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设计构想

2016-04-27曾尚芸明庆忠周晓琴李长凤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曾尚芸,明庆忠,周晓琴,李长凤,毛  昕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



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开发设计构想

曾尚芸,明庆忠,周晓琴,李长凤,毛昕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

摘 要:药山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与民族文化沉淀深厚,目前还处于尚未开发状态。文章通过对长期的实地调查,对该地的旅游资源现状与特色做出了总结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发设计构想,旨在为巧家药山未来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性意见。

关键词:药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类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构想

一 药山概况及旅游发展现状

(一)药山概况

药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中部,区内辖9个乡镇,山体面积20141公顷,主峰金顶山海拔4042米,距昭通市220公里,距省会昆明市257公里,距四川省西昌市165公里,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区域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据考察,药山是彝族始祖笃慕故里及彝族六祖分支之地,秦汉时期称“泸峰”。药山因其生物区系的过渡性、珍稀物种的独特性、药用植物的丰富性、植被的多样性及其垂直带谱的完整性等特点,使其成为金沙江流域川、滇、黔交界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而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列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药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区。[1]

(二)药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现状

药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景观保存完好,民俗风情尚未失真,但是由于还不具备开发条件,目前该区还处于尚未开发状态。前往旅游的游客大多为探险型游客,游客数量少,旅游周期不规律,无直接旅游收入。巧家县人民政府于2011年设置了专门的“药山保护局”对药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但是在旅游方面,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游客建立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服务设施,当前药山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探索阶段。

二 药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析

(一)旅游资源分类

表1 药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二)旅游资源评价

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红山、小河、药山镇、新店境内,呈块状结构分布,共计39处,主要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药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如表2所示,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主要由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构成,其中生物景观10项,占总数的26%,地文景观6项,占总数的15%,水域景观4项,占总数的10%,气象景观4项,占总数8%,文化遗址景观7项,占总数的20%,民俗文化类资源9项,占总数的22%,其中自然资源23项,占总数的59%,人文旅游资源16项,占总数的41%(见图1)。

图1 药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类型构成图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药山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征 :

1.生态景观稀有多样,中药材资源极具特色

药山作为“滇东北”第一山,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药山自然保护区多姿多彩的地形地貌,它具有四季常青的林海、雄伟的冰川雪峰、险峻的牛栏江大峡谷、迷人的高原牧歌与杜鹃花海,形成了集雄、险、奇、秀为一体的独特旅游景观,再加上明显的山体垂直景观,呈现出“山下桃花山上雪,一年四季各不同”的高山立体气候景观特色。此外,药山作为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以“药”为特色的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的种类以及药用价值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先天禀赋。

2.彝族六组分支发源地,人文旅游资源禀赋高

药山自然保护区辖9个乡镇,各乡镇民风淳朴,极具高原乡村特色。区内至今仍居住有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其生活习惯、民族习俗、服饰、建筑以及节庆等仍保留了原真性的民族特色。如小河镇的苗族“花山节”、“火把节”,在当地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此外,药山作为历史上彝族“六祖分支”发源地,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总结:该区具有开展生态文化旅游的良好条件

从所统计的39个景观来看,保护区内旅游资源主要由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构成,其中自然资源23项,占总数的59%,人文旅游资源16项,占总数的41%,两者组合良好,相得益彰。通过整合森林、中药材、瀑布、水库、花海及其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等资源,在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前提下,开展以“药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成为药山自然保护区实现其基本功能和提高药山自然保护区内居民自养能力的有效现实途径。

三 药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原则及开发构想

(一)药山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

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试验区开展原则

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活动仅限在实验区和周边地区开展,不得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内进行。

2.把握文脉、突出特色原则

在对药山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文化旅游规划时,要把握好药山保护区的大体“文脉”,并通过自然景观、民族文化、节庆事件、建筑风格等方式突出保护区特色。

3.市场导向原则

药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开展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只有面对市场才能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保护区内居民就业以及巧家县旅游起步。

4.社区参与的原则

在药山旅游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参与,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居民的意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药山的旅游开发中去,以提高社区的旅游自养能力。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药山旅游开发应进行保护性开发,确保保护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因此,药山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必须控制在合理环境容量之内。

(二)药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构想

1.药园体验游

药山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遍布药山各处,并成为其特色所在。可以针对广大青少年开展“识药科普之旅”,通过相应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大型的自然药园科普博物馆,发挥药山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作用。此外,以“药食同源,养生圣地”为开发主题,在药山镇——大村村一带选择合适地点设置养生药园基地,将药山主要的名贵中药材进行集中养殖,辅以野生花卉栽培,面向游客开展中草药观光、中药知识科普、中药购物等旅游活动。条件成熟后,还可建立中药养生馆,为游客提供吃药膳、泡药浴、睡药枕、购药物等康体疗养旅游产品。最终通过系列旅游产品的开展,将其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药山旅游品牌。

