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法讲义》语料的语感存疑

2016-04-27孙艺菲

青年文学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时代性语感

摘 要:本文就朱德熙先生著《语法讲义》中的一些不太符合当今人们语感的语料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利用CCL语料库进行查阅、比较与分析研究其出现的频次,最终将其分为四种不同类型的语感问题。

关键词:语法讲义;语感;时代性

作者简介:孙艺菲(1995-),女,辽宁辽阳人,就读于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1

引言:

学者张普(2000)曾经说过:“语感(nItuition)是对语言运用的正误、优劣、常殊的一种直觉,或者说就是对一种语言现象流行通用程度的感觉。”在学习《语法讲义》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一些不合现代汉语语感的语料,在此做些浅显的讨论。

一、语言的时代性造成的语感问题

1、P121,*跑得个快

作者(指朱德熙先生,下同)认为:“‘跑得个快是把述补结构‘跑得快和述宾结构‘跑个快混合在一起的格式。”然而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几乎都没有见到“跑得个快”这个词组,因此觉得不太符合语感。学者宋玉柱(1995)认为,实际上“跑得个 快”这样的说法是近代汉语的现象,而在现代汉语中却难得发现。在近代汉语中,这个“得”是完成体的标志,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因此,“跑得个快”也就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了个快”。

2、P188,*把一个南京城走了大半个

笔者(指本文章作者,下同)查阅,此句为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中的一句,原文如下:

沈大脚道:“正是。十七老爷把这件事托了我,我把一个南京城走了大半个,因老爷人物生得太齐整了,料想那将就些的姑娘配不上,不敢来说。(吴敬梓《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成书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年代较为久远。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对语言采取了大规模的规范措施,因此此类句多留存于乡间的口语或俚语中,今天来看,语感略显生硬。

3、P56,*宽大了一个特务分子。

“宽大XX”,这种用法属于文革时期的遗留,现多存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口语中已很难听到。而现在的“宽大”一词多用于形容词,指面积或容积大,或指人大度宽厚。所以语感不好。

二、句子单用(缺少附加成分)造成的语感问题

4、P17 *问题应该分析。

这是作者在阐述主语对谓语来说是受事时所举语例,我们认为“问题应该分析”较为黏着,应当作为语法成分附着在句子中,如说“这个问题应该分析”或“问题应该分析一下”。单独说话时不太符合语感规律。

5、P87,*那就这么吧 、*下回别这么了。

在口语中,一般“这么”很少后面不附着“样”、“办”、“做”、“的”等词,直接说感觉比较怪异,具有较大的语感争议,很难完全为当今的人们接受。

6、P111,*便道走行人。

如果单说“便道走行人”语感不好,需要添加对比描写,如改为“便道走行人,不走卡车”可能语感上更容易接受一些。

7、P188,*(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把)这些事情都置之度外。

作者认为像上述句子去掉“把”后,为受事主语句;笔者认为,如果缺少介词,如:把、将,上述两个句子是站不住脚的,也就是很难单独成句。

三、语言流行程度造成的语感问题

8、P50, *?两县人。

作者将两县人归类于准量词中,但是两县人语感明显比三站路、一世纪较差。并且在语料库中只有6条记录,可以看出当今无论文学上还是口语上都是不大常用的。不如换成“两县人民”语感更好。

9、P139,*买上了当了

“买上了当”、“买上当了”都可以说,语感无碍;但是“买上了当了”则让人说着拗口,语感上较为生僻。

例:他的锅买上了当 ,花了三十五块钱。(路翎)

饿死事小,买上当了事大。(张爱玲)

10、P165,*我看看来了

一般只说“我来看看了”。

如:不许我来看看了 ?(《狼人》)

甚至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也可以说“看看来了”,如下例:

听信了他的指点,就赶回看看来了(聂云岚 《玉娇龙》)

但是“我看看来了”缺乏语感及相关语料支撑,说起来不通顺。

四、其他类型造成的语感问题(方言特色、语言歧义)

11、P187,去年又把老伴儿死了

“把+指人的名词+死了”这种格式很带有地域性方言特色,如:

老太太是前年把老头子死了的(贾平凹 《怀念狼》)

贾平凹的作品中带有陕北方言的艺术特色,这种用法是经过艺术处理后的手法。因此,我们普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刻意营造出来的方言环境,会觉得语感不是非常顺畅。

12、P196,就(是)厂长没走

该句加上“是”后,句子意义发生细微变化,“就厂长没走”强调的是只有厂长没走;“就是厂长没走”则更强调厂长没走这个已知事实,可以表示原因或者让步条件。

放在句子中,可以更明显地比较二者差异:

别人都走了,就厂长没走。

我也想走,就是厂长没走,我不方便走。

结语:

《语法讲义》是朱先生于1961年开始编写的语法著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唯其重要,所以审慎。《语法讲义》经过50余年时代变化,其中语料语感的语感问题,本文在此略加以指出,以供学界参考。

参考文献:

[1]朱德熙. 语法讲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张普,2000.信息处理用动态语言知识更新的总体思考[J]. 《语言文字应用》,第2期.

[3]宋玉柱. 读《语法讲义》献疑[J]. 汉语学习, 1995, (3): 9-12.

[4]吕叔湘、丁声树.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754-758.

猜你喜欢

时代性语感
时代性来源于现实的生活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诗词的时代性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时代性价值取向下战争史教学再思考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