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票上的青岛往事
2016-04-26
青岛画报 2016年4期
3月3日上午,位于馆陶路38号的道路交通博物馆·车票馆开门迎客,首批市民、乘客进入参观。
车票馆既是道路交通博物馆的游客服务中心,也是青西快线乘客下车出站口,作为道路交通博物馆的C区对广大乘客和市民免费开放。
馆内陈列了从民国至今的各类汽车车票一千多张,如解放前的“胶莱区汽车公路局车票”,解放初期面值“伍佰元”、“壹仟元”的公交车票,上世纪70年代的“语录车票”,三轮车票,上世纪80年代的月票,上世纪90年代的出租车票,2000年以后直到近期的公交车票、定制公交车票、温馨校车乘车卡, 2014年世园会的观光车票等等,让人们从车票文化角度,领略青岛道路交通的发展脉络。
随着青西快线公交车乘客下车出站,车票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75岁的单志先老人看到这些老车票十分激动,“展柜里的车票太珍贵了,记得我上世纪50年代乘车就是使用这种票。”他说,而从现在的车票上,他看到了市民的美好生活,交通的便捷通达。“你看,这种就是我当时找咱财务报销交通费的车票!”一位来自青岛港务局的中年人士指着上世纪90年代的车票对同伴说。
除了车票,馆内还陈列了售票员的票包、检票工具、售票夹等老物件,勾起人们对青岛历史的回忆。不少乘客和慕名而来的市民在车票馆内欣赏老物件,不时拍照留念。
道路交通博物馆研究人员韩璐对记者表示,解放前汽车票价一般是半个或一个银元,坐得起的人很少。解放后才惠及老百姓,从面值上看经历了叁分、伍分,到如今壹元、贰元的变迁,同时,公共交通线路众多,服务多样,快速便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一张车票代表一段路途,从过去到现在各个时代的车票汇聚在道博·车票馆,铸就了青岛道路交通的变迁之路,展示了青岛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