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双宾结构吗?

2016-04-28余澄清

武昌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余澄清

摘 要:王国栓在《语言研究》期刊2012年第1期上发表了题为“语序与汉语‘被字句的生成——从‘鸡吃了谈起”的文章,提出“汉语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双宾结构”的观点,本文特提出质疑。本文认为该观点之所以站不住脚,一是因为该学者没有弄清楚汉语带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有多少种类;二是由于该文用来支持其理论的例句都不是含有双宾结构的句子。语法理论必须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得不到语言事实支持的语法理论难以立足。

关键词:被动句;受事主语句;深层结构;双宾结构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 A

王国栓(2012)将汉语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定性为双宾结构。他所谓的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是诸如例句1中的一些句子结构:

1. a. 张三被李四偷了一个钱包。

b. 张三被李四打断了一条腿。

c. 张三被李四打了一巴掌。

d. 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

该学者认为以上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是例句2中的带双宾结构的句子:

2. a. 李四偷了张三一个钱包。

b. 李四打断了张三一条腿。

c. 李四打了张三一巴掌。

d. 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

(以上例句1和2中的句子,皆援引自王国栓(2012)的论文)

汉语被动句带所谓“保留宾语”的句子结构,十分复杂,根据宾语的语义和结构特征,以及句首名词组的语法地位等因素,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我们搜寻、清理、归纳了一下,少说也有二十多种,如下例句3所示:

3. a. 很多珍贵物品被他随便送了人。

b. 王冕被土匪杀了父亲。

c. 张三被小偷偷了一个钱包。

d. 李四被土匪打断了一条腿。

e. 土豆被妈妈剥了皮。

f. 衣服被姐姐洗了一大盆。

g. 两只野鸭被弟弟吃了一只。

h. 野鸭被妈妈烧了两只小的。

i. 那块地被农民种了玉米。

j. 花儿被园丁浇了水。

k. 大米被工人装了麻袋。

l. 钱被妈妈存了银行。

m. 犯人经常被看守抽鞭子。

n. 会议被主持人提前一小时。

o. 一顿饭被他吃了上万元钱。

p. 我的头被弟弟打了一个大包。

q. 墙被修理工钻了一个洞。

r. 白酒被他喝了五粮液。

s. 小毛被上级撤了职。

t. 杀人犯被法官判了死刑。

u. 我被强盗踢了一脚。

v. 故事被他开了个好头。

w. 饭被客人吃出了头发丝。

x. 辫子被姐姐卡了卡子。

y. 申请表被填了三个人。

z. 角门皆被管家上了锁。

a. 我被人家开了个大玩笑。

b. 敌军被我们包了饺子。

c. 我队被裁判亮了红牌。

然而在这么多种被动句带所谓“保留宾语”的句子结构中,除了第一种3. a“很多珍贵物品被他随便送了人”的深层结构“他随便送了人很多珍贵物品”是典型的双宾语结构以外,其他28种被动句带所谓“保留宾语”的句子结构的深层结构,全都不是双宾语结构!这些表面上类似于双宾语结构的两个名词性成分不是双宾语,而是单宾语!

一个语法理论的确立,要么运用归纳法,通过大量的语言事实,总结、归纳、提炼出语法理论;要么使用演绎法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对相关语言事实逐一进行考察,用大量的语言事实进行印证。假设一旦得到印证,就成为能对相关语言事实做出充分解释的语法理论。

然而该学者既没有采用归纳法,也没有使用演绎法,而是随心所欲片面地、武断地乱下结论。而在该学者通篇论文中能找到他用来支持其理论的被动句带所谓保留宾语的例句就那么4-5句话。然而他这少得可怜的4-5句语言事实,却没有一例能够支持他提出的理论。语法理论必须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得不到语言事实支持的语法理论难以立足。该学者连自己找来支持其理论的少得可怜的几个例句都不能证明其理论的正确性,更不用说还存在大量的反证了!这样的理论如何能站得住脚?这样的文章,若不是发表在北大圈定的核心期刊《语言研究》上,影响太坏,我们真不想劳神费力多费口舌与之理论。

被该学者定性为双宾语结构的例句2.a和b,根本不可能是双宾结构,充分的理由有四:

