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帅府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军

2016-04-21叶介甫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林彪东北海军

叶介甫

张学思,1916年1月6日出生于奉天(今沈阳)“大帅府”,为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第四个儿子。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参谋处长、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辽宁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新中国诞生后,先后担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等职。1970年5月29日在林彪和“四人帮”的迫害下含恨病逝。

义无反顾地走出大帅府

张学思从记事时起,父亲就经常带着他们几兄弟参观奉军的阅兵演习,以期从小熏陶其掌握“兵权”的思想。在张学思幼小的心灵中,父亲是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他幻想自己长大了,像父亲一样,也带兵打仗,当大官,有威势。然而,张学思儿时的这一幻想,却在母亲许氏的影响下破灭了。在许氏的坚持下,张学思8岁入省立第四小学读书,打破了大帅府的孩子“不入学堂”的禁律。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谋害。张学良“继位执政”,在东北进行了学习欧美、旨在反日的改革。张学思从大哥张学良的身上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希望。但是,这一改革也只是昙花一现。失望之余,张学思更加坚定了“自谋出路”的决心。1931年2月,张学思追随老师王西征来到北平。从此,他永远离开了大帅府。1933年3月,立志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张学思,加入了中共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沙滩支部。同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8年1月,周恩来在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接见张学思,表扬他是个思想进步的青年。张学思向周恩来申请,希望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建立一支敌后抗日武装。周恩来表示赞同,并指示说:“或回53军,或是自己搞,均可,尽量发展,搞起来即向八路军靠拢。”还嘱咐他“要大胆,谨慎”。同时指出:“你以前接触到的革命理论是零零碎碎的,党决定派你到延安去学习。”分手的时候,周恩来让邓颖超送他出门,再三嘱咐他路上要注意安全。

此后,张学思四处奔走,广泛联络东北籍的同学、旧友和志士仁人,在河南郾城办起了近百人的东北抗日先锋游击训练班。张学思计划把这批人培养成抗日骨干,然后带回53军,发展力量,把53军变成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可是不久,53军在河南与日军交战,惨遭失败,残部溃退至太行山一带。上级指示张学思放弃原计划,速与新四军留守处主任彭雪枫联系,把队伍拉到确山竹沟镇,组建新四军张学思支队。但华北局势迅速恶化,国民党亦加紧破坏抗日武装,确山已无法立足,组建敌后抗日武装的计划失败。

1938年4月,党组织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将郾城训练班人员送往延安学习。因考虑到张学良能否获释尚无最终结果,故安排张学思暂去香港待命。当时,张学思和家人已办好了出国手续,母亲特意留在香港,要说服最心爱的小儿子与她一起去美国。然而,深明大义的母亲被儿子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遂把生离死别的痛苦埋藏在心中,亲自把儿子送上飞往武汉的飞机。

10月下旬,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张学思从武汉经西安抵达延安。在杨家岭,张学思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接见。毛泽东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问道:“你就是张学良的弟弟吧?”

张学思回答:“是的,我是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现在改名叫张肪。”

毛泽东赞许地点点头说:“你能来延安,不简单啊!”

毛主席的关怀,使张学思感到格外的温暖。他觉得有许多心里话要向毛主席讲,他说:“延安虽说艰苦些,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比什么地方都好。在家里,衣食住行都很优越,但那个家庭,只有享乐的自由,没有革命的自由。我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再好吃的东西吃着也不香。我要革命,要抗日,延安能革命能抗日,再苦我也不怕。”

“讲得好,讲得好啊!”毛泽东非常高兴,十分喜欢面前的这位热情高涨的进步青年。他像唠家常一样,给张学思讲起了革命道理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最后,毛泽东鼓励张学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将来为中国革命作出更多的贡献。”

1939年9月,23岁的张学思在马列学院毕业,随后担任抗大三分校东干队(即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9月14日,张学思率东干队告别延安,奔赴晋察冀敌后抗日战场。

10月10日,东干队抵达山西省兴县八路军120师驻地。在这里稍事休整后,贺龙师长派120师6团护送他们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同蒲路。在敌情严重的情况下,东干队强行军30多个小时,连续走230华里,到达河北省平山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司令员亲切接见了张学思,并认真看了张学思带来的毛泽东的亲笔介绍信。毛泽东在信中夸奖了张学思,并叮嘱聂荣臻酌定东干队何时挺进东北的问题。聂荣臻和张学思研究后认为,目前东北还被严密地控制在敌人手中,东干队尚无插足的可能。因此,电请中央将东干队留在冀中军区分配工作。

1941年1月,张学思担任了冀中军区参谋处处长。从此,他在华北抗日斗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冀中平原,经受了战火锻炼和生死考验,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吕正操司令员的得力助手。

