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病遗传吗

2016-04-23郑晶晶邓盛强

保健与生活 2016年8期
关键词:养育精神疾病小林

郑晶晶 邓盛强

受访专家:武汉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刘小林

在电视剧《欢乐颂》中,刘涛饰演的女强人安迪,受外婆、妈妈患精神病的影响,不得不与男友魏渭分手。这引起人们对精神病是否会遗传的关注。

精神障碍是否会遗传?

专家:尚不确定有直接因果关系

100多年前,有科学家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因此,过去都认为精神疾病是有遗传的。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未能证实家族聚集性与某个基因位点有明确关系(即有明确的基因传递过程),而仅仅只是与许多基因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不高的关联。武汉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刘小林说,研究者通过对精神障碍者高发家系的研究发现,虽然这些家系确实存在一些精神病高发的现象,然而,并不能呈现非常典型的基因遗传所表达出的共同疾病的倾向。比如,一名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其亲属患的心理疾病也许不都是精神分裂症,也许有的是精神分裂症,有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有的可能是抑郁症,还有的可能是神经症或者人格障碍等。因此,目前尚不能确认精神病是某个异常基因直接引起的疾病。

精神疾病能有效避免吗?

专家:原生家庭环境影响不可忽视

对于重性精神疾病家族聚集现象,刘小林教授表示,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环境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像血液分不同血型一样,人体中正常基因也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即基因多态型。不同的基因型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基因型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引起疾病。

精神疾病本身可能有一些敏感基因型的传递,但并非是精神疾病的直接传递。然而,在后天的养育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原生家庭中有患病的父母,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把性格上的缺陷传递给了孩子,即父母(或者养育者)不良性格的环境因素激活了孩子敏感基因型的表达,因此造成发病。

精神病患者能否要孩子?

专家:有争议,需慎重

不少精神病患者发病时为青少年时期,其病情稳定后能否结婚生子备受关注。刘小林表示,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能否结婚、能否生孩子,是有争议的。

他表示,因为精神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来保持病情稳定。目前,很多药尚未能从科学角度来证实是否对胚胎细胞有影响,但是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要不要孩子,需要一个家庭来做出抉择和判断。

自我训练对心理健康有好处吗?

刘小林表示,对精神疾病,既要重视它,要长期治疗;又要藐视它,通过药物、心理咨询师、自我调节三管齐下,也是能够得到改善的。刘小林还提供了一些训练方法。比如说运动的方法,如每天跑3000米,长期坚持,不光身体可得到锻炼,个人意志也能得到改善,使得自己的很多性格缺陷,比如急躁、固执等得到矫正。

此外,还可以通过短途或者长途旅游放松心情、释放压力;通过听音乐来让压抑的情绪得到舒缓;通过找朋友聊天,把烦恼消除。

刘小林表示,总的来说,要做父母的人,必须让自己的心理变得健康些,情绪变得稳定些,情商提高些,这样对孩子的培养是大有好处的。如果精神障碍患者有具体的婚孕方面的问题,应找专科医生进行咨询。

猜你喜欢

养育精神疾病小林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为梦孤独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高考前与高考后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