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6-04-22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赵 沄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西平 463900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赵沄

河南西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西平4639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发病6 h内急诊入院,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急诊入院后给予常规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后对比分析卒中量表(ES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ESS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脑梗死是指脑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导致脑组织的局限性缺血坏死或患者早期出现神志不清、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2]。因发病急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壁损伤、血液动力学改变[3]。发生脑梗死后评估患者综合情况在急性期进行积极溶栓治疗十分必要。本文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1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通过颅脑CT确诊。男64例,女46例;年龄42~74岁,平均(63.5±6.8)岁。入组标准:年龄<7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6 h内,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者,凝血功能异常者,严重意识障碍者。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急诊入院后均行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吸氧、给予营养脑神经药物、保护胃黏膜药物、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4];预防脑水肿:静滴20%甘露醇250 mL[5],静滴血栓通、胞磷胆碱等药物。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单次剂量为5 000 U,每隔12 h注射1次,连续治疗1周后换阿司匹林口服,单次剂量500 mg,每日服用1次,情况允许的建议长期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尿激酶100万U配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滴,需在30 min内滴完,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若有异常及时进行对症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后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定标准[6]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90%~100%;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46%~89%;有效:临床症状有部分缓解,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18%或无变化甚至升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ESS评分为(19.4±2.2)分,对照组为(19.3±2.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ESS评分为(10.8±2.1)分,对照组为(15.9±2.5)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8.2%,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3讨论

在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死率仅次于心肌梗死、癌症位于第3位,在各项导致死亡的疾病中,急性脑梗死高达第10位[7]。急性脑梗死后40%~70%的患者存在失语、偏瘫、重症残疾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为缺血性脑卒中,70%的脑梗死是由于患者体内其他部位血栓脱落或急性血栓形成导致脑血管急性闭塞而诱发的,脑组织缺血程度和持续缺血时间的长短是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8]。我国自1996年开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已逐步成为控制脑梗死面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最快速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在中、重度神经缺损患者中,其临床效果更为优秀。尿激酶是现今国内最为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9],其分子型呈双链,为蛋白水解酶的一种,可有效裂解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对于血液中的游离纤维蛋白同样具有裂解作用,临床达到溶栓的目的。在进行静脉溶栓的治疗过程中,何时进行溶栓是决定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时间窗的因素很多,如脑梗死类型、病情轻重程度、体温变化、侧支循环、脑代谢率的高低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目的是对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前将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以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所以越早进行溶栓治疗其临床效果越显著。相关临床研究表明[10],发生急性脑梗死后6 h为溶栓时间窗,3 h内为最佳溶栓时间。临床研究提示,发生急性脑梗死后3 h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其预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要明显好于3~6 h内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

综上所述,早期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4参考文献

[1]方登富,张波,蒋世杰,等.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 215-3 216.

[2]黄彩球.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2):13-14.

[3]董珠,孙寄,郭娜,等.静脉rt-PA溶栓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5,12(3):80-81.

[4]徐晨辉.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7):92-93.

[5]吴晓红.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8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8(16):80.

[6]陈春燕,陆学胜,孙晓江,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4(21):6 053-6 055.

[7]孟雪莲,赵军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16-117.

[8]吴伟,张庆英,吴育彬,等.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1 366-1 368.

[9]陈德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14):180-181.

[10]赵长久.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2):37-38.

(收稿2015-05-2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6-0056-02

猜你喜欢

尿激酶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0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运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