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进入医院的路径探讨
2016-04-28华伟
华伟
摘要: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实施,国家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开办医疗机构,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民营资本参与医改的重要路径之一,具有独特的优势。医生的自由执业是目前医改的关键,也是最可操作的一个突破口。医生多点执行政策的落实无疑给民营资本参与医改提供了发展契机。本文拟尝试分析以民营资本搭建医疗平台与医师多点执业相结合的办医模式存在的困境,探讨民营资本参与医院经营的路径,从而为民营资本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营资本 医院 路径
自2009年新医改实施以来,国务院2009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五部委2010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国办发[2010]158号)等文件,都明确提出了国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从而切实有效地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一、社会资本办医途径
社会资本包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等,其中民营资本是改革开放后发展壮大起来的重要社会力量,是相对于政府和国企的民间投资,在我国社会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后民营资本开始进入医院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主要集中于专科医院、营利性医院、中小医院,在服务质量、整体规模和社会效益上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考虑到非营利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如何将民营资本引入非营利性医院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新医改中一个重要议题。民营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途径较多,其中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是一种经过国外医院领域和国内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实践检验的富有成效的方式。什么是PPP,世行的解释:私营部门和政府机构间就提供公共资产和公共服务签订的长期合同,而私人部门须承担重大风险和管理责任。(IFC和MOF曾召开三次PPP论坛);亚行的解释: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其他服务,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实体之间可能建立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财政部楼继伟部长的解释:广义PPP是指政府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为特征,主要包括BOT、BOO、PFI等模式。狭义PPP与BOT的原理相似,都由“使用者付费”,但它比BOT更加强调公共部门的全过程合作。
医院是国外PPP应用的重点领域,在许多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获得了较大的应用,以英国为例,截至2009年4月,英国共有76家PPP医院在实施,总投资额约为60亿英镑,PPP已经成为了医院领域政府主要的采购途径。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引入PPP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市政公用事业和其他领域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PPP这一符合市场化趋势的较为先进的融资模式,可以将公立医院改革、医院建设、鼓励引导民营资本进人医疗卫生领域等结合起来,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缓解医院建设资金紧张,促进体制机制改革,改善医院运营效率,实现政府、民营资本、广大群众多方共赢。
二、民营资本办医的优势与作用
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则表现在:第一,民营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第二,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多元化,使我国的医疗服务日益呈现多层次和多样性,更好地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第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使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形成相互补充、相互竞争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推动和促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效率的提高。第四,民医营疗机构的发展有助于改变传统意义上政府与医院之间行政隶属关系,推动政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
民营资本办医的优势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的运营机制和组织架构。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利益直接,后勤负担较小,在企业发展、组织机构、人才战略、市场选择等方面都远比国企灵活。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决策流程一般倾向于扁平化模式,决策较为迅速。
(2)市场意识强,创新能力强。民营企业对市场商机的嗅觉敏锐,对市场的关注度高,能主动发现和创造市场开发机会,服务意识也较强。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开发市场的动力更强,适应能力更强,创新能力也更强,效率较高,目标导向明确,方法灵活多变。
(3)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和管理经营能力。由于民营企业在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比较具有优势,容易吸引到较高素质的人才,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较高,尤其是职业经理人队伍的逐渐壮大,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良好发展态势,都有利地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经营能力的较大提升。
(4)积极的投资热情和资金实力。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开始有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投资热情寻找新的利润创新点。受目前的大环境制约,资本运作、资源开发和房地产投资等存在极大的波动性,风险相对可控、投资收益稳定的基础设施行业必然成为民营企业一个有利可图倍受青睐的投资领域。
三、民营资本参与医院PPP的困境
(1)由于周期风险的考虑,资本是短期逐利的,这就和医院以基业长青为目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进行长期品牌建设,更加关注社会效益形成了一定的矛盾。民营资本短期逐利思维,部分民营医院通过虚假广告夸大疗效、高收费骗取病人资金等实现其追逐短期暴利的目的,给民营医院整体带来了恶劣影响。
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该领域有着很强的非营利性特征,医院的建立本质上不以营利为目的,从国外的很多医疗机构来看,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扶助支持,以及其他社会资助为资金来源主体。即使那些在早期为了丰厚盈利回报的“莆田系”医疗机构,现在也面临着医院重新发展定位的深层思考,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改善措施来引导医院的文化定位,包括降低员工的利润考核指标,引导医院向公益性方向发展,这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
(2)医疗市场存在泡沫成分。目前医疗市场所表现的需求过度,有很大程度是由过度竞争、药品滥用和医疗价格失控造成的,“结构性”矛盾是主要根源,在于当前三级转诊制没有很好执行,社区医疗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病人大量涌向高级别医院,造成医疗市场虚假的刚性需求,社会资本进入应该充分考虑市场泡沫成分可能带来的影响。
(3)人才制约限制了民营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医院是知识密集型高风险行业,人才短缺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短板”。目前很多民营医院主力是刚退休的老专家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间骨干力量。由于在科研立项、职称晋升、户籍政策等方面存在劣势,民营医院单靠薪酬体系不易吸引医疗人才业务骨干。医疗服务最核心的硬件是医生,由于医疗卫生的特殊性,使得培养一个医生的周期非常长,投入相当大(民营医院的市场行为决定了缺乏培养医生的动力)。社会资本投入后,医院数量激增和医生缺口间的矛盾会造成以下问题,①由于人才匮乏,民营医院的诊疗服务缺乏可以支撑其对等服务的水平,滥竽充数降低质量。②由于利益驱使,更多的医生去从事高端、专科和奢侈服务,使得医疗金字塔的顶部集中更多资源,大多数中低收入者看病得不到更好的服务。
四、医生多点执业给民营资本办医带来的契机
目前,由于缺少自由职业人身份和人才流通保障机制,造成了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人才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公立医院高水平医务人员超编严重。民营医院人才缺乏捉襟见肘,尤其是中青年医务人员引进、留住非常困难;公立医院把医务人员作为单位人进行垄断,申请多点执业需要经医院批准,反映出对多点执医的限制和反对。
2014年5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对比往年的医改工作重点,今年一大亮点在于敲定了任务完成的时间红线。《通知》明确规定,卫计委、人保部、发改委和中医药局等负责部门需在今年9月底前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的意见。
这项新政策的出台,目的在于消除阻碍医师有序流动的不合理规定。在欧美许多国家,医生是自由职业者,今天在这家医院上专家门诊,明天到那家医院手术,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英国的心脏科专家,一般都在4-5家医院执业。新医改方案提出探索医生多点执业,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
同时优点在于,第一,医生多点执业可以改变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分布不均衡的局面。第二,多点执业,有利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带动团队发展。第三,多点执业可以造就更多德才兼备的人物。第四,医生多点执业也给民营医院发展带来利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制约民营医院的人才问题。第五,允许医生多点执业,人才的这种“柔性流动”,也会促使公立医院营造更好的用人平台,促进医疗市场良性竞争,民众将会成为最大受益者。
五、结语
民营资本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将PPP的模式引入医院领域,以民营资本搭建医疗平台,以医师多点执业为突破口,创新社会资本办医机制,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壮大。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总体而言,民营资本在医院PPP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