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探讨与对策
2016-04-23王振中
王振中
[摘 要]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很多地方仍在大量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面临困境。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湿地保护 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60-01
1.前言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生态价值认识不足,加上保护管理能力薄弱,很多地方仍在大量开垦围垦和随意侵占湿地,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面临困境。虽然近几年我国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湿地生态系统仍面临诸多威胁。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湿地萎缩、功能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保护管理机构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也很突出。此外,湿地保护最大的瓶颈是法律不健全,湿地在国土资源里多数被界定为未利用地,因此围垦湿地现象还存在。
2.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困境
2.1 物种明显衰退
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趋势明显,许多重要湿地部分或全部丧失作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给生物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2.2 面积逐步萎缩
湿地面积进一步萎缩,部分内陆湿地丧失了存蓄淡水的功能,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2.3 气候显著变化
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的泥炭湿地的生态状况令人担忧。我国最重要的若尔盖、三江平原等泥炭沼泽湿地破坏相当严重,60年来83%的三江平原湿地已不复存在,正在成为加剧气候变暖的“碳源”。
2.4 生态系统破坏
湿地开垦围垦、水体污染、泥沙淤积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依然严重,长江中下游湿地、滨海湿地等仍然面临着被围垦的巨大威胁,西部许多重要湿地由于上游水资源被转为他用,导致河流断流和湖泊干涸。部分河道的不科学治理严重破坏了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
2.5 公园建设不足
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人工化倾向严重,过分重视景观设计和旅游设施建设,对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重视不够,导致部分湿地公园在生态保护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6 保护体制落后
湿地保护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严重,缺乏限制无序开发和倡导科学合理利用的法规政策,尚未建立完善的涉及湿地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多部门工作机制,湿地保护投入依旧严重不足,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健全等等。
3.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提升科研监测水平
县级以上林业部门要抓紧抓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动态管理平台,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及时开展湿地资源、湿地利用状况、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调查和评估,实时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省里建立省湿地保护研究中心和专家库,整合科研力量,大力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湿地生态修复、治理新模式,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科技水平。
3.2 逐步完善依法管理
强化对湿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对涉及向湿地区域排污或改变湿地自然状态,以及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的行为,行政审批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审批。要加强监管,依法制止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湿地行为,依法追究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凡列入湿地保护名录的湿地,未经批准不得开垦、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立即责令停止,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努力恢复湿地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因保护湿地给湿地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偿。
3.3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
按照《湿地保护条例》,将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湿地保护管理经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湿地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湿地合理利用示范区等重要湿地的必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和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研和监测工作等的项目资金投入,保障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经费。各级财政部门要统筹整合相关资金,对省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小区)、湿地公园等重点保护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补助。省林业厅、省财政厅要积极探索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尽快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分级、分类补偿相结合以及政府补偿、市场补给有机统一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3.4 协调各个部门配合
林业部门要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等工作;编制部门要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的管理、指导;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湿地保护规划衔接、审核审批和国家及省级湿地建设项目的审批;财政部门要加大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湿地征占用审批;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湿地水污染的综合治理;建设部门要加强城市建设发展中湿地管理的力度,确保不占或少占原生湿地资源;水利部门要加强河道、溪滩、湖泊等湿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用湿地的保护;海洋与渔业部门要加强水生生物、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的保护;旅游部门要加强湿地生态旅游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3.5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湿地保护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共同管理的社会工作。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认识严重不足,湿地保护往往是少数部门的单项行动。为此,要广泛深入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媒体,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湿地的重要功能和多重效益,宣传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宣传湿地保护的美好成果,不断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湿地、重视湿地、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
3.6 大力发展湿地经济
湿地具有巨大的经济功能,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是湿地保护的正确方向。为此,要充分发挥湿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湿地经济。一是要大力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充分利用湿地独特的资源优势条件,依托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搞好总体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把湿地休闲度假、湿地观光、湿地观鸟、湿地美食做成品牌,逐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二是要大力发展湿地种植业。积极探索湿地中草药的种植,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要大力发展湿地养殖业。积极推广“苇、稻、鱼、蟹”湿地经济循环模式,同时要引导和培植大雁、野鸭等珍禽的训养繁殖,注重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逐步形成品牌和规模效益。
参考文献
[1] 付文杰.加强我国湿地保护的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4):220-221.
[2] 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4):298-301.
[3] 郭丽娜.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与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2011(8):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