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业信息化发展及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2016-04-21苗羽
农业作为传统的第一产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以往,辽宁省是工业大省而并非传统的农业大省,但随着近几年的转型,已经逐步迈入了农业大省的行列。也迫切需要信息化对其进行改造、夯实基础。近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家、省关于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政策方针,通过不断强化组织服务体系,搭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促进各类信息技术推广使用,总体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改善了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环境,提升了农业行政部门和农村基层民众的信息化意识和利用水平。当今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农业革命的蓬勃兴起,它为整个农业科技的进步注入了新的和强大的活力。农业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己涉及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管理的各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
1 辽宁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有偏差。“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是新生事物,在农业上的应用成效还不够显著,有的尚未认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对农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互联网”的主动性不够。对数据的共享开放存在不愿、不敢、不会的问题。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存在政府大包大揽或放手不管的现象。尤其有的地方在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过程中,仅停留在发展电子商务上。
二是农村特点和商业模式亟待研究和探索。农业不同于工业,对象都是生命体,农村不同于城市,不仅分散而且农民素质不高,在实践中存在套用“互联网+”工业、城市电子商务模式和做法的问题,不接地气,出现了水土不服。有的不懂农业,盲目把农村视作蓝海,没有真正找到能盈利、可持续的运营模式。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与交通、商务、金融等行业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相比,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明显偏少。目前农村仍有约3.8万个行政村没有通宽带,还有70%以上的农民没有利用互联网。农村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体系、标准体系不健全。网络信息体系不连通,孤岛现象较为普遍。农业物联网设备成本偏高,农民用不起、用不上。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村级站建设和设施设备配置滞后。
四是科技研发应用能力和人才不足。各级财政对农业信息化的科研投入力度不够,企业作为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既懂农业又懂IT的复合型人才十分奇缺,更因农村条件艰苦、收入不高很难留住,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基层农业干部、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都普遍存在信息化应用能力不高的问题。
由此可见,我省农业信息化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滞后于农业的化学化、水利化、机械化,与我国其他先进省份相比,差距也很大,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扎实推进农业信息化各项重点工作稳步进行。必须认识到,农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明确工作思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抓好顶层设计,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广农业信息技术应用。
2 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是各行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农业这一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我省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有重视农业科技的优良传统,很早就发明了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等技术,这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以省农科院为龙头的广大农业农村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我省农业科技取得辉煌成就。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科技推广和服务机制不断创新,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能力显著增强;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成果,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农业农村科技转化和推广明显加快,农村基层科技活力明显增强;农业资源利用、生态保护、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开发成效显著。
3 农业信息化发展对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科技创新和农业信息化,分属两个概念。乍一看来,貌似二者的联系不大。但是详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农业信息化对科技创新有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入推进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利于科技创新。这是建设“智能农业”的关键,也是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加大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力度,加快科技攻关,大力推广适宜农业、方便农民的低成本、轻简化的“傻瓜”技术设备。率先推进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强政企、公私合作,大胆探索租赁共赢机制,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应用规模,尽快把使用成本降下来,确保农民用得起、用得上、有效益。同样,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发展。农业科技工作者可以从农业物联网上获得很多一手数据,从中借鉴经验,整合思路。
二是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加速科技创新。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也是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的重要途径。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把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作为带动市场化、倒逼标准化、促进规模化、提升品牌化的重要措施来抓,深入开展对接活动,扩大试点范围,加大电商扶贫力度,加强标准体系、追溯体系、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研发一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离不开对市场的调研和对同类产品的比较。电子商务业务可以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广泛更快捷的平台,从而加速科技创新的速度。
三是抓紧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带动科技创新。这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型资源要素,也是改善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加快建立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四项制度,强力推进农业数据信息共享开放,加快建设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11项大数据工程,抓紧启动实施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数据是科研人员的生命,准确、详实的数据,会给科技创新提供最有力的数据支撑,对科技创新起到了带动作用。
四是大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扎实科技创新。农业信息化可以拉动信息消费新的增长点。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探索创新政企合作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模式,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努力把信息进村入户打造成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示范工程。同时,要强化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加强农村主体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组织开展政府工作人员、农业干部、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培训。对于农业科技工作者而言,随着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享受到的信息服务也随之完备充实了,科技创新能力势必也会随之加快。
4 结语
农业信息化的显著特征是融合、创新、跨界。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要秉持合作共赢、众筹共享的理念。在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坚持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主要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主要是发挥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的作用,地方重点是在中央的统一架构下,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性地推进工作,抓好落实,要把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三是企业和农民的关系,企业和农民都是市场主体,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既要让企业有利润,更要让农民得实惠,也只有让农民得实惠,才能确保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保持强劲的内生动力。在发挥中央政府部门的作用上,继续做好顶层设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信息化已经给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农民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对科技创新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信息化未来5~10年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实现农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改造,更大限度的满足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总之,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必将催生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大力涌现,必将对我省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提供新元素新动力,农业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发展空间无限,前景美好。
作者简介:苗羽(1981- ),女,研究实习员,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