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石
2016-04-26
《尚书·禹贡》载,青州产铅、松、怪石。《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文献,《禹贡》的作者据考应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所作。战国时,青州属齐国,魏国人写书知道青州这个地方出产怪石,可见,青州怪石在战国时期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至少名声从齐国传到魏国了。
《尚书》又载:“泗滨浮磬”,说的是灵璧石。磬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也是一种礼器,高悬庙堂之上。泗水之滨出产一种会唱歌的石头,很奇异。
一部《尚书》,两大名石都有记载,了不起,直到宋代,中国第一部石谱《云林石谱》,列全国各地名石116种,灵璧石排第一,青州石排第二。
前不久在朋友圈看到中山国的一组陶制山子,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某个博物馆藏品。根据那时视死如生的丧葬习俗,可以想见山石在中山国贵族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到汉代,有博山炉。这个炉上的博山,可以说是后期文房山子的远祖。又有姓刘的王爷造个园林,里面有对假山赏石的命名。据目前已知这是最早对赏石命名的记载。
由于战汉时期假山赏石出土实物太少,历史典籍记载又过于简约,故而高古时期对赏石的态度只能猜想。也许是源于对自然山岳的崇拜,也许只是猎奇。
魏晋时期,陶渊明发现了田园,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山水诗影响了后来的山水画,山水画又极大地影响了明清园林的构思立意。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水乳交融。园林是立体的山水诗画,是满足文人士大夫诗意栖居的所在。而无石不成园,赏石是园林之骨。
赏石虽然不是脱胎于诗画与园林,但与后者的结合才真正走向了成熟,完成了审美使命。
补充两条史料,南北朝时期,已发现两处壁画出现赏石题材。一是洛阳发现的墓室壁画类似庭园太湖石的造型;一是青州发现的“北齐贸易图”,画面上有侍者托盘供玲珑石。
隋的建立,大运河的开凿,为太湖石的北上创造了相对便利的运输条件。白居易的诗作《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每就玉山倾一酌,兴来如对醉尚书。”杨六尚书,杨玄度,隋杨素之子,由白诗可知,确切赏玩太湖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隋代。
到唐代,牛党李党之争,两位当朝宰相虽然政见不和,但都喜欢赏石,两位留下的赏石诗作不下十首。李德裕建的平泉山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赏石会所,白居易为会所落成作《太湖石记》,千古名篇,赏石的审美标准在白居易的诗作中已有完美的呈现。
唐朝赏石在牛李二位宰相的带动下,是一个大发展时期。到宋徽宗造艮岳,“花石纲运动”的兴起,宋四家无一不玩石头,是赏石的巅峰。
元明清不再赘述。
民国有沈钧儒、黄宾虹结尾,特别是黄宾虹对灵璧石推崇备至。在与友人私信中自言:最喜灵璧卷云小石……次则周秦古印,再次则宋元明人书画……
综上,上千年文脉不断,石脉不断。
共和国建立,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石上风流都被风吹雨打去。石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