其一,因为2. a句表象类似于双宾语结构中的两个名词性成分“张三”和“一个钱包”之间有着明显的“领有-隶属关系”;同样,2. b句看起来类似于双宾语结构中的两个名词性成分“张三”和“一条腿”之间也有着明显的“领有-隶属关系”。这就从根本上使例句2. a和b失去了作为双宾语结构的必要条件。双宾语结构中的两个宾语在语义上不能存在“领有-隶属关系”。这是甄别真、假双宾结构的重要判断标准。

其二,双宾结构可以转换为与格结构,句意不变。然而2.a 和b做这样的转换后,要么句意完全改变,要么句子不能成立,如例句4所示:

4. a. ?李四偷了一个钱包给张三

b. * 李四打断了一条腿给张三。

其三,凡双宾结构,都可以用“把”将表物的直接宾语往动词前提调,句意不变。然而2.a 和b做这样的转换后全都成为病句,如例句5所示:

5. a. *李四把一个钱包偷了张三。

b. *李四把一条腿打断了张三。

其四,该学者提出“被动句的‘被字短语去掉以后,剩下的部分依然表示被动”的观点,如果被动句确实是由双宾结构变换而来,这样的观点也没有错。然而被该学者定性为双宾结构的句子,它们的被动形式的“被”字短语去掉以后,剩下的部分不表示被动,不是受事主语句,而表示主动,是施事主语句,与原句意不同,成为异义格式。如例句6所示:

6. a. ?张三偷了一个钱包。

b. ?张三打断了一条腿。

由此证明:被该学者用来支持其“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双宾结构”观点的例句2 a和b不是双宾结构。

被该学者定性为双宾语结构的例句2. c “李四打了张三一巴掌”是不是双宾语结构呢?“张三”明显是动词“打”的承受对象,因而是受事(单)宾语无疑。如果我们用“把”字将该句的受事宾语提前的话,只能是以下例句7. a, 而绝不可能是例句7 .b:

7. a. 李四把张三打了一巴掌。

b. *李四把一巴掌打了张三。

“把”字在单宾语句里能够将宾语往动词前提调的一定是“受事宾语”;在双宾语句中能将宾语提调的只能是表物的“直接宾语”,而不是表人的间接宾语。这是“把“字将宾语往动词前提调的基本原则。违反这一原则,将造成不合法的句子。例句7. b不合语法,成为病句,正是违反了这一原则。

在被该学者定性为双宾结构的2. c“李四打了张三一巴掌”里,“把”字将表物的“一巴掌”往动词前提调,如例句7. b所示,句子却不合语法,成为病句。然而“把”字提调的是表人的“张三”,而不是表物的“一巴掌”时,如上例句7. a所示,句子刚好合乎语法。

这足以说明,被该学者定性为双宾语结构的2. c“李四打了张三一巴掌”不是双宾语结构,该句动词后的两个名词“张三”和“一巴掌”不是双宾语,而是单宾语。“张三”是受事(单)宾语,“一巴掌”不是“直接宾语”,而是用来说明动词“打”的动作称量的名词组,因而是“动量宾语”。就像“踢了他一脚”、“打了他一拳”、“推了她一掌”等等一样,“一脚”、“一拳”、“一掌”都是动作称量,因而是“动量宾语”,这样的结构绝不是什么双宾语结构。有些学者,例如沈阳、何元建、顾阳(2001),满在江(2003)等将后一名词性成分看做“补语”。这起码说明,他们反对将这类句子定性为双宾结构的立场与我们一致。

该学者坚持例句2 d“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是双宾结构的理由是他能将此句说成“李华把那块牛肉炒了土豆”。于是他便满意地说道:“我们觉得,我们的假设应该是对的。”他将这些句子结构与真正的双宾语结构“我还了他三十块钱”看作同类结构。他认为“将以上句子统一处理为双宾语最为简洁有效”。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

根据双宾语结构对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的制约条件:“间接宾语一般为有生名词,直接宾语为无生名词,但不能为代词”,我们就能够判断例句2 d“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绝不是双宾语结构,因为作为双宾语的两个名词组“那块牛肉”和“土豆”都是无生名词。另外,该句就是作为合法的句子都很成问题。

