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抗战前后孙子兵法研究的计量学考量

2016-04-25ShaoQing

孙子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兵学孙子兵法孙子

邵 青/Shao Qing



对抗战前后孙子兵法研究的计量学考量

邵 青/Shao Qing

本文试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抗战前后孙子兵法的研究传播状况做一考察。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的文献分析,对抗战时期出版的有关孙子兵法文献资料,包括关于孙子兵法的各种著作、文章的类别、篇名、出版年代、所属期刊、研究主题、作者背景、出版单位等进行数据分析。以其载文、著者等指标,分析梳理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发展脉络,从中挖掘和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孙子兵法的研究与运用。

一、抗战前后孙子兵法类著作出版概况统计分析

抗战时期出版的孙子类著作,无论是数量或是质量,相较于民国以前其他时期都是一个巨大的突破②。在此以民国时期③为宏观考察范围,以抗战前后为分界线,分为三个时间段,对各段孙子兵法研究著作进行数量考察,具体如表1-1:

表11 抗战前后各阶段孙子兵法专著数量统计

从表1-1可以看出,从各不同阶段年平均发表著作的数量比较,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基本持平,年均1部左右。而第二阶段14年的时间里以每年约4部的频率出版,可以说创下了历史新高。

孙子研究专著按内容划分其种类,主要分三类:校释类(又可分为传统校释、新注释两类④)、理论阐发类(如李浴日《孙克兵学新论》等)、其它类(包括工具类书,如陆达节的孙子考,及一些普及性著作如清学者陈玖学的评注七子兵略、各战区长官司令部印制孙子十三篇袖珍本等,仅在原著基础上添加新式标点,但并未涉及内容的创新研究)。⑤在此,笔者将新注释类与理论类研究合为一类为“新释类”统计,目的在于突出这一时期孙子研究的“新”的时代特性。因为事实上新注释类与理论类并非截然泾渭分明,而是多有交叉重叠,新注释类多有涉及理论研究,而理论著作中不乏对孙子的章节字句之解释。对抗战前后各阶段著作种类数量统计如表1-2。

表1-2 抗战前后各阶段著作种类数量统计表

如表1-2所示,通过不同类别的孙子著作在不同阶段的数量比较可知:在第一阶段,仍是传统校释类居多,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到了第二阶段,新释与理论类已占到整个出版数量的近三分之二强,呈明显强势,体现了这一时期明显的时代特征,即战争需求对军事理论指导实践功能的迫切呼唤。第三阶段虽时间短,但新释类著作仍居多数,表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新释类著作在三阶段所占百分比如下表和图所示示:

表1-3 新释类著作在各阶段的数量分布表

从表1-3可以看出,新释类著作在三个阶段所占比例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甚至第一阶段也占到三分之一强。这一时期孙子学的最大特色即是结合时代背景和战争需要对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传统兵学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从架构其理论体系到对原理原则之归纳。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条件下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这也是时代赋予当时中国知识分子与军人的一个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人们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与探索,进而推动了孙子兵法研究向现代研究范式的转型,同时赋予了孙子兵法新的更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抗战前后孙子兵法论文发表概况统计分析

抗战前后孙子兵法研究传播的相关文章也是考察这一时期孙子兵法成果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相关文章数量多,尤其是论文,无论是数量、质量或是种类都达到了有史以来的高峰,据不完全统计,为105篇⑥。文章的种类以论文为主,也有其它,如通讯、报道类。此处参见陆达节《孙子考》有关选编的论文方法,“诸家文杂著中或论长卿之为人,或评十三篇之得失,其文体或属论辨序跋、或属传赞札记,吉光片羽,搜集匪易,兹特选录”⑦,统名为“论文类”。仍依据前面时间分期,以1937与1945抗战爆发与结束为界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如示⑧:

表2-1 抗战前后不同阶段孙子学论文数量统计表

十分明显,抗战时期刊印的孙子兵法文章数量超过了前后两个阶段的总和。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论文大量涌出,恰恰说明了抗日战争实践对《孙子兵法》这一传统兵学理论指导的迫切需要。

下面是对抗战前后各阶段年均论文量的统计:

表2-2 抗战前后各阶段年均孙子兵法类论文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年论文篇数还不足1篇,但到了第二阶段就激增到6篇多,抗战结束后的第三阶段年均文章数量仍呈上升趋势,达到7篇。尽管第三阶段只有短短4年时间(1949年缺),但是年均刊载论文篇数却在三个阶段中是最高的,其中主要在1946、1947两年,共发表论文23篇。说明了这一时期随着期刊杂志等传媒手段的增多,以论文形式研究孙子兵法越来越普遍。另外结合第三阶段著作类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在抗战之后孙子兵法研究的热潮未消,依然呈上升趋势。

