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途径探略

2016-04-28周辉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

周辉

摘 要:全新的大学环境对大学新生的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大学新生积极转变角色,自觉调整身心状态,坚定学习信念,明确学习目标,学会人际交往艺术,从而更好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新生所处的环境变化及其适应环境的表现,并总结出新生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途径。

关键词:大学新生;环境变化;适应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大学是大学生施展自身才华、拓展自身潜力的地方。能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不仅意味着青年学生学业上的胜利,也标志着其人生将迈向更高的人生平台。从近五年全国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我国每年约有680万人考入大学,如此庞大的新生人数无疑考验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机制,在全新环境下,青年学生容易出现因环境差异而导致的心理不适,因此,面对大学里全新的主客观环境,新生需要做出相应的心理调适。所谓适应,就是“应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挑战的心理过程”①。本文就针对新生从高中到大学的环境变化,提出能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的建议和措施。

一、大学新生所处的环境变化

(一)在环境上:从封闭式到开放式的变化

相对于高中的“封闭式”集训,大学是“开放”和“自由”的。但大学的开放和自由并不等于放荡不羁、无所顾忌,它指的是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已和发展自已的机遇,在高中时被压制的兴趣、爱好在此时可以得到释放并发展。在这里,个人的成长会是个多向度的发展模式,如在选择理想和人生目标时,学子们可以不再局限于高中时的“考大学”,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在生活上:从依赖家庭和学校到独立应对环境

进入大学意味着人生的独立,就像飞向天空的雏鹰,新生们力图挣脱原先的依赖关系,好向周围证明自己的独立与自主。在这里,不仅学习是自觉的,生活上更是自主打理,尤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少了父母的安慰与搀扶,更多的是他们自己默默的承受和独立的面对。新生需要在全新的挑战中勇敢地尝试,在不断地跌倒与爬起中磨练自己和发展自己。

(三)在学习上:从家长和老师的强制管理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高中时的学习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约束下进行的,而大学的学习则是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的过程。由于“高考”的压力永远消失,许多新生出现了茫然无措的现象。在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下,大学的学习任务并非像原先想象的那般轻松,有的专业课程比高中还要繁重和严格,这需要大学生们积极转变心态,树立新的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

(四)在人际交往上:从单纯的同学关系到复杂的社会关系

大学连接着学校和社会,堪称社会的缩影。高中时纯粹的同学关系在这里拓展出社会性枝蔓,社团组织、社会实践已在演练社会中的上下级关系。更有学子利用课余时间利用社会兼职磨练自己,体验一把人情冷暖。在这一过程中,新生通过尝试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应对社会事务的能力。

二、大学新生不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一)自我认知有待清晰

来到大学,新生开始在全新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当一个人在独立的环境中生存时,他的自我开始清晰出来,诸如“我”是谁、“我”能做些什么,这些关于人自身的思索出现在大学生的自我认知里,心理学上把这种“自我认知”称之为“同一性危机”①,它要求新生不断应对挑战去完成自我认同。

考上大学证明了“我”的学习能力,但“我”应该不只会学习,“我”应该还有别的能力。带着对自我的疑问和探索,新生会努力尝试新事物,例如参与竞选,争当学生干部;又如尝试社会兼职,努力让自己经济独立。但在大学公开竞争的环境中,比自己优秀的佼佼者不在少数,那些有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同学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而许多同学还懵懵懂懂,不知所以。“尽管一年级每位新生都可能经受第一年调适反应中的一个或多个症状,但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或社会地位取得过巨大成功的学生身上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相当高。这些学生大学学习开始时,经历地位上的突变,这可能导致他们非常痛苦” ②。这种落差感带来的失落在新生身上都曾出现过,如果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这种心理冲突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自我认知,主要表现在责怪自己、怀疑自己,“感到难以完成任务”,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甚至怀疑周围的人和事物对自己的评价,对别人不能理解自己感觉很痛苦,严重的同学会有“被骗”、“有罪”、“恐惧”的心理反应。

(二)人际关系比较敏感

大学里多样的社会化关系需要新生勇敢面对。许多新生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参与社团活动、第一次竞聘岗位,他们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域、家庭和习惯的同学群体。不少新生涉世不深,心理稚嫩,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因为缺乏身份认同,许多新生“非常孤独”,出现较严重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调查发现,大学生出现的人际交往困难是源于极端的自我评价,他们又会把这种对自身的评价投射到别人身上,甚至恶性贬低他人价值。显然,过高或过低的评价都容易中伤他人,损害人际关系。“过高评价自己 ,会引起骄傲自大,在人际交往中盛气凌人,或不屑交往;而过低的评价自己,则会引起自卑,害怕与他人交往,导致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心理,如社交恐怖等” ③。部分新生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情感反应比较迟钝,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信任、宽容和合作的精神,常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敌对情绪,怀疑别人不是真心的友好,甚至认为别人和自己过不去,要迫害自己,感觉要被人跟踪和监视,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四)学习趋于功利化