例句1. d的被动句“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的深层结构,真的是该学者所分析和推导出的例句2 d“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吗?我们的回答:绝对不是!我们认为被动句“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的深层结构不应该是例句2 d“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而应该是按照中式菜谱和厨师做菜的约定俗成的说法:“李华用土豆炒了那块牛肉”。这样该句才顺理成章地用“把”字将受事宾语向动词前提调,形成的句子便是“李华把那块牛肉用土豆炒了”。由于“把”字将受事宾语提调到动词之前,因而使宾语位置形成空位,介词短语“用土豆”的介词“用”省去以后,剩下的名词组“土豆”便可以乘势代入宾语的位置而成为“代体宾语”之材料宾语,即“李华把那块牛肉炒了土豆”。这样,同一语义,不同结构的“把”字句、被动句和无标记受事主语句便是如下例句8所示的“同义格式:

8. a. 李华用土豆炒了那块牛肉。

b. 那块牛肉被李华用土豆炒了。李华把那块牛肉用土豆炒了。

c. 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 李华把那块牛肉炒了土豆。

d. 那块牛肉炒了土豆。 (受事主语句)

由此观之,该学者将“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的深层结构推导成“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并认为此句为双宾语结构的观点大错特错。因为被他定性为双宾语结构的句子“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难以成立,属非法句子。因为此句绝不是“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的深层结构,而是该学者自己臆造的,得不到语法认可的病句。

从这里,我们归纳出该学者在语言研究方法上所犯有的两个致命错误:

错误一是、推导带所谓保留宾语的被动句的深层结构时出现重大失误。“那块牛肉被李华炒了土豆”的深层结构是“李华用土豆炒了那块牛肉”,而不是“李华炒了那块牛肉土豆”。

错误二是、由于错误一,所以导致该学者将其推导出的形似双宾语结构的错误句子,即及物动词之后有两个名词组的句子结构,如例句2所示的句子结构,定性为双宾语结构,因而错上加错。

其所以错误,是因为他所定性的双宾语之一的名词组既不是“直接宾语”,也不是“间接宾语”,而是“代体宾语”。这样的句子在汉语里举不胜举,我们再举一典型例句加以证明:

9. a. 花儿被园丁浇了水。此被动句由“花儿被园丁用水浇了”转换而来。

b. 花儿被园丁用水浇了。此句由“园丁用水浇了花儿”转换而来。

因此我们认为例句9. a的“汉语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园丁用水浇了花儿”,而绝不是像该学者那样推导出的深层结构:“园丁浇了花儿水”!。此句不是合法句子,因而根本谈不上是双宾结构。

10. a. 园丁把花儿浇了水。此“把”字句由“园丁把花儿用水浇了”转换而来。

b. 园丁把花儿用水浇了。此句再转换为“园丁把花儿浇了水”顺理成章。“把”字句直接转换成受事主语句理所当然,如例句11所示:

11. 花儿浇了水。

例句11是受事主语句,既可以说是例句9. a的被动句去掉“被”字短语以后剩下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例句10. a的“把”字句去掉施事主语和“把”字以后,剩下的部分。

以上例句之间的相互转换和推导,才合乎汉语的习惯说法。例句9和10中与动词相关的3个名词组除了施事主语以外,另外的两个名词组一个是受事宾语,另外一个是代体宾语。这两个名词组绝不是什么双宾语!例句11的受事主语句带的宾语“水”也是代体宾语之材料宾语,我们决不能人为地将例句9 a的被动句推导为:“园丁浇了花儿水”,并将此句定性为双宾语结构。因为在这些句子中,“水”永远只会是“材料宾语”,绝不可能成为受事宾语,或者双宾语之一的所谓“间接宾语”或者“直接宾语”!

汉语的有标记受事主语句(即被动句)、无标记受事主语句和“把”字句,再加上施事主语句,可以互相变换,其句意不变的语言事实,遵循着“同义格式”的原理: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形成语言中大量的同义格式的存在。建立在“句法结构的相关性”基础上的句式变换/ 转换理论与句式变换分析方法,是我们分析和解释这一类句子结构的理论依据。

因此,分析句子结构,不能只看表象,而应该透过表象看到本质,这才是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再来看看、分析分析下面例句12中的被动句的所谓“保留宾语” 结构的深层结构到底是个什么结构:

12. a. 钱被妈妈存了银行。

b. 钱被妈妈存了定期。

c. 大米被工人装了麻袋。

按照该学者的思维逻辑和推导方式,以上例句12中的被动句带保留宾语的深层结构应该是例句13中的句子结构:

13. a. *妈妈存了钱银行。

b. *妈妈存了钱定期。

c. *工人装了大米麻袋。

然而这些句子都是不能成立的病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不是该学者的思维逻辑和推导方式不对呢?

