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无土栽培技术
2016-04-29
1 设施条件
在温室内安装无土栽培系统,包括栽培槽、灌水设施、栽培基质。
1.1栽培槽:温室内北面留80厘米,南面留30厘米,用砖砌成南北走向的栽培槽,内径宽48厘米,槽边框高24厘米,砖要平放,槽距72厘米,槽基部铺一层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用最上层的砖压紧膜边,膜上铺3厘米厚的洁净河沙,沙上铺一层编织袋,袋上填栽培基质;或直接用结实的塑料膜包裹基质。
1.2灌水设施:单个温室建成独立的灌水系统,采用全自动控制的滴管设备,温室内主管道及栽培槽内的滴灌带均可用塑料管,槽内设滴灌带1—2根,并套上0.1毫米厚的窄塑料薄膜。
1.3栽培基质:有机基质可用玉米秸、菇渣、锯末等,无机基质用沙或炉渣等,如用煤矸石、锯末、玉米秸,其混合比例为1:2:2。使用前15天将基质堆25厘米厚,喷湿后盖膜灭菌,然后每平方米基质中加入有机无土栽培专用肥2千克,经消毒的鸡粪10千克,混匀后即可填槽。
2 育苗与定植
2.1 品种选择:有机生态基质栽培对番茄品种选择并无严格要求,应针对当地居民的消费习惯,选择丰产、抗病、品质好的品种。
2.2栽培季节及茬口安排:有机生态基质栽培番茄可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进行,早春、秋末、冬季均可栽培。早春茬1月下旬播种,3月下旬定植;秋延后茬7月下旬播种育苗,9月初定植;冬春茬11月下旬播种育苗,12月下旬定植。
2.3育苗与定植:采用人工无土穴盘育苗法育苗。育苗基质以草炭和蛭石按体积比2:1的比例混合,再按1立方米混合基质中配入10千克烘干鸡粪,混合均匀。基质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播种,每穴l粒,干籽直播,播后覆盖0.5厘米厚的育苗基质。出苗前温度保持25—30℃,出苗后温度为白天20—25℃,夜间10—15℃。苗盘要保持湿润。长出3—4片真叶即可出盘定植,大约30天。定植前将栽培基质翻匀整平,并浇1次水,使基质充分吸水,水渗后按每槽2行扒坑定植,使基质略高于苗坨,株距30厘米,每亩定植3 000株,栽后浇小水。
3 栽培管理
3.1肥水管理:定植后20天开始追肥,以后每隔10天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专用肥10—15克;结果后7天追肥一次,每次每株施专用肥25克。肥料应均匀撒在离根5厘米处,让其随水渗入基质中。另外,还可在棚内施二氧化碳气肥。一般定植后每隔5天浇水一次。
3.2温度、光照管理:定植后,室内温度白天为22—25℃,夜间为10 —15℃。坐果后白天为25—28℃,夜间为12℃左右。
3.3吊蔓及整枝:幼苗具6—7叶时用聚丙烯塑料绳吊蔓,绳上部固定在棚架铁线上,下部系在茎基上。茎蔓与吊绳相互缠绕,保持直立生长。整枝时只保留主轴生长结果,摘除全部叶腋内的侧枝,侧枝长10—15厘米时进行打权。
3.4保花保果及疏果:早晨7—9时用10—15毫克/千克2.4-D溶液蘸花,以提高坐果率。为保证果大质优,每株留3—4个果,其余的花、果均要及时疏除。
4 生理病害的防治
番茄生长阶段可能会出现以下生理病害:
4.1脐腐病(黑肚脐):果实发育初期着色之间,在果顶以柱头底部为中心,初期发生呈水浸状暗绿色,以后变成褐色乃至黑褐色病斑,但不腐烂,并向内凹陷。受害果实转色快,但没有商品价值。
防治措施,多施有机肥,氮、磷、钾过高要合理搭配,勿过多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钙素肥料,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酸性土壤可用石灰调节(每亩250—100千克)。除此以外,在幼果期可用0.5%氯化钙水溶液喷叶片及果实,每10天1次,连续2—3次。
4.2脐裂果(露籽病):果实发育最初期,在果实部位的果皮处,出现无规则形裂开,胎座组织及种子外露。随着果实的膨大,脐裂部位也增大。
防治措施:要选择耐低温的品种,花芽分花期间防止温度过低,要求日温20℃以上,夜温10℃以上。
4.3空洞果(空腔果):果皮部与果实内部的发育不平衡,也就是说果实胚座发育不良与果壁间产生空腔。空间内果胶少,果胶物质不发达,几乎没有种子。
防治措施:施用生长素浓度要适量,方法要得当,开花期间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授粉受精不正常。及时疏果,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干旱缺水。
4.4尖頂果(桃形果):尖顶果是果脐部突出,形状如桃形。
防治措施:喷花使用的防落素或2.4-D必须根据不同品种使用不同的适宜浓度,在此期间不能干旱缺水。
5 病虫害防治
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大棚设置防虫网,紫外线诱捕设备。栽培基质按茬口更替并进行高温灭菌。采用化学防治时,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并注意安全使用间隔期,确保产品不受农药污染。
集安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王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