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考经济”不妨多些理性与淡定

2016-04-29白杨林

公民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白杨林公序良商家

白杨林

2016年高考进入最后倒计时,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名目繁多的“高考产品”被集中推出。商家围绕着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

客观地说,商家在商言商,只要所兜售的商品和服务不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想趁着高考结束赚点钱,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考生和家长,在商家所努力营造的“高考经济”中却应该保持理性与淡定,切莫因为过于放松而“过度消费”,甚至是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

很多与高考不沾边的广告宣传,为了炒作,都贴上了“高考经济”的标签,而大多数商家看重的只是经济利益,只是借助“高考”这一平台进行炒作罢了,家长们如果不顾一切地跟风,只会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和孩子的心理负担。

有人給“高考经济”算了一笔账:从喝健脑补药,参加“高考补习”,进行“心理咨询”;到住“考生宾馆”,吃“高考套餐”;再到“状元宴”“谢师宴”、出门旅游,一路算下来,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

其实,所谓的“高考经济”大都是商家的刻意炒作,利用亟须改革的高考制度,利用考生和家长渴望成才的心理,制造出一种畸形的消费氛围。

因此,对“高考经济”不妨多些理性与淡定,在满足孩子要求时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的放松和适可而止的消费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根据家庭条件,量力而行,如果相互攀比,过于奢华,就有可能对考生产生负面的效应。

猜你喜欢

白杨林公序良商家
The Thin Line
翻飞
民法公序良俗原则的适用研究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浅析公序良俗原则在法律中的适用
宛如白杨
白杨树病害的发生特点与无害化防治技术
公序良俗原则的司法适用问题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早春,一片白杨林 (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