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服大赛规格高在哪里?

2016-04-26王赛董笑妍

纺织服装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华服丝绸匠心

王赛 董笑妍

新闻回放

3月22日,“传承匠心·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设计大赛由新华通讯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纺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及《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举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纺织服装周刊》社长钱晋,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武学凯、李小燕等出席了发布会。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近日,由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总冠名的“传承匠心·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赛以“传承匠心新兴华服”为主题,立足苏州,面向全国,遴选优秀设计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传统服饰文化的复兴

如今,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中国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4年的北京APEC会议上,各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身着“海水江崖纹”宋锦面料的丝绸服装亮相“水立方”。千年宋锦的中国之光,再次被点亮——“新中装”的完美亮相将中国传统服饰之美展现在世界面前。除了宋锦,云锦、壮锦、蜀锦等传统丝织品也越来越被人熟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的,是对于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发扬。

当前,藉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如火如荼地推进,丝绸这一中国文明元素正焕发出新的绚丽光彩。自古至今,“丝绸之路”都是贯通亚欧文化的桥梁。在存世的各类丝织品中,工艺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是锦。因“锦”贵重如金。故其字从“金”从“帛”,可见锦这种织物的华贵。

传统服饰不应是博物馆里束之高阁的艺术品,而应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因为这些保留了传统技艺与手法,带有浓烈民族特色的服饰同样会受到人们的喜爱。“新中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服饰文化。

敬畏经典弘扬工匠精神

当我们呼吁人们关注传统技艺的继承和发扬时,更是在呼唤传统技艺背后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既是对于手艺的专注与钻研,更是内心的平静与敬畏。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有志于此的人。

从传统到现代,中华服饰经历了不同的演绎与发展。为了寻找到能代表21世纪中国人精神面貌和气质的服装佳品,助力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进一步推动传统制造攀峰高端定制,近日,由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总冠名的“传承匠心·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在北京宣布启动。

本次大赛以“传承匠心新兴华服”为主题,立足苏州,面向全国,将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依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设计元素,面向国内服装设计大专院校学生、社会优秀设计师、广大纺织服装企业广泛征集作品,并结合官网评选和专家评委意见甄选佳品,遴选优秀的设计人才,为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本次大赛邀请了国家级丝绸专家、非遗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著名苏绣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等作为专家指导,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奖者武学凯、李小燕等优秀服装设计师作为导师,帮助参赛者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华服设计,甄选出更多优秀设计人才。大赛还将依托新华社优质资源,推动中国民族品牌走进千万家。

用苦心、精心、恒心来传承工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持之以恒、精工细作的匠人精神传承我国纺织服装文化的精髓;促进文化和工艺复兴发扬,彰显“中国设计”的民族情怀。想必此次大赛也将为推进纺织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深度解读

“传承匠心·首届中国华服设计大赛”作为关注传统服饰文化的设计赛事,不仅邀请了服装业内专业人士担纲评委、导师,保证赛事的专业性,同时,还将依托新华社、《纺织服装周刊》的全媒体资源,更好地传播服饰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嘉宾们凝聚各方智慧与经验,在行业创新发展、培育新锐设计人才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大赛评判长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李当岐:

首先要感谢大赛主办方新华社,感谢主流媒体关注服装设计的人才培养和创新。如今,中国举办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大赛都在着重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这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但是像本届大赛这样,明确举起“华服”旗帜的赛事,在我印象中还属首次。本届大赛对于未来服装行业,特别是服装行业的供给侧改革,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外,本届大赛通过现代媒体手段实现全程跟踪报道,通过媒体的镜头和文字展现在大众眼前,这是引发社会关注的特别方式。同时,本届大赛的三位导师也都是中国时装设计界最高奖项“金顶奖”的获得者,学生的创作激情辅以导师的精心辅导,再加上非遗传承人的传统文化滋养,以及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令我们分外期待本届大赛。

大赛导师

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奖者武学凯:

中国服装业正从加工生产,向原创设计迈出的关键一步。未来,在创意推动下的中国服装产业将不仅拥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的内涵,还将融入艺术、文化、信息、娱乐等精神内涵,这才是中国服装真正走向国际的必由之路。我相信本届大赛将会引发国内外大众的广泛关注,吸引优秀人才参赛,促成百家争鸣,助力中国服装产业振兴。

大赛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分别设置15万、5万、1万的奖金,此外还有个人奖项与企业奖项,以作鼓励。另外,大赛最终成果还将转换到电商平台,获奖设计师和品牌企业共同搭建“高级新中装定制电商平台”,使比赛成为承载和展示服装产业发展的优质平台,更好地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影响力,为产业经济实体发展助力。

大赛导师

中国时装设计最高奖“金顶奖”获奖者李小燕: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凝聚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中国服装设计应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保持其时尚个性,既不失传统,又符合现代生活品味,还要凝结中华神韵,展现中华服饰风采。这是一个值得中国设计师凝聚群体之力,去深入探讨的课题,并将成为中国服装设计应秉持的初心。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储学军: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人耳目一新。中国的工匠精神自古有之且一直延续至今。在纺织服装业,更是有这么一批出类拔萃者,他们以执着的信念,以精雕细琢之匠心,从民族文化的源头活水中不断汲取营养,不断创新中华服饰之美。本次大赛主题为“传承匠心新兴华服”,正和政府报告中所提倡的“工匠精神”相契合。

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管委会主任赵菊观:

盛泽丝绸已有3000余年历史,明清时期有织机近万台,是我国著名的纺织名城、面料之都,也是中国“四大绸都”之一。

如今,盛泽正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历史遗存和文化传承为核心,培育和发展丝绸文化旅游业,提升绸都形象,打造“中国丝绸第一镇”。本届大赛“传承匠心新兴华服”的主题将带动更多人关注传统服饰,也会为盛泽的创新发展助力添彩。

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徐华:

大赛将从2016年3月持续到10月,分为启动、创博会活动、晋级、总决赛、赛后巡展5个阶段。初选采用海选方式,由组委会聘请评委评出百强设计作品,随后在官网(www.zhongguoguofu.com)、微信公众号“华服设计大赛”上展示并进行网络投票,结合投票和评审意见,最终进入总决赛的24强选手由3位著名导师分组辅导制作成衣,通过现场总决赛评出最终获奖名单。

猜你喜欢

华服丝绸匠心
假日绽放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Fancy Garden
B站领衔“中国华服日”,为传统文化打call
时空旅人
老艺人的匠心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