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4-29万時吉
万時吉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手机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一些大学生对手机过分依赖已经形成了一种现代心理疾病——手机依赖症。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产生严重的阻碍。通过调查问卷和访问的形式,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依赖手机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分别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研究克服过分依赖手机不良心理的方法,为高校的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手机依赖症;学风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3-0136-03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手机功能也不断强大,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手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凭借手机和网络的强大优势,通讯、上网、游戏、购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行为。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增大。研究显示,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普及率达到85%以上,更有73%的学生有患手机依赖症的倾向,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良好学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一、“手机依赖症”的定义
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在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手机成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新宠”,有些人如果一会儿不看手机,就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这种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名叫“手机依赖症”的新鲜病带给了现代人,而这篇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进行研究。经过调查研究,很多大学生表示:“平时明知没有短信或来电,我也会时不时地翻出手机看一下。”可见手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大学生主要的日常“玩物”。
二、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学生手机依赖情况调查
(一)重庆财经职业学院概况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坐落于重庆永川,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商业委员会、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财政全额拨款,以财经类专业为主,具有独立颁发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学历资格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秉承“财智人生、经纬天地”的校训,确立了“面向人人、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和谐、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精业、严谨、奉献”的教风,“修德、砺学、强能、笃行”的学风,以“一手好书法、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手好技能、一副好体魄”为素质拓展目标,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调查形式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系的学生为调查樣本,分别从手机功能、手机上网时间、使用手机频率、手机话费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800份,回收800份,覆盖了三个年级,调查范围广,数据全面有效,可行性强。本次问卷调查中有效问卷750份,有效率高达93.75%,符合调查要求。另外,本次调查还分别选择了100名学生及100名教师进行访谈,内容具体,访谈结果真实有效。
(三)调查结果
1.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需求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手机是否有上网需求,有84%的学生认为手机不仅要有通讯功能,还一定要有网络聊天、网上购物、游戏等功能,有10%的学生认为这些功能可有可无,只有6%的学生认为日常可以不需要这些功能,手机只负责通讯就好。
2.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手机上网时间的需求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手机的上网时间需求,有71.43%的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有15.3%的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在5~10小时之内,只有13.27%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控制在5小时之内。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上网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了学习和休息时间,甚至可以全天都沉浸在手机上网中。
3.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什么时候使用手机上网的调查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在高职院校中,有40%的学生会在晚上临睡前使用手机上网,有23.5%的学生会在周末使用手机上网,而有36.5%的学生是随时随地都在使用手机上网。由此可见,手机强大的上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性。
4.对手机使用频率的调查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于手机使用的频率,有92.18%的学生认为每一天都离不开手机,其中,有65.1%的学生在课堂上会玩手机,不会关注任课老师讲课,即使没有电话和短信,也会时不时翻阅手机屏幕,只有7.82%的学生认为手机可以不用每天都使用。
5.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话费多少的调查
通过对800名学生的调查,笔者发现,有65.65%的学生每月手机话费超过100元,甚至更多;有20%的学生手机话费控制在50元~100元之间;有14.35%的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是控制在50元以下。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上网需求与话费是成正比的。
6.对未带手机时是否产生焦虑心理的调查
在调查访问中,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焦虑或者有坐立不安的行为时,有68%的受调查学生选择了“忘记带手机的情况下”;有63.33%的受调查学生选择了“在手机无信号或信号较差时会产生焦虑感”;有高达80%的学生表示出现过“铃声幻听”的情况;有6.67%的学生甚至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数据显示,在高职院校中,大学生依赖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大部分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手机依赖心理,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已经出现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症状。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分析
(一)“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1.“90后”大学生自身控制力较差
他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从小就接触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他们个性张扬但控制力较差。大学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他们有更多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一些自控能力不好,对自己未来没有明确规划的学生来说,手机无疑是每天的消遣工具。这样就会造成很多学生对于手机的过分依赖。