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学习是为了什么,这是新生入校以来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从人生价值层面上来看,绝大部分新生都能明确上大学的意义:为了提升综合素质。但在社会现实层面,他们又都抱着非常功利化的目标来上大学:为了毕业后有个好工作。这种对大学的功利化的认知影响了新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可度。虽然刚进入大学,专业学习才刚刚展开,但许多新生已经怀疑自己的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对四年后自己的就业状况没有信心。

功利化的认知使得新生的学习状态呈现明显的差异,一种极端是认为只有对自己成长有利的、有用的才会努力去学,例如实践、实习等课程,而那些理论的、书本上的知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学。许多新生一进入校门就询问创业的机会,更有新生宁愿去社会上做兼职,也不愿意上课,他们认为只有在社会上磨炼自己才能对将来的就业有所帮助。另外一种极端则认为学习知识是无用的,专业学习枯燥乏味,没有多少实际的用途,促进不了自己的就业。由于一开始就否定自已的专业,许多新生在入学之初就意志减退、拖延散漫,甚至荒废学业的也不在少数。

三、大学新生适应环境变化的途径

(一)适应生活环境:营造“家”文化,增强新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为了使新生能够尽快地适应大学环境,有必要构建“家”文化来承载新生的情感归宿。对大学新生来说,宿舍是他们的小“家”,班级是他们的大“家”,他们要在固定的宿舍和专业班级里渡过四年大学时光,所以建构温馨和谐的宿舍文化和班级文化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宿舍关系会增强新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优秀的班集体加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营造“家”文化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肩负嘱托,要对新生给予积极的心理关注和精神支持,例如组建班委、开展集体活动和指导专业发展等,一定要及时给予指导。

在平常时候,可以通过走访谈话、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教导新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勇敢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使新生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二)适应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坚定学习信念

大学里的学习都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过程,学习成为自觉性的活动。如果缺乏清晰的目标和足够的动力,学习便成了沉重的负担。特别是新生,刚进入大学,容易出现“歇一歇”的心理。针对他们出现的学习懈怠、散漫、拖沓等问题,有必要加强新生的学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大学的学习任务与中学的差别,例如大学的学习不再突出“普遍性”,而是“专业性”;大学里不仅要学理论,还要学实践;不仅学科学知识,还要学社会交往等能力。其次,要培养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新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①。调查发现,新生的学习动机也是多种多样,有的为了获奖学金,有的为了发展自己的综合实力,有的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等等,不一而同。最后,一定要教育新生坚定学习信念,允许“歇一歇”,但不允许消沉堕落,大学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驿站,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准备。因此,有必要在班级和院校建立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形成公平、竞争、开放的学习环境,为新生营造学习氛围。

(三)适应人际环境:学会悦纳自我,正确定位自己

在面对多重的人际关系群体时,应教育新生学会处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例如宿舍关系,能够与不同习惯爱好的舍友处理好关系,可以培养宽容、友好、合作的精神。据调查,凡是宿舍关系良好的同学,会较少地出现敌对和偏执情绪,而那些出现敌对心理的同学多源于恶性的宿舍关系。

在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新生首先要正确地评价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既要发扬自已的优点,又要规避自己的缺点。其中学会悦纳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悦纳自我是指带有一种愉悦的心情接纳自己、容纳自己。能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明白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达到调节自己行为、愉悦身心的目的” ②。允许自己不完美,更应允许别人不完美。其次要有意识地掌握交往技巧,学会交往的艺术,“人际交往的一个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双向性,体现为一种互动自调的过程” ③。这就需要交往双方要有情感上的互动,如果期待别人的善意和友好,不妨先调动自己的热情。要想温暖别人,要先学会暖化自己冰冷的心,只有交往双方都用心灵感知情绪的变化并积极地回馈对方,才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适应社会化环境:面向社会拓展能力,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大学新生出现的不适应是个体在新的环境下都会出现的正常反应,随着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逐渐熟悉和深入,这种身心的不适会逐渐减弱和淡化。在大学这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上,机遇和挑战并存。新生可以通过学习专业技能、进行社会实践、发展兴趣爱好等联结到更为复杂和深刻的社会现实,这些社会化的学习和交际活动为他们打开了通向社会的大门,积累了社会经验。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大学新生实现从稚嫩走向成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身份转变。大学环境的熏陶和大学机遇的锻炼,为他们走入社会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做好相应的准备。

(本文审稿 黄红霞)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大学新生游戏动机与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新生学习微积分的积极性
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学习指导工作
农村籍大学新生适应期正能量教育探索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