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总是“听不懂” 小心耳聋

2016-04-23黄蓉芳

保健与生活 2016年8期
关键词:永康助听器铃声

黄蓉芳

今年79岁的胡阿婆,近来很是困惑。每次儿女跟她说话,她明明听得见,却怎么也抓不住他们说话的意思。她一直担心自己是否得了老年性痴呆。日前,在一次听力检查中才知道,她的这种“只闻其声,不知其意”的现象,其实是老年性耳聋引起的。

误区:老年人耳聋很正常

“每个人上了岁数后,多多少少都会有听力下降的现象,有的还伴有耳鸣,有的像蝉鸣,有的像风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教授区永康介绍,许多老年人都误以为老年人听力下降、老眼昏花是正常生理衰老现象,因而只是默默承受,并没有引起重视。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1.34亿,其中30%以上的老年人深受听力损失与耳病的困扰。听力损失与耳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表现:先听不到门铃声

在临床上,将这种老年开始出现、双耳对称性、渐进性的神经性耳聋称为老年性耳聋。

老年人耳聋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开始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表现为老人对门铃声、电话铃声等高频声响不敏感,而日常的讲话能听到;之后,会逐渐发展到中、低频听力的下降。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分辨能力下降。“也就是能听得见别人讲话,但分辨很困难,因而出现‘只闻其声,不知其意’的现象。”

“老年性耳聋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张雪媛医生介绍。一方面,听觉系统同样也是用进废退的。老年人听力下降,长期不接受声音信号刺激,听觉中枢对声音信息的处理能力会很快减退,会加重耳聋的程度;另一方面,老年人听力下降,不能有效交流,会逐渐脱离社会生活,也会加速人的精神衰老,最终会使得老年人变得脾气暴躁,性格孤僻,交往能力下降,生活质量大受影响。据统计,30%以上的脑萎缩、老年性痴呆与耳聋有关。

支招:及时佩戴助听器

“对老年性耳聋,千万不要听之任之。”张雪媛提醒,虽然老年性耳聋是耳蜗内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发生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属感觉神经性耳聋,就目前医疗技术而言是不可逆的,但是,如果早期干预措施及时、得当,仍可以有效保护老年人残余的听力。

区永康也指出,老年性耳聋的早期干预,就是强调老年人在出现听力下降时必须及时采取措施。针灸、穴位按摩、中医中药治疗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一定益处,但从临床来看,目前还没有一种医学手段能明确地逆转老年性耳聋。

“最适合的应对方法,就是及时配置一个合适的助听器,它虽不能治疗老年性耳聋,但对老年人提高听力、防止听力障碍加重是最有效的。”区永康提醒,听力下降的老年人应尽早佩戴助听器,不要让老年人熬到听起来非常费力了才去配。“因为听力损害越严重,补偿就越大,在听力非常差时佩戴助听器,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不过,区永康提醒,和配眼镜一样,助听器也需要验配,如果助听器选配不当,也会损害听力。因此,不要去商店买,最好去医院找专业人员选配。验配助听器,医生会根据耳朵的大小,先做模,选合适的助听器安上去,同时根据电测听测试的结果,选择性调整频率,从而保障效果,将可能的损害降到最低。

区永康介绍,现在的助听器已发展到数字信号、智能化处理水平,跟以往模拟机单纯地放大声音不同,它可通过频率判断滤过噪声,从而选择性地加强和辨别语音,减少杂音的干扰,完全可以满足轻、中度耳聋老年人的需要。“如果听力损失已经达到助听器难以补偿的程度,还可以考虑进行振动声桥或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来提高听力。”

猜你喜欢

永康助听器铃声
220年前的助听器:科技的力量、社会的进步
关于助听器您需要了解的知识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永康日報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我是奶奶的“助听器”
听不到铃声
深夜门铃声
眼镜助听器
流变与传承
——秦汉时期“伏日”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