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如何防止虚假新闻的产生
2016-04-21王祎
王祎
【摘 要】在当今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巨大压力下,新闻媒介由于不同原因而出现的新闻涉假现象对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作者从一线采访的经历对现今网络时代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防止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产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真实性 虚假新闻 网络时代
虚假新闻是指与真实发生事件的新闻要素(时间、地点、发生过程、人物、原因、结果等)不符合或者与客观细节有冲突的新闻报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与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出现,新闻信息呈现出爆炸式的几何增长态势,网络时代虚假新闻呈现上升态势,研究虚假新闻报道对于社会谣言治理以及新闻专业主义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假新闻涉假表现和原因
9月13日下午,网上疯传一组照片,照片上,一部自动扶梯的乘梯口明显缺失了一块扶梯踏板,扶梯好像张着一张黑乎乎的“大口”。照片说明为:这部自动扶梯位于新民市内的富源商厦,一名正在逛商场的女子由于感觉到电梯的异常响动逃离了扶梯,从而逃过一劫。由于图片及说明和7月26日发生在湖北荆州的“电梯吞人”事件颇为相似,这组照片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和议论。有微博报道,新民市富源商厦内一部自动扶梯发生运行故障,造成自动停梯,没有人在这起故障中受伤。
9月14日,本文作者随同沈阳市质监局工作人员来到新民市富源商厦,执法人员在调取现场录像并对电梯进行彻底检查后发现,这起故障和网上的新闻相差很大。记者调取监控显示,当时,商场内有两名女孩准备从二楼下到一楼,一名女孩选择从楼梯走了下去,另外一名本来想乘坐电梯的女孩在听到自动扶梯发出异常的响声后,迅速离开扶梯,改走楼梯下楼。
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检验室毕晓林表示,富源商厦这次电梯的故障是由于梯级的梯级轮在翻转过程中,梯级轮的轴承有一些损坏,导致梯级轮轴发生偏斜,受力不均造成梯级轮损坏。造成整个梯级的两个轮和后边的梯级链轮发生损坏,前梯级不能正常在轨道上运行,导致后边的梯级和前梯级发生相撞,导致扶梯滞留引起故障。探测器检测到电梯运行速度不正常后,扶梯自动停止运转。照片上的“大洞”是故障发生后,检修人员抽换扶梯踏板时拍摄的,并不是扶梯在运行中出现的。
记者采访后,对真实情况进行了报道,并对网上流传的假新闻进行了辟谣。
其实,新闻涉假存在多种表现:记者捏造、道听途说、不经证实地从论坛或者境外媒体转载消息,甚至把网友恶搞的帖子当作新闻发布,细节失实、数据不真实以及张冠李戴等,网上假新闻正是重灾区,作为主流媒体,有报道事实的责任,为此,辽宁交通广播新闻麻辣烫节目不定期推出谣言粉碎机,对虚假新闻尤其是网络传播比较广的新闻进行辟谣,跟进调查。
二、养生类医疗网络新闻成假新闻滋生地
记者通过量化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其中部分具有重合性,例如既有作者捏造的成分又存在道听途说的可能性。其中,养生类医疗网络新闻最为严重。
微信朋友圈盛传各种养生知识宣称能治疗癌症,有一些网络医疗媒体专门报道各种网络养生新闻。
今年38岁的王先生是沈阳一名白领,两年前,他因脚部红肿疼痛被查出痛风。从去年开始,微信朋友圈的养生新闻越来越多,凡有与养生有关的消息,朋友们都会转给他看。不少人不管看还是没看,都会先转发到朋友圈,有些人收藏的各种养生新闻数以百计。
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新闻内容多是研究普通食材的“药用价值”,往往语出惊人,颇有“神医”风范。这些新闻专治各种人类“疑难杂症”,连癌症、艾滋病都早已被他们攻克了。如“一杯开水治好百病”、“两头大蒜让你活一百岁”、“生姜堪比还魂药”、“最廉价的防癌方法”、“价值几十万的偏方”等,让普通的食材甚至开水都有了神奇的效果。
以一条 “柠檬能抗癌”的养生新闻为例,报道宣称——“柠檬会使水变成碱性水。热柠檬水能释放一种苦涩抗癌物质,这是在医药领域有效治疗癌症的最新发现。”这条新闻在朋友圈被转发了6800次,评论人数达到上万人。
记者调查发现,有四成的受访者说,曾在没有求证真实性的情况下,分享转载过养生新闻。有六成的受访者透露,他们看到这样的养生新闻,会照养生新闻的指导实践。不少受访者都强调,养生新闻“标题党”的问题很严重,动不动就是什么十大抗癌食品之类,他们就是被这样的标题所吸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营养科医师赵晴表示,对于这些养生新闻中的内容,她认为大多“不靠谱”,有些甚至是主观臆测,有一定的误导性。大多数养生健康类新闻缺乏科学依据,以点代面。比如,有些病如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终身服药,不可能只用几个药方就根除;比如,有些病已进入不可逆转阶段,只能保住没有被损伤的部分功能,不可能完全恢复。
在不少养生新闻中都提到吃普通的食物可以治疗癌症,让身体内蠢蠢欲动的癌细胞多多睡觉。有些癌症病人看到后纷纷效仿,不去治疗,而改吃所谓的抗癌食物,这种做法十分不可取。
现在,大众对养生的需求日益增加,一些养生谣言纷纷而起。这就需要权威和专业的声音占领养生领域,防止谣言钻空子。
这些养生新闻报道为何会在朋友圈里横行不止?记者调查发现,养生新闻背后暗藏利益推手,很多营销公司成为段子“发源地”,而根本目的是炒红企业微信号,让粉丝变成客户。在利益驱动下,经过专业的营销公司的包装推动,这些没有核实过的养生新闻最终在朋友圈里火了起来,并被迅速转发。
目前,良莠不齐的养生类医疗新闻泛滥成灾,不管在网络的哪个平台,没有明确出处的内容最好不要相信,不要盲目被这些微信营销所蒙蔽。
三、加强网络虚假新闻追责管理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媒体要讲导向,新媒体也要讲导向。防止网络时代虚假新闻的产生,需要记者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去伪存真,调查事件真相。互联网语境中,博人眼球的内容很容易“标题党化”,只会满足少数网民的低级趣味,社会影响很坏。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也有“公序良俗”,我国为遏制不实报道、虚假新闻,出台了各种规定。
2013年以来,国家对谣言的治理显现出纠治快速、处罚严厉的特点。9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可构成诽谤罪”。
《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同样明确规定:“新闻记者使用新闻记者证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得编发虚假报道,不得刊播虚假新闻,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违反规定将给予警告、罚款、吊销其新闻记者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原新闻出版总署专门下发了《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对新闻报道规范进行细化,规定新闻记者“严禁依据道听途说编写新闻或者虚构新闻细节,不得凭借主观猜测改变或者杜撰新闻事实,不得故意歪曲事实真相”。要求新闻机构坚持“三审三校”,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
新闻记者绝不能人云亦云,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应该“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表示,互联网也有“公序良俗”,网上不能发布虚假信息;转发信息时不可以添油加醋、歪曲原始信息。专家呼吁,法律人士推动,总有一天,网络新闻将处在阳光下,不再是灰色地带。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周伟.《媒体前沿报告—一个行业的变革全景和未来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报出版社。
[2]张海鹰 腾谦.《网络传播概论》,2001年5月第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