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谁窝囊?

2016-04-29李英锋

新西部 2016年4期
关键词:乱花钱作风纪律

李英锋

近日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一篇题为《如此行事不“窝囊”》的短文,文中称,前不久,一位局长的妻子在谈论丈夫时,说之前她觉得丈夫特“窝囊”:堂堂一个局的一把手,从未用公款请家人吃过一顿饭,节假日出去玩也从不用公车,朋友聚会时也小心谨慎。事实上,这位局长在工作上是响当当的一把手,做事雷厉风行,工作点子多、办法多,深受干部职工的尊敬。

这位局长的妻子先前看丈夫非常窝囊,瞧不起丈夫,还因此和丈夫红过脸,但当她看到周围一些姐妹因丈夫身陷囹圄而生活凄惨时,便觉得丈夫这么做并不窝囊,而感到庆幸。其实,这位局长妻子对于丈夫为官“窝囊”与否的认知变化很有代表性,恰恰折射出在当前高压反腐形势下很多人对于官员作风表现的是非观纠偏。

以前,不少人认为,那些老老实实守规矩,不敢乱用权力,不敢乱伸手,不敢乱吃喝,不敢公车私用,不能为自己、亲友或他人想办法开后门办“事”谋好处的官员,啥事也办不了,啥好处也捞不着,是窝囊没本事的。而那些敢乱用权力、乱花钱、乱伸手、乱张嘴、乱批条子、乱办事、乱交关系的官员则被奉为“能人”“本事人”。如今,一个又一个“能人”“本事人”落马的案例告诉我们,这样的是非观是扭曲、错位、颠倒黑白的。

官员在工作中不应该窝囊,不应该畏首畏尾,不应该缺少能力和魄力,不应该缺少办法和激情,但在法律和纪律面前就应该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窝窝囊囊。因为守规矩而窝囊,说明官员敬畏国法纪律,意味着洁身自爱,严于律己,严守底线,作风正派。这样的官员是干净的,也是踏实、安全的。这样的官员更容易摒弃不应有的私心杂念,更容易远离一些不应有的利益、关系的侵扰,更容易做到不嘴短、不手短、不气短,挺直腰杆,秉公办事,依法办事。官员在作风方面“窝囊”一些,不仅对工作有利,对官员的个人发展也有利,长远来看,事实证明,在作风方面“窝囊”的官员最后的结局和社会评价大都“不窝囊”。反而是很多藐视法律和纪律,敢乱用权、乱花钱、乱办事、乱捞好处的“本事官员”都在反腐的三昧真火前败下阵来,栽了跟头,现出了“窝囊”的原型,落得一个真窝囊的下场。

官员“守规矩式窝囊”是明智之举,是必然的状态,是作风建设义务,也应该成为常态。

猜你喜欢

乱花钱作风纪律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纪律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
各有不足
感叹男女
《赠品》等
不比吃穿 不乱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