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撰《中华大典·军事典》孙子兵法内容有感
2016-04-25李如龙LiRulong
李如龙/Li Rulong
编撰《中华大典·军事典》孙子兵法内容有感
李如龙/LiRulong
Thoughts on Compiling the Contents of Sun Zi’s Art of War of Chinese Great Dictionary · Military Dictionary
近几年来,我有幸参加了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华大典·军事典》的编撰工作。根据《大典》编委会的要求,把《军事思想》分典作为第一分典,任继愈先生当时特别强调把《孙子兵法》作为这个分典的打头内容,以凸显《孙子兵法》在整个《军事典》中的重要地位。按照分工,我负责整个《孙子兵法》部分的编撰任务。
经过《军事思想》分典编委会反复讨论,确定有关孙子兵法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序传跋论举要。主要收录中国历代具有理论价值的有关孙子兵法著作的序、传、跋、论等。第二部分是中国古代孙子注汇要。主要汇集民国(1911年)以前较有影响的各家孙子注。第三部分是重要版本举要。主要收录魏武帝本、武经七书本、十一家注孙子本和银雀山汉简本。目前,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帮助下,我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辛勤劳动,完成了编撰任务。
在编撰过程中,我完整研阅了《孙子集成》的全部内容,得以学习历代孙子兵法研究成果,并由此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对孙子兵法的道德内涵、哲学内涵和谋略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努力方向。我在完成编撰任务之后有三点感想。
一、编撰一部供学习与研究《孙子兵法》参考和备查的《孙子注汇要》已是当务之急
《孙子兵法》自问世以来,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重视,普及范围不断扩大,研究程度不断深化,校勘、注疏、阐释之作不断涌现,显示出经久不衰的活力。在《孙子兵法》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历经文字的演变、版本的进步、注释的繁富等种种变化,思想内容异彩纷呈,研究成果也随之不断增益。近年以来,更有“千家孙子”著作纷纷问世,但少有精品大作,有的内容甚至出现附会与曲解,具体表现为将《孙子兵法》庸俗化与功利化解读,诸如在非军事领域滥用“诡道”、曲解孙子本意等。这不能不令人担忧,如果放任谬种流传,必然会阻碍《孙子兵法》的传播与发展;必然会惑乱民族文化的精神导向,必然会弱化兵学文化的社会功用。
造成当前孙子兵学研究乱象的社会成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今词义和文法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军事理论素养,才能真正领会《孙子兵法》;而近几十年来传统文化的断层,使得大多数读者做不到无障碍阅读,难免望文生义。主观上,非专业阅读者多出于功利目的,著书立说者也多出于臆测和附会。有鉴于此,编撰一部供广大《孙子兵法》爱好者乃至专业研究人员备查的《孙子注汇要》,既非常必要又十分迫切,亦将能弥补参考资料和工具书的不足。
据统计,自隋唐以降,为《孙子》作注者不下二百余家,存世的也有七十家以上。除了我们熟知的十一家之外,尚有施子美、赵本学、刘寅、李贽、黄献臣、王守仁、邓廷罗、顾福堂、国英、朱墉、黄巩等,可谓名家辈出。然而,目前将历代注家成果汇集成册的,唯有《十一家注孙子》而已。而存世的七十余家注本之中,不乏颇有建树和见地者,对历代孙子注进行更加全面的汇集,当是我们长期从事《孙子兵法》研究的专业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该项工作必做,也可做。目前机缘巧合、条件具备,我利用编撰《军事思想》分典收集的相关资料和近年来的学术积累,参照《十一家注孙子》编撰体例,现已编撰出约65万字的、质量可靠的《孙子注汇要》初稿。该书稿汇集并标点了古代三十三家孙子注,填补了宋代以来该项研究的空白。有理由相信,它对于今后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乃至从事历代军事历史和军事思想研究,无疑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资料汇编和工具书。作为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的一员,我和大家一样,有责任续孙子兵学慧命,有义务传兵学文化血脉;也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有机缘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而感到欣慰。
二、对《孙子兵法》中的概念与范畴进行厘定和诠释是深化孙子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在编撰《军事思想》分典的过程中,发现古代各家注孙子,大都继承了以哲理谈兵的传统,但对于《孙子兵法》中诸多概念与范畴,却缺乏明晰的厘定和诠释。据统计,《孙子兵法》中涉及矛盾的概念就有85对,如奇正、虚实、动静、主客等,使《孙子兵法》具有了高超的逻辑思辨特色。这不仅丰富了古代的哲学范畴,为历代哲学家所重视和阐发,同时也为历代兵家拨开战争迷雾、思考战争本质提供了思辨武器。我们注意到,无论是曹注孙子,还是其后的各家注孙子,虽都汲汲于恢复孙子思想之原貌,但在战理、战法上却各有侧重;对于孙子兵法的概念与范畴虽都有较大作为,但尚有许多亟待厘定和诠释的概念与范畴,需要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学者周知,《孙子兵法》的突出特点是舍事言理,词约而义丰,具有高度的哲理色彩和抽象性质,甚至一个字就涵盖了一个观念,一句话就蕴含了诸多妙义。我们在面对《孙子兵法》的概念与范畴时,往往茫然不知所云,甚至分不清概念与范畴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专业研究人员必须对之做科学的厘定和诠释工作,否则,深化孙子研究必然是一句空话。
所谓“概念”,简单地说,就是给某个事物下定义,解决它是什么的问题;而“范畴”则是说某一事物包括什么,解决其诸要素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问题。比如“势”,作为概念,我们可笼统地定义为“势是蕴含的能量,是险峻之形,是兵力的布畴,是实力的运用。”而作为军事哲学的最高范畴,我们不仅要弄清楚“势”是什么,还要研究它的构成要素、分类以及各种势(诸如点势、线势、面势、板块势、要穴势、立体势等)的制约关系等。我们仅能背诵“势者,因利制权也”“积水之激至于漂石者,势也”等名言警句,而不懂得如何审时度势、谋势、造势、借势和任势,不能算读懂了《孙子兵法》中的“势”;更谈不上运用“势”略指导战争实践。再比如,如果仅能对“虚实”下定义,而不能明了其范畴;只知道战争中敌我双方的虚实,不懂得如何把握和转换虚实,就不能真正称得上能识“虚实”之势。由此可见,厘定概念与诠释范畴,对于我们深化《孙子兵法》的研究,其作用不可低估。
