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6-04-29

党的生活·青海 2016年8期
关键词:总书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是指引我们党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为了学习领会好、宣传阐释好、研究解读好讲话精神,7月7日,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组织省垣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围绕讲话精神,结合省情、工作和研究实际,进行了交流研讨,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坚守信仰坚定理想坚持自信

梁留元(青海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明了我们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方向,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高校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转化为强校兴校的强大力量,要在坚守信仰上下功夫,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坚持自信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依法治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坚守信仰上下功夫,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毫不动摇。我们要办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师生头脑,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高校的引领作用。

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就是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毫不动摇。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在坚持自信上下功夫,就是坚持“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四个自信”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广大师生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四个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讲清楚和讲得好“四个自信”的深刻内涵,才能阐释好、解读好、传播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讲好中国故事、青海故事,才能传播好中国声音、青海声音,才能使人信服。

在学习党的历史中增强勇气和力量

石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学习党的历史,以史为鉴,既是我们对党95岁生日的极好纪念,也为我们继续跟党走,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增强了勇气和力量。

学习党的历史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把党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概括为三个伟大历史贡献即:党对社会制度的贡献,党对民族复兴的贡献,党对人民的贡献。正是党的这三个伟大历史贡献,让中国社会与人民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这一重要论述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同时,党的历史还可以概括为“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这“三个历史”构成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因此,我们在看待党的历史时必须把握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学习党的历史就要解决好为什么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知道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还要了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些问题都必须到党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正如习总书记所言“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既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学习党史的根本所在。

学习党的历史还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真实记录,也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建设的智慧结晶,更是各级党组织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鸿篇巨著,值得学习的东西很多。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学习党史的要求,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坚持深入思考、深入应用,坚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及时跟进党的步伐、及时学习创新理论,还要实现全员覆盖学习、全面正确理解。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马学勤(省委党校)

承载中华民族的苦难、奋斗、探索,承续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在各种社会力量都未能完成民族救亡图存使命和反帝反封建历史任务之时,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历史使命,在95年的不懈奋斗中,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业绩,积累了在艰难困苦中奋起、在艰辛探索中前行的宝贵经验。其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表明,坚信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和根本所在。

当前,坚持党的基本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全党上下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过程,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新成就,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作为紧要任务。要把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要着眼加强理论武装、统一思想行动,认真学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在思想政治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坚定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的政治自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党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

在自豪和自信中继续前进

李晓燕(省委组织部)

回顾过去是为了获得前行的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95年来的历程,每一个共产党员都会感到自豪。自豪源于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我们的党诞生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给苦难中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无数仁人志士,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只为了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为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牺牲一切的信仰,就是所有共产党人前行的力量。

回顾过去是为了坚定前行的信心。我们党成立95年来,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每一名共产党员更加自信。自信源于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了党所开辟的事业、选择的道路、制定的战略,既是党走向成功的历史经验,又是党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

继续前进就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是党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就要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使我们的党、国家和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继续前进就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永远保持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就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崔治忠(青海师范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先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征程,阐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时期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从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铲除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破除障碍、开启改革开放到来势汹汹的苏东剧变,再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国共产党坚如磐石,领导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总书记强调,95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这就要求我们党不忘初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改革开放和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

坚定“四个自信”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马勇进(省社科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时的几十名党员,经过艰难曲折,不断前行,团结和带领人民推翻了旧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团结和带领人民继续行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初衷未改,革命和发展道路未偏离方向。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显现。5000多年发展孕育的厚重文化底蕴为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实践充分地证明,正是由于我们选择和拥有了正确的道路、先进的理论、优越的制度和优秀的文化,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也只有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更有责任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以人民为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研究时代发展问题,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理论研究成果回击各种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神圣地位;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立志高远,从国情省情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进一步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认真研究并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让优秀先进的文化服务于现代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创新性人才

马生梅(青海民族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谱写了辉煌的改革发展历史篇章,短短数十年,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令世界刮目相看。今天,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凸现出的最大问题就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内生动力不足,目前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创新。青海作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创新能力不足尤为突出。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青海各高校,理所应当肩负起向全省特别是民族地区培养输送创新性少数民族人才的重任。

为什么要强调少数民族创新性人才呢?是因为青海的民族成分构成、区域分布状况,决定了对少数民族人才的特殊需求。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我们不能忽视,那就是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都有着较为独立而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而且越是某个或几个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大力培养本土少数民族创新性人才,是青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务实之举。

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创新性人才?其一、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依托对口援建工程,将援建项目更多地向高校智力援建倾斜,以“请进来,走出去”的老方法新内容,拓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二、加大对本土青年创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本土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性鼓励与支持。

猜你喜欢

总书记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