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政策送到农牧民心坎上
2016-04-29
尽管已是寒冬时节,村民们依然兴高采烈地向村里小广场走去。他们有的抱着娃娃,有的搀扶着老人,有的还提着小板凳,所有人的脸上都有着同样的笑容,他们这是要去哪里?原来,这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组建的“百姓宣讲大篷车”来村里宣讲了。是什么样的宣讲这样让老百姓欣然接受?又是什么样的“大篷车”这么受老百姓欢迎?
让宣讲方式更“创新”
海西州处于青甘新藏四省区交会的中心地带,是一个移民型、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地广、人稀、多民族、居住分散”是海西州的基本州情,也是开展党的政策宣讲工作的四大难题。
面对宣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海西州委宣传部在如何破解这“四大难题”方面做出努力。
受省外有些地区采取开设农民讲堂、运用说唱方式宣讲政策的启发,针对海西“点多、面广、线长”的实际和当地群众广泛爱好地方曲艺、青海“花儿”等特长,海西州委宣传部大胆提出组建“百姓宣讲大篷车”,把宣讲人员、宣传材料等都集中起来,将“大篷车”当做流动讲台,以“百姓宣讲”为主要方式,通过青海平弦、越弦、“花儿”、贤孝、打搅儿、道情、蒙古族马头琴、藏族龙头琴等曲艺节目为依托,以说唱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宣讲台搬到城镇广场、设在学校操场、开进田间地头、深入百姓院户。“百姓宣讲大篷车”又是一块解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展示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流动展板,所到之处群众纷纷驻足观看。“百姓宣讲大篷车”以新的形式开展宣讲以后,深受各族群众的欢迎,成为全州基层理论宣传战线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4年、2015年分别被中宣部编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选编》和《宣传干部培训教学案例》,予以推广。
2015年12月18日“百姓宣讲大篷车”在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宣讲,自发前来聆听的群众多达3000余人。听完宣讲以后,德令哈市甘南村党支部书记张生胜说:“这样的宣讲,我们听着舒坦,能把党的政策编进青海‘花儿、民间小调儿里,这个新鲜,我们听了以后,能听懂,记得住。”
一路走来,宣讲团队克服了气候不适、突发疾病、长途奔波等种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宣讲任务。
让宣讲员更“草根”
海西州历史悠久,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老百姓所喜爱的“草根”文化也是多姿多彩的。农区的汉族群众喜爱的是青海“花儿”,牧区的蒙古族群众喜欢马头琴说唱,而藏族群众则是偏好龙头琴说唱。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于青海的汉语方言都能够听懂,特别是对青海“花儿”等民间小调都耳熟能详。
从2012年10月开始,海西州委宣传部便开始了“草根”宣讲员的选拔工作。以各地自行推荐、群众自愿报名为主,考核标准则是表演能力和影响力两大方面。经过1个月的选拔,在海西州范围内共筛选出了20名既有有一定影响和特长,又有一定的宣讲经验的农牧民艺人。在此基础上,还加入了在老百姓当中有一定威望和影响力的先进人物代表和村里致富能手等。自此,“百姓宣讲大篷车”的演员班子便搭建完成了。他们来自基层、熟悉基层,最了解群众想的是什么、爱听什么、需要的是什么,这使得他们成为了宣讲队伍的基础力量。
担任宣讲团成员的魏六六高兴地说:“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平时偶尔会唱一些‘花儿,但是这次的‘花儿又跟我平时唱的不一样,这次唱的是党的好政策,唱的是民族团结,能用我的特长在全州各地进行宣讲,这是我的光荣。”德令哈市尕海镇尕海社区居委会主任马桂兰,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代表,用自己的事迹开展宣讲。宣讲团成员樊有霞是大柴旦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把大柴旦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事迹,改写成演讲词对大家进行了演讲,有很强的感染力。
“百姓宣讲大篷车”在各地受到了普遍欢迎。在乌兰,台下群众自发组织纷纷为台上宣讲人员敬献哈达,表达对宣讲人员的爱戴之情;在天峻,群众在听完宣讲后热情地帮着宣讲团收拾板凳,并用藏语向宣讲人员表达感激之情;在冷湖,热情的各族群众围着宣讲人员要求签名留念;在都兰,意犹未尽的群众要求再加演一场;在格尔木,中国银行的工作人员踊跃登台表演,积极参与宣讲活动;在大柴旦,当地电视台工作人员全程拍摄了整个宣讲过程,并将宣讲内容刻录成光碟……这些都让宣讲团成员很感激,同时也让大家更加尽心尽力地宣讲。
让宣讲内容更接“地气”
大篷车装扮好了,宣讲员也确定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浮现了出来。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更让老百姓接受和喜爱?大家各抒己见,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说青海话、唱“花儿”曲、讲海西故事三个方面,只有朴实的、真正关乎老百姓生活的事情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在理解消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上,宣讲团成员按不同曲艺风格要求,结合自己在基层的生活经验,围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州全委会精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实施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百姓关注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子女就业、百姓就医、社会保障等等展开了宣讲曲目的创作。初稿形成后,由州委宣传部和州委讲师团共同审稿把关,防止宣讲内容出偏。
经过反复创作,严格把关,“百姓宣讲大篷车”的“草根”宣讲员们形成了既突出党的政策,又符合不同曲艺风格要求的说唱词,创作出了如青海“花儿”《十八大精神暖人心》《精准扶贫的好政策》;青海道情《十夸新农村》;青海平弦《好政策是农民致富的保障》《要全面建成个小康村》《老太太展望“十三五”》等一大批优秀曲目。这些曲目唱词结构严谨、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将近年来老百姓越来越好的生活拿出来与以往进行对比,突出了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更是把文件语言变成口头语言,摈弃了以往宣讲词中充斥的“官话”“套话”,将其全部变成了百姓话,在宣讲的过程中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五中全会放光芒,习大大,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扶贫帮困的奔小康,党中央,时刻为咱老百姓着想。”
“手点了灯盏明亮了心,海里头栽花着根深;五个发展要心儿里明,全面小康哈要建成。”
“对症下药着治病哩,他病不好着阿里去哩;‘八个一批地整穷哩,贫困的帽子哈撂哩。”
“州委召开了全委会,制定了暖心的政策哩;海西的发展要跟上哩,提前把小康哈过哩。”
“山里头有名的昆仑山,大川里,美不过海西的草原;‘二四五六的图发展,随口唱,要唱个幸福的今天。”
“‘五个发展牢记心,‘一三一的向前走,‘二四五六是关键,全面小康要建成。”
这是近期组织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宣讲编唱的部分“花儿”词。
三年来,海西“百姓宣讲大篷车”走遍了海西的田间地头、厂矿企业,累计行程达3万余公里,宣讲近百场次,聆听宣讲的群众达60余万人,同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0余份。通过这一方式,广大群众知道了中央、省、州委的决策部署,了解了具体的政策内容,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省委讲师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