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固醇的争论
2016-04-23黄月星
黎 蘅 黄月星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刘 震
一时间,微信朋友圈里涌现出铺天盖地的为胆固醇“鸣冤平反”的文章——《美国哈佛大学40年研究成果:体内胆固醇越高越健康》《美国政府修正了40年来的错误:胆固醇有害无益,不再分好坏》。而朋友圈里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也在欢呼雀跃:“以前老怕胆固醇高不利于健康,吃肉、吃蛋总是畏首畏尾,这下好了,吃起来欢畅多了。”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震指出,朋友圈近日流传的关于胆固醇的帖子,很多都是对《美国新版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片面理解,甚至是错误的。整部《指南》有数百页,关于胆固醇摄入的问题的论述也不仅仅是不再限制这么简单。如果把取消饮食摄入中对胆固醇的限制简单理解为可以大鱼大肉放开吃,那对健康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胆固醇到底是什么?
对许多人来说,胆固醇并不陌生。医生常常警告患者:“血液中胆固醇的数值高到危险地步了,胆固醇过高会引起动脉硬化和心脏病。”因此,很多人觉得胆固醇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其实,胆固醇是一种类固醇及甾醇,人体内源性胆固醇主要在肝脏形成。胆固醇是身体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有着许多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内有许多脂类物质,如脂肪、磷脂等,胆固醇就是组成人体的脂类物质的一种。
人体内的胆固醇多点好还是少点好?
胆固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若血液中胆固醇的总含量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提高。这一点已经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同时在医学界已达成了共识,血液中胆固醇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病因。
但是,胆固醇过低也会对健康构成威胁。专家指出,总胆固醇低于正常值就需要检查是否有重病或营养不良,总胆固醇过低也会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抑郁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胆固醇分成两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作“好”胆固醇,因为它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浆脂蛋白,是冠心病的保护因子,俗称“血管清道夫”。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坏”胆固醇,如果其浓度升高,就容易造成血液黏稠,易致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卒中。
胆固醇从何而来呢?
以前,很多人以为胆固醇是“吃出来”的,认为胆固醇主要来源于食物,所以为了健康,在饮食中避免摄入胆固醇,如不吃红肉、吃鸡蛋时不吃蛋黄等。
其实,人体胆固醇绝大多数是“自产”的,人体自身合成的胆固醇约占人体胆固醇的80%,通过食物补充的胆固醇占人体胆固醇的20%左右,而且人体对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率只有30%。
胆固醇被挪出饮食控制“黑名单”并不是因为它有多无辜、多无害,而是因为:第一,它的主要来源不是食物;第二,它难以量化;第三,坏胆固醇通常存在于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中,而《指南》对这些食物的摄入量仍有严格限制,不等于可以放开了“海吃海喝”。
控制血胆固醇关键靠药物
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不能光靠“管住嘴”,除了饮食和运动外,药物是一个关键环节。
刘震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首要的治疗目标。作为降低LDL-C首选药物,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处理方面有助于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其疗效已超越其他调脂类药物。众多心脑血管疾病专家一致呼吁,医生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脑血管病风险,对尚未发生冠心病的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加强胆固醇管理,积极运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从而使LDL-C达到治疗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