多年以来,我本人对此曾进行过一些初步研究。在往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我撰写的论文诸如《势论》《虚实论》《分合论》《利害论》等,大都是对《孙子兵法》的概念与范畴进行尝试性研究;发表的有关文章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有的被多家媒体转载,足见大家对这一问题关注的热度。我愿意和大家一道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尽快完成《孙子概念与范畴论》继续努力。
三、未来孙子兵法研究应着力并聚焦于孙子战略智慧和制胜韬略对现实军事斗争的指导上
纵览古今孙子兵法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大凡名世之作无不体现出以下特性:一是创新性。历代各家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无不立足于社会需求,对前人成果进行合理的扬弃,并有创造性解读,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已的创造性生命特征。二是时代性。无论是早期的曹操注孙子,还是之后的各家注孙子,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并打上深深的时代印记,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应时”的时代特征。古往今来,研究成果若缺乏时代精神,必然失去其对现实的指导价值。在当代,我们应以独特的人文情怀,承担艰巨的社会责任,赋予《孙子兵法》以时代气息,使古老的兵法造福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当是时代赋予我们军事科研工作者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三是民族性。历代各家研究孙子兵法,无不怀着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忧患意识,其成果无不凸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战略文化取向,充分体现出了传统兵学文化独特的民族特征。四是实用性。“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毛泽东用其一生辉煌的战争实践为我们诠释了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我们注意到,历代各家注孙子,总是带着当时的战争需求,去发掘《孙子兵法》对战争的指导价值,充分体现出了兵学文化注重实用的价值特征。他们总是讴歌那些在战争实践中的善战者,他们也不无例外地批评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失败者。当前,我们的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直接关乎《孙子兵法》研究事业的成败。
目前,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大致可分成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孙子兵法》的文献研究;二是关于《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研究;三是关于《孙子兵法》的军事应用研究;四是关于《孙子兵法》的非军事应用研究。在这四个方面的研究中,我们在《孙子兵法》的文献研究和《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对军事应用研究的重视和实用方面,美国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在非军事应用研究方面,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很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尚存在不足,直接表现为军事应用研究上的欠缺。我们学习和研究这部兵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借鉴孙子战争智慧打赢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用古老的孙子兵法指导未来信息化战争,我们必须坚持创新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如此才能确保孙子兵法研究事业充满活力;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还应透过纷繁复杂的战争现象还要能看到战争本质。如果仅能背诵孙子的名言警句而不能正确理解孙子兵法的内涵,研究成果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怀着对民族生存与国家发展的忧患意识,创造性地运用孙子战略智慧,谋划军事战略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发展和军事斗争提供决策质询;求实性地借鉴孙子制胜韬略,谋划未来战争中的强军胜战之道,为我军战胜强敌寻求智力支撑,这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孙子兵法研究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必须突破已往研究的思维惯性,在孙子兵法的军事应用研究上付出更多精力,取得更大成绩。
最后提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在孙子兵法非军事应用研究方面,出现了功利化、庸俗化的倾向。具体表现为把孙子只言片语歪曲理解,夸大孙子“诡道”在现实诸多领域的应用价值等。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现象的社会危害不可低估,直接表现为对传统社会伦理与道德的挑战与破坏;作为兵学文化变异基因,它对未来兵学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将会起到负面作用。孙子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对于“诡道”的应用领域有明确的界定,那就是在战争中为了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不得已之举。战争关乎人民生死与国家存亡,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有竞争并非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一时的欺骗只能使人得意一时,绝不能使其终生成功,必定会留下无穷后患。作为孙子兵法研究的专业团队,我们除了在兵学研究领域里系统、深入地挖掘孙子兵法博大而精深的道德内涵、哲学内涵和谋略内涵,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之外,还应有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军事领域还是非军事领域,都应正确引领孙子兵法研究的发展方向,使孙子研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013年7月军事科学院在辽宁大学召开专题会议,军地联手打造《中华大典·军事典》
(责任编辑:公露露)
作者简介:李如龙,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大校军衔,研究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