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说》的精神分析浅析

2016-04-27沈敬敬董海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白日梦海明威

沈敬敬 董海琳

摘 要: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小小说》一如其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短篇小说,小说全文不过六百三十三个单词,但是却意义丰富,信息多元。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分析作家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小说的创作动机,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小说的主旨。

关键词:海明威;创作家;白日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5-0-01

一、引言

《小小说》的故事背景设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的帕多瓦,一个受伤的美国士兵与医院的护士卢芝坠入爱河,他们在战争时期相知相爱,然而战争结束之后却因种种因素而失之交臂,没有终成眷属。卢芝后来移情别恋却没能和新欢结成婚,士兵则最后因与一个女售货员在出租车上性交,染上了性病。作者用短小精悍的篇章讲述了两个人在战争期间发生的感情故事,给予读者自由解读和无限想象的空间。本文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试图分析该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便于进一步真正理解小说的主题意义。

二、创作家与白日梦

什么是白日梦?白日梦就是幻想。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就如精神病患者,从现实中退缩,活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知道如何寻找那条回去的路,如何再度把握现实。他的创作如梦一样,使潜意识获得假想的满足,而且也和梦一样是一种妥协,毕竟回避开了和现实正面冲突。作品是艺术家潜意识的表现。作品的不同在于,它们可引起旁人的兴趣,还可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在晚年的《诗人与白日梦》中,他更系统地论述了文艺创作的精神现象。诗人(泛指一切艺术家)为什么能够创造出他们的作品,并在我们心中唤起我们从未有过的种种情感?弗洛伊德认为诗人的创作与儿童的游戏是完全一致的。儿童做游戏时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安排世界,并对这个游戏世界十分关注。诗人也一样,他的作品凝聚了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情,但又能够严格地把它同现实世界区别开来,并由此产生重大的艺术效果。弗洛伊德把作家与梦幻者相提并论,认为白日梦是艺术家的审美创造的活动方式。文学艺术只不过是无意识欲望,一种作家的“白日梦”而已。他把作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接收现成题材的作家;另一种则是自己选择题材创造的作家。文学艺术与梦相类似,它们都是无意识欲望获得满足的一种形式。作品的想象力,是白日梦的变种:通过变换和伪装等手段,将白日梦中自我为核心的特点变弱,易于人们接受;或在展示自己幻想的同时,给人以强烈的审美体验,使人深深陷溺而不能自拔。

三、海明威与其《小小说》的创作心理

当作家处于恋爱中时,爱情会赋予他创作的灵感,激发他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自己炙热的情感。海明威在《小小说》中创造的小说的女主人公和小说当中表现出的爱情观就与作者的亲身爱情经历紧密相连。

一战期间,海明威在意大利受伤后进人红十字会医院,在那里海明威在经历了自己的初恋。在医院疗伤时,海明威结识了来自的漂亮的护士阿格妮斯,并受到了她的精心护理,在不断的接触中不知不觉坠入爱河。海明威每次见到她,就产生一种抑制不住的兴奋。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深深被一个女性吸引。在战后那段孤独的岁月里,海明威经常向远隔重洋的阿格妮斯写信倾诉自己的寂寞,有时一天三四封。然而,阿格妮斯的回信,语气越来越淡。这种关系维持了一年后,阿格妮斯移情别恋放弃了和海明威的恋爱,表示要和他分手嫁给别人,并对海明威表示歉意。这次战争中的爱情悲剧对海明威的打击很大,他整日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并痛恨阿格妮斯。

这次失恋促使了海明威的创作历程,通过创作来宜泄压抑的情感并且满足自身潜意识内心的欲望。《小小说》中的卢芝的原型来自于她的初恋,小说中的时间、地点也基本来自于海明威的自身经历。某种强烈的体验能唤起创造性作家对早些时候某种体验的回忆,并随之产生某种愿望,这种愿望在作家的创作性作品中得以实现。海明威潜意识中未满足的愿望是其创作《小小说》的动机,并且也是对阿格妮斯带来痛苦的一种发泄。小说中描述了刚刚热恋中的甜蜜以及分开以后表达思念的信件。战争结束以后两地分隔,卢芝和他的初恋一样移情别恋即将与别人结婚。海明威对自己初恋愤恨的欲望在创造了女主人公的悲剧过程中得到发泄。海明威通过改变和伪装他的利己主义的白日梦,在他表达他的幻想时,他也向我们提供了文学作品魅力和美感。

四、总结

文学艺术与梦都是无意识欲望获得满足的一种形式,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都不过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发泄与满足。进行文艺创作的人大多是现实中感到不幸而产生表达愿望的人,创作是以幻想来满足其愿望的一种形式。海明威初恋经历中遭遇的不幸也是其创作《小小说》来发泄自身不满足于现实的压抑欲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贝克. 迷惘者的一生—海明威传[M]]. 林基海译.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M]. 北京: 知识出版社,1987.

[3]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

[4]斯·霍尔. 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M]]. 包富华等编译,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5]汪锟. 弗洛伊德—情场上的精神使者[M].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白日梦海明威
奇怪的白日梦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可爱的白日梦
海明威:《雨中的猫》
重温海明威
白日梦(外一首)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脑筋急转弯
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