这一时期论文大致可归为三类:传统校释类(含校勘、注释等)、考证类、新研究类(包括新阐述、比较研究、专题研究、图表等三类)、其它类(包括通讯、书评、书目等)下表为这几类论文的数量分析表:

表2-3 抗战前后不同阶段各类孙子学论文数量统计表

新研究类文章在各个时期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表2-4 抗战前后不同阶段孙子兵法新研究类文章所占比例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尤以考证类与理论类文章突出。

在抗战前后不同阶段中,新研究类论文的数量都是居第一位的,表明响应时代节拍,使孙子兵法更加适应实践需要的理论指导类文章居多数(如比较类:黄云汉的《孙子兵法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之比较》,廖忠国刊于1946年《正气》月刊第1卷第3期的《孙子兵法与马陵长平等战役之比较研究》;专题类:杜甘棠1948年7月刊于《情报知识》创刊号的《孙子情报学概论》;总论类:1947年《世界兵学》刊载的郑拔群的《孙子国防思想评论》,《攻坚月刊》1946年第1卷第5、6期;第2卷第1期刊载的光子的《孙子兵法研读心得》等)且比例逐年上升,表明随着中西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用新形式与新观点诠释孙子兵法已愈来愈成为时代主流,表明了时代发展趋势。

考证类文章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研究重点,数量也占到相当比重,尤其是到第二阶段,达到12篇之多。说明此时与上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后期兴起的整理国故运动相结合,关于孙子的文献学研究出现一个热潮。到了第三阶段,考据类论文明显回落幅度最大,只有2篇,说明关于考辩的争论经过第二阶段的百家争鸣后,已基本告一段落,只剩零星回响。

三、 相关著论作者及其学术背景统计分析

由前面对孙子研究专著及文章的分析,不由得使人产生感兴趣并且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就是形成这一硕果倍出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是哪些人支撑起这样一片繁星璀璨的天空?因此有必要对其作者及其学术背景做进一步分析。在此,笔者将所有专著与论文的作者合并在一起统计,据不完全统计,有118位,详见附表。

其中,按作者的不同的军、地背景又分别进行如下统计与分析。

表3-1 抗战前后孙子学研究作者统计表

从上表3-1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与以往历朝历代一样,在研究孙子兵法的队伍中既有不同,又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地方研究孙子兵法的作者仍然居多,占到半数以上;一个十分突出的变化在于相较于过去,军队研究孙子兵法的人数明显激增,已经占到作者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说明孙子兵法与战争实践的联系十分紧密,军队在抗战背景下直接借助孙子兵法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下面对军方背景作者的职级以将领为界作进一步分析。

