierre Balmain之手。这个结合可谓再完美不过,因为1945年在巴黎创立时装屋的Balmain正是以极具女人味的“Jolie Madame”廓形(具有建筑感的肩膀、掐腰的曲线)而闻名。2009年Rousteing加入Balmain,彼时创意总监Christophe Decarnin刚以昂贵的摇滚女郎风格重振品牌形象,但却于几季后在“精神崩溃”的神秘谣言中离开。相比之下,接替他的Rousteing的设计风格更接近时装屋创始人的视角。

Rousteing说,大家经常意识不到,其实他的很多设计元素都有着Pierre Balmain的影子。“他们不懂他才是最喜欢贵族风的那位,”常因喜欢运用装饰性细节而被视为浮夸的设计师解释说,“那些巴洛克风格,那些刺绣等细节。”在最新的秋冬系列中,他更是展现了富有历史感的塑身衣轮廓,重新将50年代女性所追捧的细小腰围推到潮流浪尖。这看似有点混淆时代感,毕竟这几十年来女权运动所倡导的不就是将女性从这些桎梏中解放出来吗?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我会反问:一个女性掩藏自己身材时还是展现性感曲线时会感觉更自由?”原本读过法律的Rousteing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家都说现在的女性更自由,她们可以穿平底鞋、超大号大衣,可以将身体掩盖起来……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强悍的女性,女性的权利来自你感觉自己很性感的时候,这不一定说你要裸露你的身材,这关系到的是自信,想要自信,你就必须要以自己的身材为傲。”

在Rousteing眼中,那些纤细的腰围、紧身的轮廓并不是一种对于女性的束缚,而是一种魅力的释放。会穿Balmain设计的当然不会是一个文艺青年或壁花少女,但不可否认从约旦王后拉尼娅到Kardashian家族再到《权力的游戏》中的Sophie Turner,这些近期身着Bolmain亮相的女性都拥有截然不同的背景、年龄、风格与体形。“我的缪斯们都很不一样,她们有不同的身材(你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设计师调侃道,“你不一定要有超模的体形或体重四十公斤还是什么的,你可以矮一点、身材丰满一点,但只要你以自己的身体为傲,我还是觉得你特别赞。”

终究,卖的依然是个梦

而另一个推翻Balmoin“年轻派对女孩”形象的举动,就是今年的春夏广告,Rousteing邀来了三位最具代表性的90年代超模——Naomi、Christy、Cindy。“当你——实现了你的梦想,你就会想下一个梦想是什么?”他解释说,“对于这三位女人的仰望,不是我在Bolmain的时候才开始的,那是从我小时候热爱时尚就开始了。”

与Rousteing的交谈中,你会发现“现实”与“梦想”在他的时尚观中有着错综复杂的概念。这或许与他的背景有关。他是一个孤儿,被一对白人夫妻领养,在波尔多的一个平凡家庭中长大。他从不避讳谈论这些,反而以此为傲,与旁人肤色不同的他曾多次提及小时候常会编织幻想,假装自己其实是来自埃及的王子等等。中学毕业,他遵从父母的意思学了几个月法律,便弃学跑去上时装学院。一年多后,19岁的他再次放弃学业直奔米兰,白天在Roberto Cavalli品牌从助手开始做起,晚上还得去夜店做兼职。

从一个普通的圈外人到当下的明星设计师,Rousteing不惜一切代价实现了自己的时尚梦,因此他深信“梦想”的魔力与威力。放眼望去,从他在Instagram晒出的图片你可以跟随他穿梭于纽约、迪拜、首尔、洛杉矶,看见那些他称得上闺蜜的巨星好友、一个永无止境的派对。

但其实这些他称为“现实”的东西,也只是展现了他生活最光鲜的一面,并没有道出他每年推出六个系列、环游世界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我不是每天在拯救人的生命,我做的只是制作绝美的服饰,这也是一个生意,”对此他解释说,“所以我选择体现的是时装行业最华美的一面。”

社交媒体可以向粉丝们打开一扇通往“真实”生活的大门,但Rousteing熟知,那扇门后依然可以存在另一层幻想世界。“社交媒体其实是一样的,你卖的依然还是一个梦,或许事实有所不同。”可以是展示真实自己的工具,或是用来编织另一种美梦,这个平衡全看自己。“我从不会晒自己伤心哭泣的时候,”他坦陈,“我宁愿分享我笑的时候,我不是悲观的人,我非常乐观,而对我来说,我的生活绝对像一场梦。”

他笑说,美梦成真后,反而现在奢望的东西变得更为平凡,就是忙碌一天可以安静地回家与好友们一起呆着。儿时他曾想成为得到全世界关爱的设计师,但如今他早已对此不屑。毕竟深谙社交媒体的他知道,得到多少关注、多少赞,就有对等的多少人来“黑”你,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的现状。在呈现美梦般的时尚世界之余,他把这一切都看得非常透彻。“如果你不喜欢我的Instogram,不喜欢Balmain,那就这样——你就别关注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