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分离水处理技术在煤矿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6-04-25单传杰
单传杰
[摘 要]翟镇煤矿通过在井下建立矿井水处理系统,采用最新的磁分离水处理技术,对井下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循环利用,解决了矿井污水的处理和回收问题,降低了矿井的生产成本,也为其他矿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煤矿 水处理 磁分离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3-0008-01
一、概况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于1993年投产,是新矿集团的骨干矿井,长期以来,矿井生产水源由地面自来水及井下奥灰水提供,日用水量平均在2100m3-2300m3之间。以前井下各采区的污水汇入井底中央水仓,经中央排水泵输送至地面,通过地面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后排放,随着奥灰水水源枯竭,自来水购水资金逐年增长,而排水费用、排污费用一直居高不下,同时,水质差也造成排水设备的机械效率逐年降低。
翟镇煤矿技术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决定在井底中央水仓前建设500m?/h的超磁矿井水处理中心,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工业用水标准,用于大巷防尘、设备冷却等矿井生产用水。
二、磁分离水处理工艺简介
磁分离水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于矿井水处理的一种新工艺,其净化原理是通过投加磁种介质与微磁絮凝药剂,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和磁种凝聚在一起,形成具有磁性的“矾花”之后,依靠永磁材料所产生的高强磁场,在强磁场力的作用下对赋磁性絮团进行快速分离。磁力是重力的数百倍,因此磁分离水处理技术因其分离速度快,大大地缩短了水力停留时间,为工程设施占地面积的缩小提供了技术保障。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相比,磁分离水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势:
1、采用永磁磁钢,构造分离磁场,技术稳定成熟
在设备的布磁、聚磁组合、微磁絮凝、脱磁、分散等工艺技术上,我国近几年实现了突破,设备不断改进与完善,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磁分离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聚磁组合磁盘表面产生的磁力是重力的640倍以上,能快速地捕捉到微磁性絮团,从而可以采用一体化、短流程的设备集成,使整个水处理净化过程的时间大大缩短,自混凝反应池进至磁盘机出水的时间为3~6min,大大优于传统的沉淀法。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设备分离时间短,相应的设备占地仅为传统工艺的30%。
3、运行成本低
磁分离依靠强磁力进行吸附和分离,不需要大量的药剂使水体中的悬浮物形成大的絮团,而仅需微絮凝。与常规的混凝沉降系统比较,可大大节约系统的药剂使用量(仅为常规水处理加药量的1/3~1/2),节省药剂费用,同时设备总装机功率低,电耗少,设备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综合运行成本为传统工艺的1/2。
④出渣污泥浓度高
磁分离磁鼓分离出的污泥含泥率大于70000mg/L,含水率小于93%,可不经过浓缩直接进入脱水设备,大大节省污泥浓缩池占地和污泥脱水设备选型时的大小。经过常规的压滤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小于45%,便于装卸外运。
三、工艺流程
磁分离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矿井水经巷道内沟渠集水后,汇总至进水渠内,在进水端渠内设置人工格栅,去除来水中生活垃圾及漂浮物,自流进入预沉池,水中大颗粒及大比重物质在预沉池中沉积下来,预沉池设潜水渣浆泵,沉淀物定期排入污泥池,再由污泥泵送至压滤机脱水,干泥外运。
经过预沉处理的水自流进入磁分离混凝系统,混凝系统通过投加磁种和混凝剂(PAC和PAM),使悬浮物在较短时间内(约3~6min)形成以磁种为载体的“微磁性絮团”。经过混凝之后的水再自流进入磁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净化,磁分离机通过磁吸附打捞,使出水水质达到设计出水指标后,自流进入后续处理系统。
磁分离机分离出的煤泥,由磁分离机自身的卸渣装置刮下进入磁分离磁鼓;在磁鼓的高速分散区将磁种和非磁性悬浮物分散,磁鼓对磁种进行吸附回收,回收磁种由泵打入前端的混凝投加系统循环使用;非磁性污泥排入污泥池,和预沉池污泥一起由泵打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泥饼通过井下矿车外运。
四、效益分析
井下水处理系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井下污水的净化回收问题,降低了中央泵房的开机率,减少了运行维护费用。磁分离技术有效的提高了水处理能力,减小了环境压力,提高了矿井污水的回收率,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 社会效益
井下磁分离水处理工艺的采用,每日可为矿井井下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剩余部分可排到地面供生产生活使用,减少了外购水量。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避免了原地面水处理过程中所带来的泥渣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环境效益显著,有利于改善煤矿的地企关系,促进了矿区的健康、和谐发展。
(二)经济效益
1、原矿井水成本分析
1)、排污费用:
综合分析,排污费用为:0.08元/m3,则该项目实施后每年可减少的排污费用:W1=500m3/h×24h×360d×0.08=34.5万元/年。
2)、中央泵房排水耗电费用:
W2=92777kwh/月×0.66元/kwh×12月=73.5万元/年。
3) 其他费用:
根据我矿往年相关数据,可节省水仓清仓费用为:9万元/年,减少排水泵、管道的维护维修费用:9.3万元/年。W3=9万元/年+9.3万元/年=18.3万元/年。
综上,每年综合费用为:∑W=W1+W2+W3=126.3万元。
2、水处理系统投用后成本分析
药剂投入:每天使用聚合氯化铝费用W1=150kg×1.84元/kg=276元,聚丙烯酰胺费用W2=3kg×16.67元/kg=50元,磁种费用:W3=50kg×2.82元/kg=141元,药剂使用费用∑W=(W1+W2+W3)×360=16.81万元/年;设备运行电费:70kw×0.7×24h×0.66元/kwh×360天=27.94万元/年;设备维修费用:3万元/年。年综合成本为47.8万元。
通过对比,水处理运行后,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26.3 -47.8 =78.5万元。
四、结论
经在我矿井下的实际应用,井下水处理使矿井水全部实现了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实现了煤泥资源的有效回收,属于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磁分离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是煤矿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能促进煤矿企业经济、安全、社会、环境多重效益及矿区和谐发展,对煤矿行业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