表3-2 抗战时期孙子兵法研究军方背景作者统计表

通过上表对军方背景作者身份的考察可知,在军队研究孙子兵法的作者中,著名军事家、将领居多。详如下表3-3所示。

表3-3 抗战前后军队孙子兵法研究作者列表

序号  论文或专著名称 作者 作者背景3孙武子 杨杰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理论家。毕业于云南陆军小学堂、保定北洋军官学堂,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历任滇军旅长、护国军支队长、军参谋长,国民党军参谋长、军长、陆军大学校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要塞司令、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欧洲军事考察团团长等职。4 校刊孙子三卷 张宗昌 民国时军阀5 孙子九地篇新解 杨言昌 国民党军官,对兵学有研究。20世纪30年代曾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处长。6 孙子国防思想评论 郑拔群 黄浦军校五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二期毕业。陆军少将。7读孙子 罗卓英 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上将。8 孙子浅说补解 温晋城国民党将领,曾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政治部主任、独立第七师副师长,1937年9月江苏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兼中央政治学校教授。9 以孙子兵法分析德国五年来之军事行动 陈纵材 先后毕业于黄埔军官学校第七期、重庆陆军大学第十六期,陆军少将。10 论孙子军事思想与现代战争 万耀煌 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中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11 孙子的价值与西洋兵法 金典戎 国民党中将,民国时期著名兵学家。12 孙克两氏兵学思想之时代背景及其影响 陈南平 国民党少将,兵学家。13 武经孙子 罗列 国民党高级将领。1932年入陆军大学和陆军大学研究院,后任教官,历任国民党师长、军长等职。14 孙子兵经 关靖 国民党少将15 孙子考 陆达节 20世纪30年代任国民党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处编辑官。辑有《历代兵书目录》《孙子兵法书目汇编》《孙子考》等书。16以孙子兵法证明日本必败 李则芬 国民党少将17 孙子兵法简释 吴石 国民党高级将领,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日本陆军学校。曾任陆军大学教官、战区参谋长兼集团军副总司令。18 孙子兵法新诠 叶慕然 国民党陆军军官,民国24年(1935)入广东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深造班高级组受训。19 孙子释证 刘文垕 北洋将领,少肄业甘肃武备学堂,洪宪之役曾任山西“剿匪司令”,旋升总统府都将。后退职。20 苏氏孙子注解 苏荫森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曾任第二军第九师旅长,1936年授少将衔。21 孙子兵法哲理研究 公羊寿 江苏常熟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兼任第二十六师师长戴戟之秘书,善字墨,有文名。22 孙子十三篇阵中笺释 朱怀冰 国民党高级将领。历任国民党旅长、师长、军长兼自卫军总指挥等职。23 孙子表释 徐容溥 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为国民党军军官。24 孙子兵法新检讨 吴鹤云 抗战时期历任国民党军参谋长、集团军司令、国防部中将厅长等职。25 度量称胜之研究 陈敢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毕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1943年1月授少将衔。26 孙子兵法证注十三卷 丘海云 毕业于广东政法专门学校,国民党军官。27 兵经哲学 吕一舟国民党军官28 白话译解孙子兵法 郭化若 共产党高级将领29 孙子的作者考辩 刘仲平 国民党军官,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陆军大学第十八期毕业,陆军大学兵学社社长,陆军大学部机甲战术系主任。30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 萧健 国民党陆军少将,1945年任第34集团军第三军参谋长,1948年任陆军第113军参谋长。31 新注孙子兵法直讲 齐廉 国民党军官,创办军学编译社及兵学书店,并从事兵学编著。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同年出任国防委员会委员。32东西兵学代表作比较研究孙子新研究孙子兵法综合研究兵学论丛李浴日 广东海康人。曾任国民党国防部政治部第二处少将副处长等职。20世纪40年代出任世界兵学编译社社长。

分析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正是由于大量有实战经验以及理论功底的军人,尤其是高级将领的加入,使得这一时期孙子研究热闹非凡。参与撰写孙子研究著作的国民党及我军将领就有20多位之多,他们基本都经受过专门的军事院校培训,有的高级将领本身就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如蒋百里、杨杰、罗列、万耀煌等还有留学国外的背景,通晓西方兵学理论,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及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他们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从总体来说,超过一般学者。

其二,这一时期高级将领们更注重结合抗战战争及国内战争实践的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时代的嫁接方面对孙子兵法进行符合时代需要的改造。他们的论文及专著更多地集中在新释、东西兵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专题研究应用及理论体系的构建方面。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孙子兵法领域仅有郭化若一项著作,这并不能代表全部。以毛泽东、刘伯承为代表的共产党重要军事将帅关于应用与发展孙子的丰富实践并不能因此而忽略。下面是部分孙子兵法研究学者及著作列表。

表3-4

序号  论文或专著 作者 作者背景18 孙子兵法序 杨家骆 历史学家19 孙子兵法考 吴荣曾 历史学家20 孙吴兵法概论:附孙子十家注考略 陆修祜历史学者21 孙子与现代 许有成 江苏无锡人,复旦大学毕业,好古兵法。22 白话译解孙子兵法 叶玉麟 民国时学者,曾将经史子集多部译作白话。23 孙子兵法快读 赵玉珊 孙子兵法民间学者24 古今伪书通考补证 黄云眉 明史学家。1931年撰《古今伪书考补正》。解放后任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25 孙子兵法今释 邱祖铭 学者,在军事学、法学方面有研究,有多篇论述。26 孙子兵法论战争必胜与必败之道 罗常培 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27 孙子兵法概要表解 罗瑛 书画家、篆刻家。28 瞿伯华孙子详解序 孙梦蕉 民国学者

由上表可以看出,与民国以前的学者相比,这些历史学家、国学家多有留学背景,学贯中西,术有专攻,具有深厚的国学、历史学功底,同时十分强调科学正确严格的历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重事实,重考证。他们的研究范围多集中于文献学领域,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对孙子兵法进行校勘及考据学的研究,使得孙子校释及考证取得很大发展。较早提出孙子学这一概念的,便是民国学者陈启天。1941年,他在《孙子兵法考证》一文中,呼吁建立孙子学史。他提出:“吾人宜就历代之注释、研究、评论、流传及应用,穷其源而竟其流,以建立‘孙子学史’,既大有助于孙子兵学之昌明,亦大有裨于中国兵学史之整理也。”⑨

