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的出口
2016-04-26
导语:衣着时髦妆容美丽的中国年轻女孩结伴逛街,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国际高端品牌,谈笑风生间仿佛一个好莱坞名流如鱼得水般行走于名利场——这便是现在欧洲各大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的情景了。
2014年10月,加拿大一部《公主我最大》的真人秀节目上线,一时引发了北美甚至全球性媒体的集中关注与纷纷评论。这是一部号称记录呈现来自中国富豪家庭的女孩的真实的奢侈高端生活的节目,已经拍摄了两季,引发广泛争议。且不论节目制作方与参加节目的女孩们各自有怎样其他的目的,至少视频中表现出的这些女孩们被名牌衣服包饰围绕、沉迷大量奢侈购物和高端享受、光鲜热闹的社交生活、无意隐藏的自视高贵优越态度,的确是我们得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的真实现象。
权势与财富的“奴隶”
成熟发达的西方社会以中产阶级的富裕及其占据社会主体而闻名,中产阶级的构成既有通过努力工作维持自己良好生活水平的各领域中层人员,也有封建时期传承下来的贵族、士绅阶级——他们事实上是因工业化现代化而致使身份和权势财富降格变为中产的一员。毫无疑问,他们都是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随后做着体面的工作,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在自己喜爱的圈子进行活动,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信奉自由平等……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关键特点:低调。
有一天这个祥和的氛围里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就像一个池塘里本来闲闲散散游动的鱼群中突然出现了一个闯入者,不自知地搅动水波并四处窜动,制造出大的响动吸引了各方目光。没错,你也能猜到了,这个一点也不低调的角色就是中国走出国门的富裕阶层,确切的说,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大多是“富二代”。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大批出现的新富豪们已经在将他们的年轻下一代引入高等社交的大礼堂,他们纷纷登场,迫不及待开始扮演起自己的角色。因为享有丰厚的家庭财富,以及由财富带来的各式高级特权与享受,这些年轻人被称为“富二代”。与西方富人的习惯相反,要用在他们身上的关键词是“挥霍”,而且是一种毫无顾忌的高调挥霍。
中国的新富豪们在过去十年间涌入全世界的大小城市,包括纽约、洛杉矶、伦敦、巴黎、温哥华等,以购买房产起步实施着自己的财富计划。自然,他们也会将自己的后代送至国外接受教育、开展事业和社交生活,这一现象也招致了全球性的焦虑。但不管怎么说,国外社会也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现象了,中东的海湾国家和俄罗斯都在上世纪有过这一风潮。如今富二代这个词已经如同“功夫”、“豆腐”一样不经翻译而直接进入了英语及其他语言被使用,专门用来指中国的富裕家庭第二代的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甚至有媒体在解释这个词的时候说:中国的富二代就像十年前的帕丽斯·希尔顿(美国名媛,来自酒店大亨希尔顿家族),只不过品味更差一点。
在旧大陆欧洲,中国的富二代们也同样是极为吸引人眼球的群体,尤其是在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尽管选择欧洲的中国富人可能在数量上比不上美国,但是欧洲紧随其后是中国富裕阶层将子女送出国门的热门目的地。一般情况下,有意愿并且符合条件的家庭会将孩子送到欧洲的私立学校接受教育,尽量早地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以及贵族式教养和生活方式,在期待自己的孩子具备更国际化的背景和更强竞争力的同时,也要保证他们在身份上比普通人更高一级,不管是以财富论还是以内在精神论。
集中出生于八十和九十年代的富二代们现在大多正是学业结束的社会新鲜人阶段,对于更受关注的女孩们来说,不论是走进社会开始工作,又或者是还在大学里享受美好的象牙塔时光,她们身在欧洲这片历史深厚文明发达的土地上的生活方式几乎必定会引人注目。
夸张的“富家女”
毫不意外,如前文的真人秀女孩一样,大西洋对岸的欧洲大陆上,也是有许多同一类型的富家女孩,当她们栖于豪宅,出入有豪车,日常皆为顶级大餐,成为高消费娱乐场所的常客,毫无牵制地飞往各国游玩,排场又是常常在人群中过于扎眼时,更多低调的欧洲富人们却是在依靠家庭可以提供的优质生活保障,凭借自身的加倍努力,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也寻求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朋友那听来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名富家中国女孩,由私人司机驾豪车送到马德里最中产的商业区而不是更大众的奥特莱斯和旅游商圈,快速疯狂扫货各大名牌,最后塞满一车而归。在我们看来,这不过是富二代中普通的一员,但讲述这件事的西班牙人用经典的西方人特有的“Oh my god”式表情——瞪大双眼、撇嘴、耸肩、摊手——向我表达她的惊讶和不解。的确,这样的购物方式在他们看来实在是过于夸张了,即使是家里坐拥金山银海。
