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
2016-04-29
梵几客厅、WONDULLFUL DEPT、有练SWEATTEARS是北京和上海各具设计风格的生活方式店铺,在这里可以买到设计师制作的家具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生活小物,亦可坐在李宗盛与五月天阿信的复合空间里喝一杯咖啡,摆弄大师亲手制作的吉他。
梵几客厅
把喜欢的事做成信仰
宗萱
北京国子监位于老北京的中心位置,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所在地,紧挨着雍和宫,人来人往。梵几客厅在这条街上风格独特,灰色的外墙和石板台阶把世界一分为二。院子外,游人如织;院子内,音乐飘渺,安静淡雅。其实来这里的人并不少,周末想要到后院喝现磨咖啡吃下午茶甚至一座难求,只是人在进入梵几客厅那一刻起,便会自然而然地平静下来,降低声调,放慢脚步。这里贩卖梵几木作家具、生活杂物、艺术作品,亦是与三五好友相约下午茶的好地方。这里的气质恰好体现了“梵几,’两个字的意思:“梵”,净空与安静;“几”,是家具。设计师古奇的解释是:“梵几”意为净空安静的家具,也取谐音——平凡的家具。
设计师古奇和艺术家墨白是一对夫妻,在梵几客厅的小茶室里说起了他们从2010年开始创立梵几的过程。在此之前,学过设计的古奇在上海“漂”过半年,又到厦门开咖啡馆。两个人也是在那间咖啡馆里认识并开始恋爱的。从做第一把椅子开始,他们自创了木作家具品牌梵几,然后从南方搬到北京定居。现在古奇和事业伙伴全心经营着品牌,团队已经从最开始的两个人发展到三十多人。墨白专职绘画创作,兼任梵几平面设计的工作,她喜欢滑雪,在她最新的作品里她将雪景在日光下的细腻变化呈现出来,画作在梵几客厅和梵几线上网店一经发布便售罄。
北京国子监的梵几客厅原本是这条老街里的一个两进式院子。古奇设计时拆除了一部分隔断墙,把原来的小空间打通成大开间,保留了老宅的斗拱和椽子,一条曲折玻璃走廊连接起不同的区域,可以左右开合的落地窗打通了室内外的间隔。天井式的院子里放上了长桌和座椅,经常是不相识的人合用一张桌子写字办公;独立的小茶室是古奇专门接待客人的地方,粗砺的灰色岩石、质朴的大地色硅藻泥做成的背景墙和木质的房梁、门窗,让空间里有着坚硬又温柔的质感;木质展示柜里是合作艺术家的作品,有干枯的蕨类植物、老旧的生活小物,粗壮的龙舌兰、仙人掌正在奋力地向上生长;人坐在咖啡区的小圆桌旁,抬头向外一望,就能看到砖墙灰瓦、盖过屋顶的树荫,一派老北京的景象。
与传统的家具卖场相比,梵几客厅更像是梵几品牌的生活方式体验空间。在品牌建立之初,古奇和墨白打开自家的大门,慕名而来的人们会在周末到两个人的居所里体验真实的梵几家具所营造的家居空间。客厅里所有家具都源自梵几品牌,从有着流畅线条和圆润边角的家具细节中,可以捕捉到中式家具的脉络,也能看到日式及北欧家具的影响。古奇坦言在他设计初期,北欧家具和Muji式的日式家具对他影响颇大。设计到了现在,他一直不断探索着自己的设计语言,“你肯定要做一个没见过的东西。这是对自己的要求。”现在他从自己生活的使用体验入手,考虑到人在家居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设计出带有自己性格烙印的作品。古奇说,尽管在外人看来,梵几的变化不大,但他认为自己一直在改变,不断尝试,小到一条桌子腿的线条,大到全新的产品系列,“第一我要随之变化,第二我要带着变化。”
作为生活体验空间,梵几客厅里不仅安置着梵几的实木家具,还有那些他们喜爱的有着相似调性的生活用品。从玩具摆件、文具用品,到身体护肤、家居配饰,来自不同设计师、品牌的精选小物丰富着梵几式的生活空间。空间的各处还有来自墨白、MeiStuff、陈树等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为梵几客厅带来了艺术的灵性。古奇说,无论懂或不懂,任何人都可以消费艺术品。如果喜欢、有能力消费,就可以“回归到这种家居的角度看待艺术品”。
在梵几走向商业化的道路上,作为设计师,古奇觉得自己更有必要坚持一些他认为对的原则,比如坚持制作榫卯结构的纯实木家具。在他看来,实木家具就像玉一样,使用时间越久,越有自己的光泽。如果能做一件让别人用上五十年、一百年的家具,他们愿意选择一些看起来很笨的方式来制作。当很多品牌都选择平板包装来降低成本的时候,梵几坚持把整件家具搬到用户家中。在梵几客厅有个独立的小空间,是品牌的Setting Room。团队花了两年的时间,以同样的材质和造型,将梵几的全部家具做成了1:10的迷你版。在Setting Room里,客人可以提供户型图,直观地看到使用梵几家具的空间场景。
