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管理会计防范杠杆风险
2016-04-28
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列为2016年经济发展的五大任务,这也从顶层设计的角度阐明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问题与挑战。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与基本细胞,企业兴则经济兴。经济转型成功的关键是宏观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微观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活力也在提升。这就要求企业积极运用科学管理工具,认真分析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主动把握环境动态,善于发现和捕捉市场机会,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打造企业发展新动力。
需协调五大任务间的关系
“三去一降一补”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基调,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在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思考自身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问题,科学地认识“去”“降”“补”之间的关系,找寻“去”“降”“补”过程中的机会。
大量的冗余产能和严重的产品积压很难不带来高负债,恶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构成更大的降成本压力,企业也很难筹集补短板所需要的资源。反过来,补好短板可以形成新的优势。从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看,如果有新的增长点,在解决现有的过剩产能和过多库存时,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当然,在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时,更重要的是在“去”之后或“去”的同时要能实现“降”和“补”。
对企业来说,过度的产能和库存源于企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因此,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预期不可能取得必要的投资回报的产能要果断地“去”;大多数商品库存积压的结果是高额的资金成本、流动性不足和产品升级换代等风险,因此也要想方设法地“去”。但是,人们特别不希望看到的是过度的产能和库存现象的周期性重演。如果只是简单地着眼于“去”当前的产能和库存,没有能够在降成本、补短板和强内功上下功夫,则很难避免出现新的产能和库存过度的现象。我国许多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对产业政策极强的放大效应。
因此,在做好“去”不合理产能和库存工作的同时,从国家治理层面来说,要研究和解决政府行为导致的政策放大效应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降”和“补”。事实上,很多时候,“降成本”和“补短板”可能是“去”过度库存、变无效产能为有效产能的重要手段。
另外,要辩证地看待“去”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强调“去”,不能简单地“去”。“去”是做减法,要能赢得未来,企业就必须着眼长远,在做减法的同时必须做好加法。以“去产能”为例,关键是要去高污染、高能耗、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产能,在去这一类产能的同时,着眼长远,企业还必须要做好新的产能建设,构建增长的新基础。以“去杠杆”为例,高负债可能使企业难以为继,但过快地“去”可能意味着企业流动性的枯竭。在渐进式地减少负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融资组合的管理,使现金流更加稳健可持续。同样,“降成本”问题也需要辩证地认识。
“降成本”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对很多企业来说,在努力提高成本效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产品的适销对路。
发挥财会作用 应对环境变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国内供给过剩,“去库存”“去产能”的压力很大,而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的海外采购量以及网民海淘的规模则屡创新高。这种现象与供求的总量失衡有一定关系,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更深层次原因可能是供求的结构性失衡。中国经济历经多年的发展,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消费需求在快速升级。与此相比,总体来说,中国企业的制造水平升级的速度慢于需求升级的速度。在人们跨国旅行和购物变得越来越方便的情况下,国内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就会必然显现。
环境的变化对当前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更要善于运用财会手段。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
第一,努力维护财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予以高度关注的永恒主题。企业财务的可持续性既是拥有竞争优势的结果和表现,又是构建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要实现财务可持续,就要求企业严格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强化企业和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从全局的角度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加强杠杆组合管理,保持稳定和健康的现金流。
第二,重视财务管理和会计工具在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中的支撑作用。科学合理的财会管理体系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提供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为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部分企业之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问题,很大原因在于以往的部分决策缺乏准确、及时、相关的信息支持,换而言之,缺乏一个强大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持,也或者是财会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还很不充分。
如果企业能够重视管理会计的运用,管理人员能够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充分使用会计信息,就可以更加科学、更具前瞻性地把握各类成本、预测相关收益,更有前瞻性地采取各种应对风险的措施。当然,这一切对企业的财务与工作,特别是财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构建能够积极支持创新的财会体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持续创新、快速创新是企业能够始终跟上发展潮流的唯一路径。财会工作强调合规性,与经常要求突破常规的创新活动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在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在遵守准则和制度、充分考虑合规性要求的同时,财会工作决不能成为企业创新的路障。要积极探索合规性和创新性兼容的业务模式,加强财会与业务之间的融合。财会人员在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动财会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的同时,要加强对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重要性的认识,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过程支持,通过对创新的支持,帮助企业打造新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