我们的研究发现:例句12中的被动句带保留宾语的结构的深层结构应该是例句14中的句子结构:

14. a. 妈妈在银行里存了钱。

b. 妈妈以定期(的方式)存了钱。

c. 工人用麻袋装了大米。

例句14中的句子拥有3个名词组。一个名词组位于句首,是施事主语;一个名词组在及物动词之后,是受事宾语;第3个名词组是介词的宾语。

因此,我们认为例句12中的被动句的所谓“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绝不可能是例句13中的句子结构,而应该是例句14中的句子结构。因为例句14中的句子结构才和例句12中的句子结构互为“同义格式”,并且可以转换成“把”字句,如例句15所示:

15. a. 妈妈把钱在银行里存了。

b. 妈妈把钱以定期(的方式)存了。

c. 工人把大米用麻袋装了。

因为“把”字将受事宾语往动词之前提调,使宾语位置形成空位,这样介词短语可以省去介词后,将剩下的光杆名词组趁机代入宾语位置成为代体宾语,如例句16a, b, c的前一句所示;我们再将“把”字句转换成被动句,如例句16 a, b, c的后一句所示:这便是例句12所示的被动句带所谓保留宾语的句子。

16. a. 妈妈把钱存了银行。钱被妈妈存了银行。

b. 妈妈把钱存了定期。钱被妈妈存了定期。

c. 工人把大米装了麻袋。大米被工人装了麻袋。

这样,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例句16.a, b, c中的被动句和 “把”字句是“同义格式”。“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天然同义格式是无标记受事主语句,如下例句17所示:

17. a. 钱存了银行。

b. 钱存了定期。

c. 大米装了麻袋。

以上例句17中的句子都是受事主语句带代体宾语的句子结构。例句17.a, b, c各句的动词所带的宾语分别是“处所宾语”、“方式宾语”、“工具宾语”。

如此说来,这类汉语被动句的所谓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绝不是什么双宾结构!

一项语法理论的提出必须措辞严谨,否则,会使自己的理论漏洞百出。该学者提出的“汉语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构是双宾结构”的观点完全失去严谨性,因为“汉语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种类繁多(如上例句3所示)。但是它们中绝大多数的深层结构不是双宾结构,其中只有一种的深层结构是双宾语结构(如例句3 a “很多珍贵物品被他随便送了人”所示),其原因是这种被动句是由双宾语结构转换而来。该学者还引用真正的双宾结构“我还了他三十块钱”来与他所定性的所谓双宾结构(如例句2所示)进行类比,他认为“将以上句子统一处理为双宾语最为简洁有效”。该学者从表象出发,完全忽视语言的本质,将几种完全不同结构的句子混为一团。

典型的、真正的双宾语结构才能和与格结构、被动句、“把”字句、受事主语句互相转换,句意不变,形成同义格式,如下例句18所示:

18. a. 很多珍贵物品被他随便送了人。(被动句)

b. 他随便送了人很多珍贵物品。(双宾语结构)

c. 他随便送了很多珍贵物品给别人。(与格结构)

d. 他把很多珍贵物品随便送人。(“把”字句)

e. 很多珍贵物品随便送了人。(受事主语句)

需要特别提示和说明的是,“把”字只能将双宾语中表示物的直接宾语向动词前提调,不能提调表示人的间接宾语。

中国几代语言学家对双宾语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凡是双宾语结构都可以有,也必须有如上5种能互相变换的同义格式,即双宾语结构、与格结构、被动结构、“把”字将表“物”的“直接宾语”而不是表“人”的“间接宾语”往动词前提调的“把”字结构,和受事主语句。

而被学者定性为双宾结构的句子,完全不能做这样的转换,这进一步证明该学者提出的“汉语被动句的保留宾语结构的深层结是双宾结构”的理论,完全站不住脚!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何晓伟.双宾语结构和与格结构的关系分析[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3] 沈阳,何元建,顾阳.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 满在江.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双宾语结构[J].北京:当代语言学,2001(4).

[5] 邓思颖.汉语被动句句法分析的重新思考[J].华文教学研究,2008(4).

[6] 潘海华,韩景泉.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J].中国语文, 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