来到梵几客厅的人,除了看家具、买杂货,还喜欢在这里喝咖啡、吃甜点。甜点师Hana是一位来自江西的姑娘,半路出家,喜欢在家研究各种甜点的制作方法。古奇和墨白索性请她为梵几客厅制作甜点,成了合作伙伴;店里的咖啡团队也是师从于古奇当年开咖啡馆时候的师傅,一直做单品咖啡。这个像自家客厅一样的空间,贩卖与生活相关的器物,举办和艺术有关的展览,就像一幅理想生活状态的画卷,为每个到这里寻找“生活”的人提供理想的方案。
Wondullful Dept
设计师的“收藏”空间
说起孙浚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来自于他的平面设计,从业二十年间他获过的国际设计大奖有温莎牛顿创作奖、香港设计师协会金奖、东京2006年及2009年Tokyo TypeDirectors Tdc等不胜枚举;创立的Bespoke Associates工作室,旗下业务包含设计、品牌营销、广告投放各个方面;参与策划创作的独立发行的免费杂志Not Magazine,亦是文艺爱好者们追捧的读物。
而他新开的Wondullful Dept设计师集合店也俨然成了近期上海最热的城中潮店,极具人气与话题。这家店是孙浚良的第二家店,与第一家开在外滩源店铺的高冷相比,无论是在地段上,还是店铺的陈列设计、产品种类上,都更具“人气”。
Wondullful Dept位于静安寺心脏位置,被古刹、高级写字楼和意大利精品买手店所环抱,四百平米的宽敞空间,被分出多个区域,陈列着上千种风格各异的设计师产品、古着孤品或者孙浚良在旅行中购得的“私人收藏”。整间店铺的陈列有种混搭感又不失和谐,从桌椅家具到地毯织物,从饰品摆件到文具用品,再到香氛洗浴用品的独立陈列区域,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孙浚良将现代设计、异国民族风格、年代感等元素乱中有序地揉捏在一起,大大小小的产品各自呼应,别有一番趣味。“大概因为我是双子座,思维很跳跃,兴趣又广泛。与其说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不如说也希望将更多元更有趣的元素在这里展示出来,所以没有一个特定的statement。”可以说这家极具个人风格的店铺,也是他个人爱好与品位的体现。不过孙浚良表示,更想要把Wondullful Dept做成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结合体,使购物者能在自由随意的环境中选购商品,“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
就这一点来说,产品的种类除了一些强调设计美感的产品,“实用主义”也是孙浚良的考量之一,“从早上洗漱时要使用的毛巾牙膏,到工作中每个环节要用到的物品,再到回家后想要洗去疲惫时会用到的沐浴香氛,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些售卖的产品在孙浚良看来,不只是为了满足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他更愿意将其中的故事告诉想要购买的人,让他们知道带这些东西回家,不只是为了使用,亦可以慰藉都市人的情感。就像玻璃杯这种产品,店里就有各种品牌,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又或者是手工吹制的玻璃杯,虽然不是出自品牌,但也是辗转近一年才请到吉普赛部落的匠人制成,同样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孙浚良希望被客人买走的,即是这些产品的“独特”之处,这一点或许只有真正“恋物”的人才更有共鸣,而通过产品的品质与设计本身去慢慢传递,会有更多的人理解这一点。在产品的种类上,Wondullful Dept涵盖的类别繁多,品牌广泛,用孙浚良的话说,用得好的、想得到的,都可以在他店里售卖。“所有的产品都是我自己用过觉得好,才会去找供应商订货,然后放在店里售卖。今后我还会加入食物或食品一类的商品,让店铺真正地‘活’起来。”他十分在意产品的品质,拿店里陈列的香氛来说,就有一百多个不同的品类,这些亦是他自己的心头好。
从Wondullful Dept可以看到孙浚良对于设计、生活之物的全部热爱与执著,这家店像是他的收藏博物馆,他从世界各地带回的物品从家里延伸到店里。虽然每次出行都有不同的目的和工作,但是跳蚤市场、二手古董店几乎成了他必去的地方。他的收藏里有艺术家限量版的手作版画,很多都是再难买到的“仅此一件”;还有请印度村庄里的手艺人,花三五个月制作的当地人生产奶酪芝士用的大型黄铜器皿;用瑞士航空的机舱餐食车改装成的移动储物柜;还有用整块木雕无接缝刻出的可爱家具等等。
