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两学一做”必须做到“三个结合”
2016-04-29郭永发
郭永发
高校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两学一做”作为当前加强学校党建思政工作的重要举措,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引领,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贯穿于学校工作全过程,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与服务社会的重大责任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
一、开展“两学一做”,必须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起来
“两学一做”,关键在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以德为先,这是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高校开展“两学一做”,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要抓住教育的本质,这个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在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三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工作、“师德评比”、“青马工程”等自身特色平台,把党性修炼和师德修为教育贯彻始终,进一步强化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宗旨,教师要以德施教、以德立身,并融会贯通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荣辱观,深化他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认同,在他们心灵深处构筑起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同时,要通过“两学一做”,大力推进“学科德育”教育,努力做到“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进一步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立德树人理念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开展“两学一做”,必须与服务社会的重大责任结合起来。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尤其是对地方院校,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抓住“两学一做”中“做”这个关键,以党员标准践行服务社会功能。比如青海大学,可以利用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十大平台中依托青海大学的9大平台等,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在服务社会中建功立业,要充分利用好22个青杂油菜、马铃薯、蚕豆、枸杞示范推广基地,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特别是通过“天河工程”前期基础研究,新能源光伏及新材料研究,推动我省科技创新发展,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利用好人才优势,加大对农牧区各类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附属医院进一步增强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发挥好学校6名“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作用的同时,要组织各单位党员积极投入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开展“两学一做”,必须与改革发展的历史使命结合起来。高校都面临新一轮的教育综合改革,要使改革取得实效,必须把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在改革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和先锋模范作用,做合格的共产党员,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增强改革自信心。对青海大学来说,要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颁布的《青海大学“十三五”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综合实力总体方案》,树立“唯有改革、唯有创新、唯有发展,唯有用发展的红利才能破解发展的难题”意识,充分认识到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和广大师生的饱满热情为学校综合改革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为学校改革之舟加足了马力,进一步坚定我们改革的信心;二是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方向。《青海大学“十三五”深化综合改革提升综合实力总体方案》将改革的任务聚焦在推进内部管理体系改革、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学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提升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能力、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创新大学文化培育机制、加快优化办学资源配置的改革和加强与改进党的领导等9个领域,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三是进一步认识改革任务的艰巨性。进入“十三五”,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将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和高等教育开放办学等外部竞争压力,同时也面临自身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的巨大压力,一流高端人才队伍、一流学科、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将空前凸显,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我们使命在肩,只能不断努力!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