另外这一时期文人论兵与军人论兵成为一普遍现象,并且相映成趣。两大群体既有交锋又有融合。交锋之处在于能不能正确认识孙子方面:以梁启超、钱穆、齐思和等为代表的地方学者群体,与以李浴日、金典戎等为代表的军人群体之间存在着一定分歧;而融合则有助于推进孙子兵法研究的推陈出新。此时论兵之军人与过去不同在于既具有一定国学功底,同时还具备近代化军事理论、技术知识背景,不少曾赴海外留学,又长期于战争实践,具有丰富战争经验。因此他们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更贴近战争实际一些。军人论兵与文人论兵之融合,其中最易取得突破的是学贯中西见多识广,兼有军地背景的军事家与国学大师,如蒋百里、杨杰、钱基博等人,如《读孙子十三篇阵中笺释》的作者朱怀冰就认为,“孙子兵书为周秦时代产物,文高古,段借转注”,要真正研究通透孙子,必须具备三种素质:“非通小学说文者,不易得其本义,非久于战阵者,不易得其本义,非兼通军事政治者,不能会通一贯。”⑩

结 语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孙子兵法研究与传播成果斐然。从其理论贡献来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大推动了孙子兵法文献学研究事业的进步。

这一时期学者们不仅在孙子兵法文本的校勘、注释及考据方面提出许多令人振奋的新发现与新观点,而且在孙子考据辨伪及孙子源流的梳理方面也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贡献。其中陈启天所著的《孙子兵法源流考》最具代表性,对孙子兵法自战国直至民国时期的发展与流传进行了全面梳理。

二是关于孙子兵法理论及其体系的研究臻于成熟,实现了孙子兵法研究从古代兵学研究范式向现代兵学研究范式的转变。

与以往历代对孙子的研究往往只重训诂、校释、考据以及寻章摘句式的研究不同,抗战时期学者们更加注重对孙子兵法进行理论归纳概括,并提炼梳理其中的原理原则,以及重视从整体上对其理论体系及逻辑脉络的分析,同时还联系近现代战略战术实际,以现代战争理念对孙子兵法加以阐扬,并举贴近实际的中外战例说明。另外,积极把孙子兵法放到世界范围内与西方军事经典名著进行比较研究,对孙子兵法进行融会古今东西的探讨和阐释,进而增强了对民族传统兵学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

三是这一时期对孙子的理论性研究除了主要在军事领域外,还出现了向非军事领域拓展的特点。

萧天石在《孙子战争之理论体系》中指出,孙子兵法书不但可作古代兵书读,还可作为现代的战略战术、政治哲理、政略宝典、治国经义、外交原则来读。强调孙子兵法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其作用尤其可辐射到社会其它领域。1945出版的张廷灏的《从孙子兵法研究做事方法》一书便是将孙子兵法借鉴、运用于社会实践方面的专著。

在实践层面上,可以说,孙子兵法正是应抗战救亡这一大的时代背景的呼唤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因此,把孙子兵法与抗日战争的实践密切结合是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研究与传播的一个突出特色。

一是推动孙子兵法走出书斋。

这一时期使《孙子兵法》以多种形式走进军营、走进社会大众,从而发挥了调动社会各界的抗战热情、增强抗战必胜信念、普及国防知识、武装头脑的积极作用。如澹云1937年连刊于《广播周报》的《孙子兵法要义》,在怎样真正使孙子在抗战中人人手持一本能够有用,在使其通俗化方面作了有益尝试。钱基博在其所著的《孙子章句训义》一书中指出,研究宣传孙子兵法,目的在于长国民志气,从而营造有利于抗战的良好舆论环境。钱基博强调,通过研究孙子确可以明晰敌我胜负之势,从而增强必胜信心。“尝读孙武十三篇书而籀绎其旨,知日本之胜不贵久,斯可以知我国之势不终败!”

