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四题
——读南宋洪迈《容斋随笔》

2016-04-23杨治钊

保健与生活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孙弘美色刽子手

杨治钊

如何看待金钱、权力、地位、美色,以及他人误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生课题。一部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的著作、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内容丰富,议论精当。我有幸阅读此书,洞鉴古今,不无劲补,大有裨益。对人生之难题,该书给出了四个答案。

一、视富贵利禄,似人生戏剧

据《容斋随笔》记载:“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方其据几正坐,噫呜诃禘,群优拱而听命,戏罢则亦已矣。”此语,精辟透彻,浅显易懂,发人深省。

富埒陶白,荣华显贵,丰功厚利,高官重禄,如此赫然,怎么看待呢?正如戏剧中,扮演官员,身着官袍,享着厚遇,跟班、仆役、差衙,左右侍候,随时听令,一呼百诺。每当戏演完,卸妆下台,一切归于寂静,趋平淡生活,演戏时居官之威风,消失得无影无踪,如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不禁想起王安石感叹人生。嘉祐三年(1058年),改革家王安石主张政治变革,推行新法,因遭保守派反对而失败。七年时间,王安石在拜相时,贺客盈门,热闹非凡;而在其遭贬时,门可罗雀,格外冷清。某日,在观戏时,触景生情,王安石即写诗:“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贱。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生好比舞台,可扮富者,亦可演穷者。富者变穷,穷者变富,却是常态。人生如戏,盛筵必散。不要为暂时幸运而沾沾自喜,亦不要为暂时落魄而悲观怨恨。喜剧与悲剧,正剧与闹剧,结局如何,就看你怎么去演,怎么样塑造你的角色。

二、见纷华盛丽,似老人过节

又据《容斋随笔》记:“见纷华盛丽,当如老人之扶节物,以上元清明言之,方少年壮盛,昼夜出游,若恐不暇,灯收花暮,辄怅然移目不能忘,老人则不然,未尝置欣戚于胸也。”此言,持蠡测海,退藏于密,擘肌分理。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看待纷纷攘攘、华冠豪服、盛况空前,应像老人对待年节之景。为啥这么说?在年节之时,年轻力壮者,昼夜出游,似乎唯恐时间不够多,待其彩灯收、鲜花凋、宴席散,一副懊悔之状,难以忘怀;而老年人对于过节,并不在乎,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把欣喜与忧戚放在心上。

由此想到,如何看待地位与待遇?地位越高,摔下来越痛;待遇越厚,滑下去越容易。

“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欲望永无止境,邪恶之欲,以此修身则毁,以此治国则亡,正如《吕氏春秋·为欲》曰:“欲不正,以治身则夭,以治国则亡。”倘若放纵欲望,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无度,则失去理智,玩物丧志。如喝酒无度,亦会导致悲剧。据《元史·耶律楚材列传》记载,元太宗窝阔台,嗜酒如命,一臣劝说:“酒能腐蚀铁器,何况五脏六腑乎?”太宗顿时省悟,规定每日限酒,可为时已晚,脏腑严重受损,不久便驾崩。欲望如酒,沉迷其中,因酗酒,或致残,或致死,或闯祸,不计其数,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另据《菜根谭》中说:“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对于权势和利欲,不接近它,志向高洁,而接近它却不为所动,品格更为高尚;对于权谋诡计,不知道它,固然高尚,而懂得它,却不为所用,品行更为可贵。故此,看淡纷华盛丽,犹如老人过节,和平常一样。因为节日总会过去,荣华如烟云或陷阱,若执迷其中,定会扫兴。

三、睹金珠珍玩,似儿童玩具

再据《容斋随笔》记:“睹金珠珍玩,当如小儿之弄戏剧,方纷然杂陈,疑若可悦,即委之以去,了无恋想。”看待黄金、珠宝、珍器、美色,如同儿童耍玩具,开始觉得新鲜,后来则厌倦,决不会把它们当成私有财产,虽然喜欢,却一点也不留恋。