对孙浚良而言,购物本身就是一场环球旅行,去不同的地方将具有当地生活方式的东西带回来,是感受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今他可以将自己的这些“感受”通过Wondullful Dept传递给更多的人,他亦执著于收集这些为生活带来更多趣味与新鲜感的事物,同时也以此感染着周围的人,希望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仍然留有一份孩童般善于发现美的心,对于有趣的事物仍能保有好奇心。他希望Wondullful Dept像一个传递生活美学的输出口,用大量的美物和其背后的故事影响着人们对于生活、对于审美的态度。
有练SweatTears
匠人生活实验室
纳森
城市复合空间在日本、欧美等国家早已不是什么罕见的话题,无印良品将服装杂货与美食结合,让喜欢简约朴素生活风格的人在实体店铺中聚合,创造出更多人们生活中的必需之物;诚品书店以阅读之名,在书与非书空间之中,呈现出各样的阅读体验;Gucci、Burberry等众多时装品牌也纷纷将触角延伸到复合空间之中,让客人在享用美食咖啡,参与设计交流的同时,也能无时无刻地买买买。越来越多的复合概念空间,将拥有相同生活方式理念的人们聚合。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之中将彼此无限的创意碰撞交流,与其说它是一间微小的商业混合体,不如将其称为一种全新的理想生活实验室,让好玩的人在这里相遇,创造出更多无限的可能。
当对音乐痴心不改的李宗盛与五月天的阿信相结合,“有练SweatTears”这个秉持着“对热爱的事情,我们以一片痴心无悔看待”的匠人空间也因此而诞生,这里不单单是李宗盛的手工吉他品牌Lee Guitars与阿信StayRealCafé的混合经营店铺,更像是一种匠人生活的试炼场,无处不在的木料与手工操作台,随处可见的草稿、图纸与作品,都呈现出一种“亲力亲为、坚持不懈、乐在其中”的感觉。两位音乐人“怀着对人生在世的恩典与敬意,朴素地开始了,本分地坚持了,不懈地锻炼了”,把自己的爱好与生活方式变成一个复合式的空间,通过里面的每一件物品来传达内在的自己,“对于热爱的事情,本分地坚持与执著”。他们相信有许多同自己一样的人,为这类人群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空间,是“有练”开始的初衷。
基于这样的理念,“有练”被打造成了家庭会客室和理想实验室的延伸,店内无处不在的木质装饰将轻工业风格更好地融入到生活之中,创作出了一个极具匠人情怀的跨界Lifestyle空间。整个空间分为两层,一层是点单处,玻璃窗两旁是陈设墙,上面摆满了书本、工具和旧玩物,像是每个人都曾拥有过的生活博物馆,有着对不同时期的纪念与理解,也承载着这家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亦如同一个可以触摸到过往的窗口,用多样的形式将“有练SweatTears”的苦与乐、爱与累诠释,让人们可以通过更为多样的方式,走进这座匠人的理想生活实验室。二层卡座背后一面巨大的墙上挂满了有练的设计图纸,橱窗内则呈现出一个巨大的书桌,除去各种专业的器具之外,制作吉他的思路图、歌谱也一一呈现出来,各种细节都好似原景呈现。李宗盛与阿信说不定就是在这样的空间之中,亲手打造出每一把独一无二的手工吉他,与那些个脍炙人口的歌。
在靠窗的长吧桌上,顾客可以戴上耳机,聆听那些李宗盛挑选的音乐。听歌,读书,吃饭,聊天,偶尔还会有淡淡的咖啡香。“有练”通过无处不在的微小设计,将这里呈现为一间老朋友的会客室,舒服而放松。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间会客室,在有限的空间之中,“有练”巧妙地做着自己的匠人“实验”。专注做吉他的李宗盛在二楼的区域开辟了一个专属的空间,有专业调音师为吉他爱好者调音、换弦,之后还会有一些有趣的音乐分享与主题活动,在这里可以尽情发声。店里也随处可以看见吉他的影子,作为Lee Guitars在内地的唯一一家直营店,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吉他的魅力,也可以买到一把属于自己的最棒的华人手工吉他。而以手工吉他为开端,“有练”集合了最棒的手工匠人,将他们的手艺在这个二层空间展现,像是台北老木工手作的木制杯垫,干净却个性的白T恤,纯牛皮手工打造的皮包,满满都是对生活的腔调和态度。而对于过去的情怀,全部体现在李宗盛歌词手稿与明信片中。“这是一个提供你思索、发呆、讨论、阅读、倾听、共鸣、填饱肚子与心灵的地方”,你可以坐在店中只闭眼感受就好,也可以买回一两件心头爱,而匠人的手艺,就在这一买一卖中,流传到更多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