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广东某金银多金属矿区的应用
2016-04-21辛文林
■辛文林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广东广州510800)
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广东某金银多金属矿区的应用
■辛文林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广东广东广州510800)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精度磁法测量在广东某金银多金属矿区的应用效果,简要介绍勘查区地质特征和工作方法,圈定出高精度磁法测量△T异常区,然后总结异常特征及地质解释,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高精度磁法ΔT平面等值线图
1 勘查区地质概况
1.1 地层
勘查工作区地层较为简单,有震旦系、上白垩统和第四系。
震旦系(Z)为一套巨厚的浅海相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主要由变质砂岩、板岩、变余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千枚岩等组成。与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呈侵入接触关系,与白垩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总厚度较大,未见底。
上白垩统南雄群(K2)分为上下两部,下部(K21)为紫红色细砂岩、粗砂岩、砂砾岩、砾岩,分选性差,铁泥质、砂质胶结。与上伏上白垩统南雄群上部(K22)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呈沉积接触。
第四系(Q)为冲积层,主要由粉质粘土、砾砂、卵石等组成,厚度0.5~6m。
1.2 断裂构造
勘查区构造分布于区内西北部,主要为北东向断裂。
F1断裂:出露于明皮坑-出米石一带,为一构造破碎带,断裂产状为倾向165°,倾角84°,断裂构造充填物为硅化碎裂岩、角砾岩、梳状石英脉,硅质胶结。可见硅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等蚀变现象。断裂构造切穿震旦系、白垩系地层。
F2断裂:出露于泥梗附近,位于震旦系地层中,断裂构造充填物为灰白色,主要为硅化破碎带、硅化角砾岩、脉石英,可见有硅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等蚀变。
1.3 火山岩
勘查区火山活动强烈,晚白垩世到达了高峰,,其火山活动从强到弱,由喷发到溢流。岩层下部为熔结凝灰岩和英安岩,上部为流纹岩和黑曜岩。
表1 岩样磁化率测量记录表
2 岩石磁性参数统计
在日变观测站分别进行10个磁参数岩石物性样的测试,运用SM-30磁化率仪基本模式测量,每个标本测量三次,数据基本稳定取平均数值,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测量统计结果详见(表1)。
3 工作方法技术及图件编制
3.1 日变观测
本次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日变观测站选定于勘查区附近的油茶园里,在半径2m及高差0.5m范围内磁场变化小于2nT。日变观测仪器使用G856F-287号质子磁力仪,读数选择自动记录,时间间隔设置为10s。日变站所用磁力仪器稳定性较好,日变站观测时间始于早校观测前,结束于晚校观测之后。
3.2 正常场选择
日变观测站同时确定为正常场(基本场)位置。
依据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正常场选择原则,结合勘查区地质、磁场特征,经过综合分析,基点位置选定在日变观测站场地内,在半径2m及高差0.5m范围内磁场变化值小于2nT的条件下[1],经实地超过八小时持续测量测定,确定正常场(基本场)值为T0=46052 nT。
3.3 测量点观测
①测线布设采用规则测网,测线用地质罗盘确定方位,点距为40m,测点采用经检验校准后的手持便携式GPS测量,点位误差不超过图上1.25mm。
②每个测量点,测量不少于三次,在相互的数值相差不超过2nT时,存储数据。每天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始于早校对点的观测之前,终于晚校对观测之后[2]。
③整个勘查区工作探头高度1.5m(三个连接杆)和探头方位(南北)均保持了一致。
④在前后测点场值差异较大时,进行测量点前后加密观测,数据以手工记录方式抄记于野外记录簿中。
⑤遇极不稳定点、可疑点、畸变点和极值点,重新布置装置进行观测测量,必要时前后左右加密观测测量,在测线观测时出现场值变化较大及其它突变问题时与日变观测站技术人员联系。
3.4 ΔT平面等值线图
ΔT等值线平面图是为了反映磁异常的平面展布情况,将勘查区的磁法测量点ΔT值数据(各项改正完成后)采用局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法即克里格法对测量数据进行网格化。具体绘图在MAPGIS 6.7的“空间分析”模块中的“DTM分析”进行,采用MAPGIS 6.7软件绘制ΔT平面等值线,等值线间距设置为50nT,同时采用色谱表示磁异常的渐进变化,其色阶的选择按照色阶标准,异常由高到低,颜色由暖色到冷色过度渐变的原则确定。详见(图1)
4 磁场特征及分析推断
本次预查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果,根据异常幅值、形态及规模等要素共圈定高精度磁法测量△T异常区5个。Ⅰ号、Ⅱ号、Ⅲ号和Ⅳ号异常区分布在勘查区东北部呈北东向展布,Ⅴ号异常区则分布在勘查区东南角似蜂窝形态呈呈现。
(1)Ⅰ号异常区位于测区米福林场北部,处于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与紫红色熔结凝灰岩相接处的东北部,植被发育,基岩露头少。整体异常不连续,起伏变化较大,磁场强度一般为-600-800 nT,最低值为-5255 nT。
图1 ΔT平面等值线图
(2)Ⅱ号异常区大部位于测区龙潭山东南部,处于流纹岩与紫红色熔结凝灰岩相接处的东北部。磁场强度较Ⅰ号异常低,且异常起伏变化较大,不完全连续。磁场强度一般为-600-500 nT,最低值-2033 nT,最高值可达4610 nT。从岩样磁化率来看,熔结凝灰岩的磁化率整体上低于流纹岩的磁化率;并在流纹岩中(C4-5-68号点偏南70m)发现了黑曜质的流纹岩,此岩性磁性偏高,推断Ⅱ号异常区是由岩体造成的。
(3)Ⅲ号异常区位于测区坳背水库东北部,处于流纹岩与紫红色熔结凝灰岩相接处的东部,植被发育,基岩露头少。异常区面积大且较连续,异常幅值高,磁场强度一般为-600-600 nT。最低值-1125 nT,最高值2545 nT,特高值10023 nT。从地形地质图来看Ⅲ号异常区与Ⅱ号异常区被F3构造分开,且被F4构造穿插,推断Ⅲ号异常区由构造引起。
(4)Ⅳ号异常区位于测区和尚坑西部,地形相对较平缓,植被发育,基岩露头少。异常区面积小且连续,异常幅值较小,磁场强度一般为-200-0 nT。最低值-623 nT,最高值702 nT。
(5)Ⅴ号异常区位于测区的西南部,处于在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范围内出现的紫红色熔结凝灰岩与其相接处的南部。植被发育,基岩露头少。整体异常连续,起伏变化较小。
5 结论
利用高精度磁法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特性捕捉磁性矿物的磁场强度,可以有效对隐伏的浅地表矿体、岩体和断裂构造等进行推测,缩小找矿靶区。
(1)基本查明本勘查区地面磁异常的分布规律,认为磁异常为隐伏矿体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2)依据高精度磁法测量成果△T异常圈定,优选磁测Ⅱ号异常区域和Ⅲ号异常区域为重点勘查区。
[1]DZ/T 0071-93地面高精度磁法技术规程 [S].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93 (8).
[2]SY/T 5771-1995地面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S].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5(6).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6)-6-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