二是应用孙子兵法于抗战的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据郭化若回忆,他研究孙子兵法的直接目的在于服务于国共抗战实践的现实需要。研究孙子,就要批判和反对那些曲解孙子的思想和贻误中国抗战戎机的思想。1938年,针对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下连打败仗的情况,毛泽东认为:“国民党中的顽固派,花岗石脑袋,不承认游击战的战略地位,不搞运动战与阵地战相结合,处处招架,处处挨打,能不打败仗吗?”因此,他要求郭化若“写点关于古兵法的文章,宣传点运动战的思想。对国民党的军官,搬古兵法,他们懂,听得进,讲马列,讲唯物辩证法,他们听不进。”如郭化若所指出的:“我们把《孙子兵法》作个初步的研究,虽然收获不多,却希望我国军事界,因此引起更多更深的研究,更热望着正在抗战中的将军们,能从我们民族的遗产——《孙子兵法》中,得到一些宝贵的武器,来帮助我们的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在毛泽东屡经战火淬炼而成的军事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的内容,仅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就有三处直接引用孙子兵法。毛泽东在1936年撰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群雄并立、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救亡这样内容丰富的“新战国时代”的时代背景下,孙子兵法应时代需要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贯穿其中主线始终是民族救亡,时代的呼唤与实践的需要始终是推动孙子兵法研究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对当时的孙子兵法研究状况及成就进行梳理与归纳、分析,发掘其时代价值与作用,无疑对于今天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都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① 本文系南京政治学院“十二五计划课题”《强军目标与传统兵学文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13ZY03-26。

② 参并邱复兴等主编的《孙子兵学大典》、刘申宁在《历代〈孙子兵法〉著述版本标注》、于汝波主编《孙子学文献提要》等三部孙子兵法文献著作索引,并结合民国以来的有关著作,如陆达节《孙子考》、萧天石《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图书馆军事学图书目录(1934年6月)、以及上海图书馆馆藏军事学书目(抗战期间)等资料等确定民国时期孙子兵法类著作数目为79部。

③ 抗战时期不少有影响的孙子兵法类著作多次刊印,也有效促进了孙子兵法的传播。如刘邦骥的《孙子浅说》多次再版。关于再版情况,不计入统计范围。

④ 传统校释类即如孙子十家注等注家所沿袭的注释方式,主要为校勘、考据,并结合以往战例予以注释,理论阐发相对较少。

⑤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孙子类著作的分类,并无定论,因人而异,或说因需而设。如陈启天在《孙子兵法考证》中就将新释类与理论类著作均视为“新注释”类,而陆达节在《孙子考》中则无论新旧,无论校释与理论,一概并称“注释”类。

⑥ 因这一时期论文资料搜集相对困难,尽管笔者已基本查阅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馆藏民国以前的历史文献全国报刊杂志索引,并参考了相关工具类书,如孙子学文献提要、孙子兵学大典、孙子兵法词典等,但仍不免存在遗漏。

⑦ 陆达节:《孙子考》,重庆军用图书社1940年版,第30页。

⑧ 需要指出的是:其一,表中所列少数论文与前面专著稍有重叠,因其中有后来结集出版的,如蒋方震的《孙子新释》首先是刊载在1914年庸言第2卷第5号,后又录入由白崇禧校对的《蒋百里先生文选》,因在不同时段各有其不同代表性,故分别列出。其二,除了公开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外,部分考据类论文系自专著撷出,如萧天石《孙子考证》,来自其《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书第一部分。

⑨ 陈启天:《孙子兵法校释》,成都国魂书店1941年版,第47页。

⑩ 朱怀冰:《读孙子十三篇阵中笺释》,重庆青年书店1939年版,第3页。

(责任编辑:刘庆俊)

摘 要:随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抗战救亡成为中华民族最突出的时代主题。正是在这一时势的推动和催生下,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研究的成果在举国抗战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对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计量学角度,通过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成果、作者背景等要素方面的统计与分析,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总体上把握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的研究概况和发展脉络;旨在总结经验,探讨并把握其中规律性的认识,进而深入推进孙子兵法的当代研究与运用。

A Metrological Review of Documents Concerning the Study of The Art of War before and after the War of Chinese People’s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bstract:With the aggravation of the national crisis caused by th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launched by Japan, saving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therefore became the most prominent theme of the times.It wa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is situation that an unprecedented sound tendency in the study of The Art of War came into being.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extensively applied to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nationwide, which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winning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From the viewpoint of metrology, thus article launched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Art of War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authors.By applying th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s of The Art of War of this period, which aim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explore the regular understanding,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rt of War for the present days.

关键词:抗战孙子兵法文献研究传播

Key Words: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Documental Research on The Art of War; Spread

作者简介:邵青,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部队政工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10-28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76(2016)01-0039-09

猜你喜欢

兵学孙子兵法孙子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孙子兵法》组歌
孙子壵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孙子垚
孙子垚
孙子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