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轻柔,更舒适,更安全

2016-04-29李曾怡

VOGUE服饰与美容 2016年6期

当涂抹防晒变得跟刷牙一样普通和必需的今天,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皮肤需求,选择一款使用感良好的防晒品,能让皮肤更好地获得全效防护和舒适体验。

你需要几款防晒霜?

说到防晒,很多人通常只会用一款。然而日常上班和外出旅行,对于阳光的防护需求并不一样。在中央空调以及落地玻璃普及的今天,虽然大部分紫外线能被玻璃阻隔,但仍有一部分对皮肤伤害较大的紫外线能穿透层层阻隔晒到皮肤。尽管它们的量不大,也不会让你明显变黑,但日复一日的积累,足够加速你皮肤的老化进程。身处办公室也要注意防晒的道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适合办公室的保养品则需要一定的滋润度,否则可能产生“拔干”的感觉,反倒让皮肤感觉干燥不适。

而在外出旅行,长时间在户外时,情况又不同了。身体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即便没有明显出汗,皮肤上看不见的“微汗”排量也比平时更多。这种情形下很容易把防晒品冲刷掉,而日光又无时不刻毫无阻隔地直接晒在皮肤上,种种原因叠加,对于防晒品的需求肯定高于日常坐办公室的状态。防水防汗、使用感清爽、高倍的防晒品,这时成了更适合的选择。

那么办公室里是不是也可以用户外的防晒品呢?不是不可以,而是没有太大必要。在办公室,没有必要选择长时间防水抗汗的持久性防护产品。尽管现在的防晒品在安全性和温和度上都做得非常好,很少有因为防晒系数高、防晒剂用量大而发生刺激的问题,但大部分持久性高倍防护配方的防晒品,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的触感并不是那么理想,特别在干燥的室内,更可能会让你觉得发干发涩。

根据质地选防晒

防晒值越来越高?前几年,市面上还能看到诸如SPF8、15、20的防晒品,SPF30的防晒已属较高防护。而这两年,SPF30、50的防晒品已经比比皆是。

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使得防晒品的质地越做越好,在保证舒适使用感、不油不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升防晒值,使得高倍的防晒品也一改曾经油腻厚重不适的使用感。另一方面,大量防晒知识的普及,以及东方人特有的喜欢白皙皮肤、害怕斑点的审美心理,使得爱美人士更倾向于高倍数的防晒品,认为它们更具安心感。

在高倍防晒值已经成为目前市场主流趋势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讨论室内到底应该适合使用多少指数的防护品,而不妨从更实际的角度出发,考虑它们的使用感。

在西班牙知名药妆品牌Isdin的研发实验室中,防晒品能做成数十种质地,满足不同的护理需求。好比湿肤配方,可以直接用在湿润没有擦干的皮肤上而不会打滑或者留下白印;又如这几年非常流行的“一触及干”配方,涂抹后立即感觉干爽平滑,毫无油腻感;再如保湿慕斯质地,则是非常受干性皮肤人群和年轻人喜欢的一种类型,泡沫状的质地涂抹开后能给皮肤充分降温补水;还有目前非常走红的水性防晒喷雾,通过特别的技术处理,高倍的防晒品也有了水一样的使用感,一改传统“防晒油腻”的认知。

好防晒=舒适感+安心感

防晒品在护肤品中的位置比较特殊,它的作用不是进入皮肤,带来什么营养或者滋润,而是自始至终停留在皮肤表面,防止紫外线带来的各种伤害。

在技术不够好的从前,防晒剂渗入皮肤造成刺激,甚至血液、乳汁中验出防晒剂的消息被大肆宣扬和传播。而现在,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好的技术,确保防晒剂的安全性。当然,仍有极少量防晒剂也许会透过皮肤,不过一来这些渗透量不至于有损健康,也能被人体及时排出,二来相对于日光带来的伤害,防晒剂的“不安全”因素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全效防护技术的开发,使得现在的防晒品不仅拥有可以阻隔造成最主要紫外线损伤的UVA和UVB,以前被忽略的红外线、可见光等问题也成了研究对象,尽管它们对皮肤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有可能加速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而防护范围越宽泛的配方,也能给人带来更好的安心感。

另一种安心感来自使用时的感觉,尽管清透如水的防晒品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但仍旧有相当一部分的使用者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存在感”的防护品,它们通常有着较为滋润的质地,使用后皮肤明显能感觉到有一层保湿膜。这种质地丰润但不油腻厚重,可以充当日霜使用的防晒品,就是给那些需要更多安全感的人设计的。

隔离、润色、抗敏感,防晒品可以有多少功能?

现在我们说“防晒霜”,已经不再仅仅是可以隔离紫外线了,绝大部分的防晒品具有较好的抗氧化配方,通常会被包装成更容易让人接受的“隔离”概念,防止除了紫外线之外,外界其他不良物质对皮肤的氧化损伤。可以说,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防晒品都具有“隔离”功能。

某些带有防晒值的隔离霜声称可以“阻隔彩妆对皮肤的伤害”,事实上,这又是另外一个市场化的概念。现在的制作技术已经能够充分保证彩妆类产品对皮肤安全无刺激无伤害,但如何让彩妆颗粒能够平滑持久地附着在皮肤表面,不易脱落,则需要一定的技巧。声称可以“隔离彩妆”或“有助于持妆”的防护类产品,在配方中添加了一些保持皮肤平滑乃至吸附多余皮脂的物质,这样就能让彩妆更好地附着其上,起到比较好的持妆效果。

加入皮肤修饰物质的防晒品也是这两年的主流,基本上把防晒和轻质粉底结合在了一起。肤色修饰效果的防晒品通常冠以BB霜CC霜等名字,实际上除了遮盖和润色效果以及使用感之外,并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状况以及对于修饰度的需求进行选择。

“疗愈类防晒”是近来出现的新亮点,主要针对医学美容术后泛红、状态较为脆弱的皮肤设计的。除了可以及时遮盖泛红,还有一定舒缓和促进修复的功效。目前“疗愈型防晒”只在高端大牌中出现,如La Mer、Helena Rubinstein都推出了疗愈型CC霜,随着这一概念的普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推出类似产品。

安全新定义

防晒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一来传统防晒剂有一定的刺激性,二来传统防晒品有着不稳定、容易见光分解,无法起到长效保护的问题,而使用时的闷热感、不利于汗水散发等问题,对皮肤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过这些问题早已随着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如今,我们既不需要迷信“纯物理配方更安全”,也不必纠结于“哪种防晒配方更安全”,因为防晒品在任何国家都属于受到严格监管的产品,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更需要注意的是防晒品的使用量和使用方式,足量涂抹,均匀涂抹,是让防晒品发挥切实效用的关键。

理论上,防晒品最好用在整个美容程序的最后一步。但实际上,如果涂完粉底后再抹防晒,往往会花妆,所以对于有较高防晒需求的人来说,最好选择防晒品打底+防晒粉底的组合方式。而近期流行的面部防晒喷雾以及高指数保护气垫类产品,则为补防晒提供了更方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