赴东北老家收回国土

1946年10月12日,29岁的张学思出任辽宁省主席。他和副主席朱其文一道,正式接收伪奉天省公署,成立了辽宁省政府。张学思出任辽宁省主席,深得民心。在他的身上,东北人民寄托了他们对张学良将军的尊敬和爱戴。每当张学思在公开场合露面,都会出现“万头攒动”“翘首相望”的情景。

张学思上任伊始,便发表《告东北同胞书》,召开各界群众大会,接见各方代表,发表广播讲话,广泛深入地宣传共产党和平、民主、自治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争夺东北的阴谋。

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疯狂地调兵遣将,争夺东北,东北再度燃起内战之火。张学思率辽宁省省级机关乘火车向长春转移。不久,蒋介石炮制了一个“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妄图集中兵力先消灭南满我军,再进攻北满,独占全东北。为此,蒋介石调集8个整编师、十余万精锐部队,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进逼。在敌情异常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东北局成立了以陈云、肖华为正副书记的辽东分局和以肖劲光为司令员、陈云为政治委员的辽东军区,东北行政委员会成立了以张学思、刘澜波为正副主任的辽东办事处,加强对辽东党、政、军的领导。

12月11日,陈云在临江主持召开中共辽东分局会议(临江会议)。与此同时,肖劲光在七道江召开辽东军区会议(即七道江会议)。两个会议研究一个主题,是坚持南满斗争,还是放弃南满北撤?

张学思、刘澜波、白坚等主管地方工作的同志参加了临江会议。会议形成两种意见。一是主张放弃南满,撤到北满去集中力量;一是主张坚持南满斗争,反对北撤。张学思是持后一种意见的代表者。他情绪激动地说:“长白山区连土匪都能待,我们人民军队为什么就不能坚持?!”

由于前线军情紧急,临江会议在第二天傍晚中途散会,肖劲光派警卫员连夜请陈云赴七道江做最后定夺。陈云在充分听取各种意见后,果断地说:“我们都留在南满,一个也不走!要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

张学思为此欢欣鼓舞。他恳求陈云让他去主力部队参加战斗。陈云鼓励他抓好地方部队和支前工作,并说:“没有地方工作,我们保卫临江,坚持南满斗争就没有群众基础。”

张学思坚决贯彻中共辽东分局的指示,亲自动员和率领辽东各级地方干部下去做群众工作,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保证了主力部队吃粮、穿衣和兵员补充、运输的需要。

1947年春,蒋介石的“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已彻底破产,我军在东北战场上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张学思率领辽宁军区独立师、警卫团和李洪光支队,积极配合主力部队反攻。

海军学校创始人

1949年初,正当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接连告捷之际,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国民党最大的王牌军舰——“重庆”号光荣起义,开赴解放区!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自己的军舰。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人民海军。

创建人民海军,首要任务是培养干部。周恩来建议,由张学思负责这项工作。4月,张学思赴北平中央组织部报到,领受创建人民海军学校的任务。

9月21日,张学思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海军代表的身份,出席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言。会议休息时,毛泽东高兴地对张学思说:“你干海军好哇!中国的领海需要海军来保卫,沿海的岛屿也需要海军去解放。好好干吧!”

此后,张学思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创建人民海军的神圣事业之中。他奔波于沈阳、安东(今丹东)、大连、葫芦岛之间,组织力量做打捞“重庆”号的准备工作。早在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在上海吴淞口起义,开往解放区。在遭到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的情况下,为了保存舰体和海港安全,于3月20日自沉于葫芦岛港口。

1950年2月,大连海校正式开学。

1951年初夏,周恩来和邓颖超乘大连海校炮艇,巡视大连海湾。周恩来高兴地表扬张学思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不仅办起了海军学校,而且学会了亲自操船,能带领学员海上实习,干得很好嘛!”

张学思谦虚地说:“我对海军业务还不熟悉,有许多东西还没弄懂。”

周恩来微笑着勉励他:“知难而进,边干边学。”

1953年3月,张学思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带职赴朝鲜战场见习。1954年底,为巩固海防,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部队攻占一江山岛。这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诸兵种首次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张学思作为海军方面负责人被派往联合指挥部,协助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张爱萍指挥这场战斗。战后,美国合众社不得不发布消息承认:“中国的第一次陆海空联合作战经过了周密策划,而且执行得很好。”张学思为这个作战方案的制订和战斗的组织,倾注了心血。

1961年3月,张学思升任海军司令部参谋长。

“愿身殉共产主义万死如归”

然而,正当海军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张学思为之竭力奋斗作出贡献的时候,前进的航道上骤起狂澜。在一次中共中央军委会议上,担任国防部部长的林彪突然发难,批评海军没有把“四个第一”摆在第一,而是变成了“四个第二”,对海军工作予以全盘否定。接着,他又派其亲信李作鹏等人到海军,拉帮结伙,扩充势力。

为了树立林彪在海军中的地位,李作鹏一伙对海军建军以来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否定,如“不突出政治”“技术第一”“单纯军事观点”等。在1965年海军党委会议上,他们秉承林彪指示,对海军主要领导同志进行攻击和污蔑。当时,张学思正在天津农村搞“四清”,他看了会议简报后,愤然不平地说:“海军是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成绩是主要的。他们把海军的工作说得一团漆黑,太不像话了!”