曾有媒体在报道中引用一位中国富二代的说法,他的一位朋友曾在欧洲某国留学四年,毕业之后甚至不得不动用了两个集装箱才将她这些年间所购买的衣服运回中国。女孩们天性爱美,且无论贫富,只不过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不是人人可求得的。
衣着时髦妆容美丽的中国年轻女孩结伴逛街,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国际高端品牌,谈笑风生间仿佛一个好莱坞名流如鱼得水般行走于名利场——这便是现在欧洲各大城市常常可以见到的情景了。追求平等的西方人往往会在见到这样的景象时评价:这说明财富不均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不过,出于嫉妒心也好,出于对人性的认知也罢,要承认拥有花不完的钱的女孩们其实从小就按照这样的模式生活,确实过于为难过着普通生活的非中产族了。因此许多富二代女孩都会对自己的炫富行为有一种不自知,反而自谓:“我并不是在炫耀,这就是我的生活”。毕竟是她们自己的美丽人生,就算是注重自己的形象,也不应会以“向他人炫耀我的奢华生活”为一切行事指南的。所以,其实有相当大一部分我们眼中的乖张大小姐,不像旁观者那般在意自己是否过于高调,也没有时时自省自己的习惯,由于家人忙于事业,在异乡的她们得不到内心期望的爱和照顾,最关键的家庭教育缺席已久,唯一有的就是父母提供的足够金钱,于是便拿来换取外物,期待着价值越高的事物能够填补内心的缺憾。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围墙式的无奈。
外国人已然渐渐习惯了中国人的这一形象,他们无从分辨仿佛失去理性一般的购物者到底是游客还是其他身份,只知道中国人踏入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大量消费。
灰姑娘之歌
除了高贵公主的生活,我们也别忘了看看今天的灰姑娘的生活。其实在出国留学越来越热门和简便化的情况下,我们知道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的学生都可以有机会来到异国接受教育。这一部分留学生家境不足以称为中产,留学费用对家中父母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但是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学业有成抱着很大的希望,所以竭尽全力支持子女。
相对美国的高昂学费,欧洲许多国家的留学费用都更加亲民,也因此近十年来留学欧洲的高中生、大学生越来越多。算不上“灰姑娘”的灰姑娘们,在年轻的自由世界里极容易受到诱惑,又因为互相攀比成风——你背了一个LV,我便要去买个爱马仕,你去了冰岛旅行,我便要去地中海度假,你穿上了新一季的流行大牌,我便要邀伴同去血拼——所谓“公主病”可见一斑。这样的明显超出家庭可负担范围的消费行为实属不智,遗憾的是趋势难改,白白浪费了父母的一片苦心,而且还为留在家乡的他们增加重载。
实际上,这些女孩们的生活方式才是最令欧洲人不解的。长期文化熏陶使得他们对于财富的态度更为从容,不同经济状态下的人也会选择不同的生活状态而不会急于求成,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必因为艳羡和盲目追赶过高的目标而徒增烦恼。
除了反感这样放肆挥霍的生活方式之外,外国人日益增加的抱怨开始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中国富人扎堆导致当地物价、房价的上涨,社会资源被浪费与破坏,在许多地方,中国富二代学生的大幅增加甚至已经威胁到了本国的中产阶级的生活了。例如英国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学校校长帕特里克·得勒姆就曾提出严正警告:由于私立学费过于高昂,学校现在过分依赖中国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上学,这竟使得当地的中产阶级家庭在被挤出学校。中国家庭十分信赖高级欧式教育的质量和声誉,因此不断上涨令人咂舌的学费也无法阻止他们的脚步,和国内日渐兴起的国际学校相比,仍会有部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加正统的西式教育,而这自然就意味着要从有限的特权级社会资源中分得一杯羹。
总之,富有的女孩们自带光环游戏人间,金钱是最好用的通行证,也许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她们终会学到低调和自我修行的重要性。至于眼下……汇丰银行去年在报告中分析,中国游客消费构成了法国奢侈品销售额的40%,不知道与那些在欧洲的富二代女孩的消费相比,孰高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