2.户外登山、徒步探险游

药山有着“山下桃花山上雪,一年四季大不同”的典型高山立体气候环境,从山下攀登药山,沿途将穿越天然林区、途经大面积珙桐、杜鹃、报春等多种花卉群落、高山草甸、险峻峡谷、大小龙潭、奇异溶洞、湍流瀑布、冰川雪峰等绝美景观,登至山顶,还可俯看金沙江与牛栏江的波澜壮阔与峡谷的变化多端。将药山自然保护区内主要的旅游景点通过线路设计进行串联,以药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奇山异水为依托,开发户外登山游、徒步探险游、露营基地游、户外拓展训练等旅游产品,让游客在药山立体气候景观的变化无穷中体验刺激、增强体质、陶怡情操。

3.药山自然博物馆

药山自然保护区是动植物的天然储存库,但是游客在短时间无法领略药山的全部景点,为了缩短游客的旅游时间,可以建立药山自然博物馆,浓缩展示自然保护区独特的环境与丰富资源,填补巧家县无自然科普教育基地的空白,丰富地方旅游内容,又是药山自然保护区的缩影。

4.森林康体度假旅游

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森林地带,往往形成一个适合人体生理活动的大气“最佳环境”。药山1000米左右的森林地带,气温大概在18℃~22℃之间,相对湿度65%左右,负离子含量高达1900个/ml,这里气候适中,风景宜人,阳光适中,风力平缓,负离子多,是最适合度假疗养的气候。待药山自然保护区相关设施逐步完善以后,建立森林度假基地,开展森林瑜伽、森林疗养、森林度假等康体度假项目,延长药山旅游产业链。

5.民族文化游

药山自然保护区内遍布着苗族、彝族、布依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小河镇作为彝族“六祖分支”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具备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明显优势。据此在相应乡镇建立多个民族文化体验村,其中小河彝族文化体验村应进行着重建设,并将苗族“花山节”,彝族的“火把节”这两个具有地区影响力的节庆做大做精,扩大影响力。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药山淳朴、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与风情同时,也促进了药山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6.发拉民族村寨乡村游

荞麦地发拉村保留着原始的花灯艺术,无论在表演、唱腔、演出形态等各个方面都保留着原始风貌及自然形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药山保护区的一大特色之一。此外,发拉村的传统纺织工艺也独具特色,经过这种特殊工艺制作的羊毛毡子光泽持久、结实耐用,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结合发拉村的具体情况,应在对以上资源采取积极保护措施的基础上,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发拉民族旅游生态村”,开展民族村寨乡村旅游。

7.乡村文化游

乡村旅游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途径,也是目前旅游的重要趋势之一,药山保护区辖9个乡镇,各乡镇具有明显的高原乡村特色。把观光农业生态游与当地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相结合,开展药山生态农业观光、农牧业体验、民族文化体验、乡村农家乐、农业博物馆等项目,在促使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丰富了药山的旅游结构。

结  语

药山所依托的巧家县目前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而药山自然保护区作为巧家旅游资源等级最高的区域,是实现巧家县旅游业起步与发展的龙头景区。所以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前,根据药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进行精确设计规划,开发生态文化旅游,有助于药山旅游业的稳步起步。待旅游条件与市场逐步成熟后,继而开展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科考研学等高级旅游产品,实现药山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最终带动巧家县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昭通市科技局,巧家县人民政府.神奇的药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刘贵阳]

Development Design Conception of the Y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Ecological Culture Tourism

ZENG Shang-yun,MIING Qing-zhong,ZHOU Xiao-qin,LI Zhang-feng,MAO Xīn
(School Tourism and Geographical Science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650500,China)

Abstract:Y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has rich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e.However,it has not been developed.Based on long-term field investigation,this article makes a summary and evalu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area,meanwhile,advances the development design conception of the Y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ecological culture tourism to provide helpful advic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Yao Maintain.

Key words:Yao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The resource type; Ecological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dea

通讯作者:明庆忠(1963-),男,湖北黄冈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地理与旅游开发管理。

基金项目:云南哲社基地重点项目(JD2014ZD10)

收稿日期:2015-04-1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2-0046-03

第一作者:曾尚芸(1992—),女,云南昭通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民族旅游与区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