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缔造了如今的巴黎
2016-04-27乔纳森·格兰西
乔纳森·格兰西
巴黎是全世界最热门的旅游城市,这里有着高度紧凑的市中心,而玛莱区更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一样,每年都能吸引数千万游客前来参观。在“太阳王”路易十四将宫殿搬到凡尔赛之前,贵族们都对此处趋之若鹜。但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个遍布狭窄街道和古宅庭院的街区却渐渐走向衰落,甚至变得肮脏不堪。直到最近几十年,这里才重新焕发生机,时尚小店、咖啡厅、餐馆、博物馆和画廊节次鳞比,俨然一座时尚迷宫,再度彰显出时尚的韵味。
真正彻底改造玛莱区的不是别人,而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和他的塞纳太守乔治·欧仁·奥斯曼(死于125年前)。
2009年7月14日的巴黎航拍图片
毁灭者和建造者
与巴黎的很多地方一样,玛莱区在1853年时也曾经臭气熏天。彼时,拿破仑三世下令奥斯曼重建这座臭气熏天的城市,恢复清爽宜人的环境。在20年时间里,奥斯曼把巴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建筑工地。整个中世纪的街区都被夷为平地,代之以现代化的林荫大道。“整个巴黎都改头换面了。”奥斯曼在他的回忆录中自豪地写道。他甚至毫不留情地拆除了自己的出生地,那个充满了他儿时回忆的地方——Roule郊区街55号。不过,由于开支过大而遭到广泛批评,拿破仑三世于1870年将其撤职。尽管如此,奥斯曼的计划还是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末。
除了霸气的林荫大道外,奥斯曼还效仿伦敦海德公园的方案建设了一些城市公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大型广场和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并通过新型引水管道为更多人提供生活用水。他还铺设了地下天然气管道,用于为街道和建筑物提供照明,而匠心独运的喷泉、华丽的公共厕所和一排排刚刚栽种的树木也给这座城市平添了几分优雅。此外还新建了风格大胆的火车站——巴黎北站和巴黎东站——以及富丽堂皇的巴黎歌剧院、不计其数的新学校、教堂和24座城市广场。夏特雷广场上也修建了两个宏伟的剧场,还用钢铁框架搭建了巴黎中央菜市场,也就是米莱·左拉笔下的“巴黎之腹”。而在奥斯曼建造的星形广场核心位置上,则坐落着举世闻名的凯旋门,12条林荫大道组成的网络从这里向外辐射。自从更名为戴高乐广场后,星形广场便成了所有外国驾驶员的噩梦:你一边要提防从12个方向涌来的高速车流,一边还要在凯旋门周围的道路上谨慎穿梭。
推陈出新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座城市在和平时期经历过如此彻底的改造。整个过程中,巴黎聘请了数量庞大的工人,有的技术熟练,有的刚刚入行。此外还有很多建筑师、工程师和园林设计师参与施工。在被霍乱和斑疹伤寒的阴霾笼罩了数十年后,这座城市终于恢复了健康和活力。各种各样的公园也给了各个阶层的巴黎人提供了充裕的休闲放松之地。
从理论上讲,更加宽阔的街道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在发生交通拥堵、暴力事件和其他骚乱的情况下及时维护公共秩序。不仅如此,当这座城市的规模扩大了两倍,人口增加了三倍时,这种设计可以让整个巴黎形成一种凝聚力,让人们感受到共同繁荣的氛围。
1925年,拥有瑞士和法国双重国籍的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出版了他的《巴黎瓦赞规划》,这项规划得到了法国航空先驱、豪华汽车制造商Gabriel Voisin的赞助。柯布西耶的这项规划非常著名,它打破了传统习俗,希望拆除塞纳河北岸的多数市中心建筑,代之以满是树木的开阔景观和高层住宅。汽车可以在没有行人的高架路上快速行驶。
有人认为柯布西耶这份未能实现的计划过于极端,但实际上,在他之前的奥斯曼计划同样遭遇了很多批评。
1944年,当盟军解放巴黎时,阿道夫·希特勒下令毁掉这座城市。但当时的德军司令迪特里希·冯·肖尔蒂茨拒绝执行命令。巴黎的美让他不忍下手。(摘自英国BBC中文网)(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