此道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因为美色诱惑,币重言甘,谁也不是木人石心,怎么可能生厌呢?难怪爱钱贪色者,不乏其人。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描写的主人公葛朗台,把金钱看得很重,视之如命,谁要是花他一分钱,简直比割他的肉还难受。甚至在临死之时,叫女儿把一堆金币放在眼前,狠狠地盯着它,直到安然地死去,成了守财奴之典型。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宠臣郭开,贪财如命,见钱眼开,以1万斤黄金被秦王贿赂,不顾国家安危,串通秦朝,陷害名将廉颇,迫使赵王投降。后来赵国被灭,秦王封郭开为上卿之职。赵开从赵都邯郸至秦城咸阳的路上,遭遇强盗,财物被抢光,郭开被杀害。又据《武王伐平话》记载:妲己美艳绝伦,终因祸国殃民而被处以极刑。刽子手待斩之,妲己千娇百媚,回首戏弄,执行死刑者,不忍杀之,屠刀坠地。太公大怒,斩刽子手。又令一刽子手斩妲己,其仍如前番,见妲己色,不忍下手,又坠刀,太公又怒,又斩刽子手。

郭开因贪婪而亡,刽子手因贪恋美色而死,皆缘于贪得无厌,并不值得惋惜。对于金钱与美色,不可否认适当欲望使人产生激情,但不可过度,犹如郭开和刽子手,过度则死有余辜。如何保持欲望适度呢?不把钱色当回事,想象成儿童玩具,则可疏导欲望,分流不切实际的想法。与其事后惩治欲望之恶,不如预防或排解奢望之险。换句话说,抵挡钱色过分诱惑,才不会招致灾祸。

四、遭横逆机阱,似酒醉耳目

还据《容斋随笔》记:“遭横逆机阱,当如醉人之受辱骂,无耳所闻,目无所见,酒醉之后,所以为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损哉!”此论,陈言务去,耳目一新,乃肺腑之言也。

此意讲,被他人误会,受到委屈,不必激动,如同喝醉了酒,诟如不闻,昏昏默默,隐介藏形。在酒醒之后,记忆断了篇,脑子想不起来,遗落世事,置若罔闻,则不会有任何伤害。换句话说,对于别人的言论,甚至诽谤,还有误解,一笑而过,不必去刻意理会;倘若事事较真,一触即暴,挖坑让你跳,则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暗箭伤人,是小人最想要的结果。

禁不住想到,抱屈衔冤,屈尊就卑,应有容人之肚量,则枉尺直寻,即容让小处,求得大处。据《史记》载,汉代公孙弘,幼时家贫,勤俭朴素。任宰相之位时,仍然保持俭朴之风,吃简单之食,睡简易之床。大臣汲黯看不惯,便向汉武帝奏本,曰:“弘位列三公,俸禄可观,却生活撙节,实乃沽名钓誉,骗取廉臣之美名耳。”武帝问弘:“是这样的吗?”公孙弘答:“汲黯说得对。在满朝文武之中,他与我交情最深,当然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众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臣虽贵为相,但生活水准与小吏差不多,确实是故意装的,有鬻声钓世之嫌疑。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皇上怎会听到对我的诚恳批评呢?”

如此,皇帝及大臣们则认为,公孙弘容得下他人,气度非凡,宰相肚里能撑船,即使对自己有偏见者,也不加以伤害。所以,公孙弘之德行,包羞忍耻,让武帝对公孙弘刮目相看,大加赞赏,不仅未治罪,而且觉得其为人谦让,更加尊重公孙弘矣!

那么,怎样做到容忍呢?荀子说:“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然后能修。”意思是说,有志者,能忍受私心,则能一心为公;能隐忍暴戾,则能修养德行。就像公孙弘那样,他之所以容忍,是站在大局之上,出于公心,相忍为国,即为国家利益而做出让步。既坚持原则,又保持团结;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不让他人利益受损,从而达到双赢,这需要智慧,更需要修身。

漫画随感 漫画/石松涛

猜你喜欢

公孙弘美色刽子手
公孙弘的不辩
公孙弘的进退智慧
晴朗的诗
你听
退让的智慧
星光达/美色当前 戒不掉 星光达珠宝静心选·匠心造星光达/美色当前 戒不掉 星光达珠宝静心选·匠心造
美色当前 戒不掉 星光达珠宝精心选·匠心造
桃花姬
斯里兰卡招聘刽子手须总统批准
斯里兰卡刽子手因怕绞刑架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