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煤转运站改造基础方案研究
2016-04-25张利东徐浩伍雪南
张利东 徐浩 伍雪南
[摘 要]本文根据国家现行规程、规范,对一输煤转运站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佳木斯热电厂已经根据该改造方案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运行状况良好,改造很成功。
[关键词]输煤转运站 改造方案 基础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63-01
1 引言
随着机械、工艺等方面的进步,现有电厂时常会面临改造的需要。由于工业建筑时常存在荷载较大、结构平立面不规则等原因,改造时难度困难。本文以佳木斯热电厂的输煤转运站基础改造为例,介绍了电力结构基础改造的大体方案。
2 工程简介
佳木斯热电厂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其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加速度0.05g,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风荷载w0=0.65kN/m2。需改造的转运站已建成20年,运行10年左右。后由于输煤线路调整,该转运站废弃不再使用。随着电厂进一步扩张,拟重新启用该转运站,借用其原有线路新上一套输煤系统。
3 可行性分析
对于改造工程,必须现场踏勘。经过数次现场查看,其转运站虽然建成时间较长,但由于使用时间不多,外观状态良好,表面未见明显破坏,目测仅个别构件偶有较小裂缝,存在改造的可能。
经数次资料收集,找到了转运站原有结构基础图纸,给改造创造了进一步可能性。
根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1和规定,工业建筑在进行改造或增容、改建或扩建时,应进行可靠性鉴定。本转运站为增容及改建,故需要进行可靠性鉴定。经委托具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给出检测报告,本结构可靠性为B级,即略低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安全性要求,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的下限水平要求,尚不明显影响整体安全,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根据《建筑抗震鉴定标准》2,本结构属于丙类建筑,其后继使用年限取30年,属A类建筑。经鉴定,该结构满足第一级鉴定,可进行改造。
在前期方案阶段,经与输煤专业沟通,将大部分荷载放置于周边其他结构上,本结构荷载有所增加,但尚在可接受范围内。同时将对本期无用的部分楼板凿除,从而减少楼面活载及自重,也达到了部分卸载的目的,使荷载方面对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综上,本结构具备改造可行性。
4 基础改造
尽管已经通过多种方法减少了新增荷载,但作为扩建,荷载的增加不可避免。经计算,现有基础不能满足改造后的要求,需要对原有基础进行增大。由于原有基础不仅地基承载力不足,其抗弯能力也不足,故仅增加底面积无法满足要求,需同时增大其厚度。根据原有配筋,原有基础增高300mm,并且配置上部钢筋,考虑其受压面钢筋强度,从而满足设计要求,详见下图。
考虑到新旧混凝土面的结合问题,设计要求基础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后采用水泥浆等界面结合剂进行处理,粗糙结合面的凹凸差不小于6mm,以保证增加新旧混凝土粘结能力。
5 结论
本文根据国家现行规程、规范,对一输煤转运站基础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论述。佳木斯热电厂转运站基础已经根据该改造方案完成改造并投入运行。到目前为止运行状况良好,改造很成功。
随着电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他类型的结构改造也不可避免。本工程的案例可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GB 50144-2008 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GB 50023-2009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利东(1981-),男,工程师,从事火力发电厂结构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