2.厌学情绪作祟
不少大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手机依赖”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通过玩手机来发泄自己对于课堂约束的不满,不想主动接受知识,宁愿让自己成为“屏幕奴隶”,也不要天天对着书本。
3.心理压力过大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大学学业压力过大,又无法向自己家人倾诉,所以就把自己的情绪放在手机聊天上网和购物上,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社会信息,以此来缓解自己的学业压力,从网络中寻求放松与快乐。
4.满足强烈的交往欲望
手机无疑是一种人类交往沟通的常用工具。现在“90后”大学生不喜欢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更喜欢网络虚拟生活中的交往,通过网络交朋友、谈恋爱的学生数不胜数。再加上现在强大的网络社交工具,使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时尚潮流的主力军和社交活跃分子更是如此。所以,手机自然而然成为大学生的贴身之物。
(二)社会因素
(1)高速运转的社会节奏以及当今的社会文化,使得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手机作为当代社会的产物,在给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过度依赖的负面效应。(2)关注不够。手机依赖的现象太普遍,以至于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手机依赖的负面效应是一个持续而且缓慢的过程。社会方面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这一潜在的威胁。
(三)家庭因素
大学生的教育,一靠学校,二靠家庭。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家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会选择去离家较远的城市求学,这样就造成与家人沟通的时间相对较少,只能通过手机和家人沟通,再加上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长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对学生在学校的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造成学生依赖手机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所以家庭原因无疑也是造成学生对手机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高校因素
1.学校引导教育不够到位
部分学校虽然一再强调学风建设,但是并没有把学风建设落到实处,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学风建设方案,例如,高校对于学生课堂上玩手机、接电话和发短信等情况,没有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高校辅导员及任课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的引导与阻止,导致学生在课上课下都是“手机一族”
一些高校辅导员平时没有针对手机依赖的危害对学生进行指导教育,一些任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面对低头玩手机的学生放任不管,只管一味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整个课堂质量,不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四、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对策研究
(一)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
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学习控制力不强,需要学校加以统一引导管理。院校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上课玩手机等一系列不好的习惯加以制止,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落實。例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在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处理上采取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监督双管齐下的方式。学生进入教室上课后会统一把手机放入教室门后的收纳袋中并关机或调为震动,确保学生上课期间手机不在身上。如果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手机的现象,任课教师要加以阻止。在上课期间,辅导员和学院学风督察组也会按例巡视教室,配合任课教师开展整顿不良学风的行动。另外,学院将学风建设与学生学分相结合,如果学生长期在课堂上玩手机,任课老师有权取消他本科目的学分,这样可以有效阻止学生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同时也为学院良好的学风建设打下了基础。
(二)学院应开展各式各样的讲座活动,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文明的手机使用观
学院应引导学生健康地使用手机,让手机回归通讯的基本功能。班级要形成合理适度使用手机的风尚,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克服从众心理的消极影响,使手机依赖、手机攀比等不良风气在学生中缺少生存的土壤。
(三)形成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这使他们在班级中感受到群体的重要性,也成为降低学生手机依赖度的有效策略之一。辅导员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结合班委之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使学生沉浸在愉快的班级活动之中,从虚拟的手机世界走向现实社会,真真实实地进行人际交往和沟通,消除对手机的依赖,渐渐地在活动期间忽视手机的存在,减少玩手机的次数。这样就充分体现及发挥了群体的导向作用。
(四)辅导员应通过周末教育和主题班会正确引导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因为厌学而盲目依赖手机的学生要加以制止并单独沟通,同时也要和其父母进行交流。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产生厌学情绪或无聊感后,通过手机短信和上网进行排遣,同时,由于学习生活中的不如意、感到不公平等原因,也使得一些学生想通过手机沟通来得到精神安慰,所以辅导员平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消除不良的心理情绪。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现象已经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正处于学习和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且具备了相应的理性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认识到对手机过度依赖的消极影响,合理安排时间,学习与娱乐结合,全面地发展提高自己。也希望通过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四者的合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学院学风和校园文化,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使大学生依赖手机的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使大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修养,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维科.浅析当代大学生对智能手机产生依赖的主要原因[J].山东青年,2012(10).
[2]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24(3).
[3]黄林娟.青少年手机依赖症防治探析[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4).
[4]黄靖茵,刘江美,胡燕红,等.广东省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5).
[5]周喜华.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探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6]田义勇.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9).
[7]孙钦泉.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流行现象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4).
[8]张庆国.透视大学生“短信一族”[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