1966年春天,在海军党委召开的全会上,林彪一伙变本加厉,猖狂进行非组织活动,急不可待地夺取海军领导权,公然提出要撤换海军领导。张学思顶住林彪反党集团的压力,对林彪的两个死党及亲信的阴谋夺权活动,进行了面对面的揭露和斗争。会上,他拍案而起,十分尖锐、明确地指出:“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下,海军广大指战员发奋努力,成绩不容抹煞,海军建设不能否定!”“如果说海军主要领导同志有错误的话,首先要分清是‘延安还是‘西安。我就是‘延安!”林彪的死党和亲信心惊肉跳地私下议论说:“没想到他那么厉害,首先提出要抓我们黑帮。”在斗争的关键时刻,叶剑英代表中央军委来到海军,一针见血地指出林彪的死党及亲信是“黄袍加身”,搞地下活动,沉重地打击了他们的反动气焰。

张学思坚持党的原则,反对搞阴谋诡计,林彪反党集团对他怀恨在心。1965年,他们就妄图把张学思排挤出海军,受到了周总理的批评和制止。“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利用篡夺的一部分权力,加紧了对张学思的迫害。1967年7月初,林彪指使人给在海军的死党打电话说:“张学思在东北是反林彪的。”7月21日,叶群打电话向李作鹏打招呼:“张学思在东北时是反对林彪的,以前他和国民党有勾结。”李作鹏两天后搞出一份《关于张学思的严重问题》的材料,罗织了两条“罪状”:一是张学思在东北工作时,与彭真、林枫等关系很好,来海军后忠实地执行了资产阶级军事路线;二是张学思有特嫌。

7月24日,李作鹏及其亲信,阴谋炮制了一个陷害张学思的黑报告。但他们不敢按正常渠道将报告上送,而是偷偷摸摸地直送林彪和江青。

9月11日凌晨4点钟,张学思家里的电话突然响了,对方说:“你是张参谋长吗?要开个紧急会议,让你马上来。”张学思哪里知道这竟是一个精心密谋的电话,就在他接电话的时候,在海军第一招待所的一个房间里,林彪的亲信正坐镇指挥。张学思一走进招待所,几个陌生的人马上恶狠狠地围了上来。张学思看到这一切就都明白了。他昂着头,双目怒视,嗤之以鼻。张学思就这样被非法抓走了。但是,他们却无耻造谣,说张学思是“特务”,“正在发报时被抓住了”。

一个月后,张学思被提审时,察觉到林彪一伙要借诬陷他而达到诬陷、攻击周恩来的目的。为了挫败林彪一伙的阴谋,张学思不说假话,不出假证。他忍受着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给林彪一伙的“供词”竟是响铮铮的誓言:“为了案徇情编造事与实违,愿身殉共产主义万死如归。”

张学思不屈的斗争,使“专案组”一筹莫展,李作鹏气急败坏地对“专案组”成员说:“你们搞不出问题来,是不是还要把张学思请回来当参谋长?”

从此,张学思遭受到更残酷的摧残。1970年2月18日晚,他被送进医院,医生诊断其为全身播散性结核,肺原性心脏病,重度营养不良。周恩来得到消息后,立即指示抢救,无奈张学思已病入膏肓。5月29日,张学思含恨离世,享年54岁。临终前,他愤然疾书“恶魔缠身”4个大字,表达他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深恶痛绝。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国出逃,葬身戈壁,林彪反革命集团垮台了!张学思的夫人谢雪萍心潮难平,她决心向毛主席上书,为丈夫鸣冤!1972年4月27日,谢雪萍怀揣着呈毛主席的信,径直步行至中南海门口,含着泪恳请接待她的那位军人:“请你一定把这封信呈送给毛主席亲阅。”当时,毛泽东正亲自抓干部问题,这封信很快就转到了毛泽东的手中。4月30日夜,毛泽东读罢这封信,流下了眼泪。他对张玉凤说:“在延安的时候,我就认识了张学思,他是一位很进步的青年,长期接受革命培养。想不到,这么一位海军的干才,被他们活活整死了,可惜呀!”毛泽东当即批示:“送叶剑英同志阅处。”

叶剑英立即指示总政:“认真复查,以便正确处理。”1975年初,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了海军党委复查的结论。1975年4月8日,海军召开了为张学思平反、恢复名誉大会。4月19日,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张学思的骨灰盒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一室的正面。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读报参考》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林彪东北海军
晓褐蜻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我的海军之梦
大东北的春节
New Approach to Calculate the Unavailability of Identical Spares in Cold Spare Configuration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