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南涧县红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16-04-21宗庆鑫
■宗庆鑫
(云南冶金集团盛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11)
云南省南涧县红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宗庆鑫
(云南冶金集团盛鑫源矿业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11)
云南省南涧县红星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麦初箐组上部。矿体均沿F1断层破碎带产出。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胶结粒状结构、镶嵌结构、斑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为主,次为条带状、斑杂状、细脉状及层纹状构造。矿体主要产于麦初箐组第四段地层中,呈脉状、细脉状产出,矿体围岩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碳质细砂岩夹黑色碳质页岩。蚀变有硅岩化、碳酸盐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其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通过分析,提出矿区下步找矿方向。
红星铅锌矿床地质概况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南涧县
0 概括
云南省南涧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南涧县红星铅锌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较大幅度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当地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矿区位于云南省大理南涧县无量乡和弥渡县牛街乡之间,为1/20万巍山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发现,2004年发现了原生矿体,2006年开始进行地质普查工作。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突显探矿投入严重滞后,矿产资源发生危机,急需加强找矿研究。
本文通过对红星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指明了今后的找矿方向。旨在为今后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扬子西缘多岛-弧-盆系、兰坪-思茅双向弧后-陆内盆地、兰坪-思茅中、新生代陆内盆地的东部,澜沧江大断裂与红河断裂的夹持地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三江成矿带之大理-景谷中、新生代铜钼金铅锌成矿带的北段。
区域内主要出露二叠系下统(P1)灰色板岩夹页岩,二叠系上统(P2)深灰色砂岩、板岩夹玄武岩、英安岩及煤线。三叠系上统麦初箐组(T3m)灰黑色砂岩、粉砂岩夹页岩、白云质砂岩,侏罗系下统漾江组(J1y)紫红色泥岩、灰质泥岩夹砂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J2h1)紫红色泥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砂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上段(J2h2)灰绿色、紫红色泥岩、泥灰岩,局部含石膏。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J3b)紫红色泥岩夹少量砂岩。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灰白色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上段(K1j2)紫红色泥岩、粉砂岩。白垩系上统南新组下段(K2n1)紫红色砂岩、砾岩夹泥岩。白垩系上统南新组上段(K2n2)紫红色泥岩、砂岩,偶夹含砾粗砂岩。
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受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的影响,区内北北西向构造发育,旧村背斜、大鱼塘背斜、哀牢山断裂、牛街断裂、石垭口弧形断裂为区内骨干断裂。此外,尚有一系列与骨干断裂呈“入”字型相交的东西向构造,形成了牛街断裂-石垭口弧形断裂逐级控带、控岩、控矿的北西向构造格局。
据物探重力测量资料,经南涧一带到滇中地区其布格重力等异常线呈东西走向,且梯度变化比较平缓,说明下面有东西向基底隆起存在,且有一东西向推测基底断裂于金宝山矿区附近通过。如图1。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三叠统麦初箐组上部。矿体均沿F1断层破碎带产出。在矿区已圈定3个脉状矿体,矿体特征如下:
2.1.1 V1号矿体
分布在测区南部,发来昌寨子东。矿体由TC1、TC2、LD4、LD5、LD6、PD1、PD3等工程控制,控制矿体走向长420m,矿体平均厚度1.42m,含铅平均品位2.94%,含锌平均品位10.50%;矿体产出于F1矿化破碎带中,产状2510∠590,矿体呈脉状、细脉侵染状、网脉状产出,含锌品位较高,主要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脉石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
2.1.2 V2号矿体
分布在测区中部,二自苴村东边。矿体由LD1、LD2、QJ1、TC4、PD2等工程控制,控制走向长330m,矿体平均厚度1.47m,铅平均品位6.85%,锌平均品位9.26%,矿体产于F1矿化破碎带中段,产状2460∠560呈透镜状产出,矿石为细脉状、浸染状,块状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破碎角砾多为砂质白云岩、粉砂岩,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铅锌品位较富。
2.1.3 V3号矿体
分布在测区北部,二自苴村东北方向处。矿体由TC5、QJ2、LD3、TC7等工程控制,控制矿体走向长320m,矿体平均厚度1.23m,铅平均品位6.02%,锌平均品位3.96%。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出,产状240°∠49°,矿石呈细脉状、星点浸染状,局部可见块状产出,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重晶石。
以上三个矿体分别产出于NWW走向的F1断裂破碎带之南部、中部和北部。由南至北,锌品位逐步降低,铅品位略有提高。与矿体中铅由深至浅逐渐升高,锌品位正好相反情况类似,复合铅锌矿床分带特征。
2.2 矿石物质成分
2.2.1 矿石矿物成分
(1)矿石矿物:本区矿石矿物组成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有闪锌矿、方铅矿,次为黄铁矿,次生矿物有菱锌矿、白铅矿、铅钒、褐铁矿、异极矿等。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如下:
闪锌矿:浅棕至暗棕色为主,多呈它形粒状,部份呈半自形粒状,粒度较粗,一般0.10~3.00毫米,与方铅矿、方解石、石英等共生。
方铅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部份呈它形粒状,粒径一般为0.12~0.75毫米,与闪锌矿、石英有共生包裹关系。
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细粒状或团斑状、斑杂状,一般小于0.18毫米,常与闪锌矿、方铅矿伴生。
(2)脉石矿物:以白云石为主,次为方解石、石英及重晶石、磷灰石、游离炭、胶磷矿、高岭石等。
2.2.2 矿石化学成分
(1)矿石主要有益元素:Pb、Zn、Pb单样最高品位为13.24%,平均4.54%;Zn单样最高品位为16.14%,平均6.89%。
(2)伴生有益元素:Ag、Cd、Ge、Ga、In等。Ag品位228g/t,主要呈含Ag的独立矿物嵌布在方铅矿中,闪锌矿中含Ag较低;Cd、Ge、Ga、In等组分在闪锌矿石中具有一定含量,在浮选时主要进入锌精矿中。
(3)伴生有害组分:Sb0.6%,As0.04%,Fe0.42%,SiO2、Al2O3、MgO、CaCO3等有害杂质,其中SiO2、MgO、CaF2超过质量标准,其余有害杂质不超标。而MgO是白云岩的主要物质组分,SiO2主要为石英、玉髓,呈自形——它形晶粒状、隐晶质,梳状充填于白云石颗粒之间,CaF2主要呈独立矿物萤石的形式存在,与闪锌矿、白铅矿等有用矿物紧密伴生并包裹。
2.3 矿石组构
2.3.1 矿石结构
矿石结构主要有粒状结构、胶结粒状结构、镶嵌结构、斑状结构等。
粒状结构:铅锌矿物呈不规则粒状、半自形粒状,粒径0.05~0.75毫米,聚合成团块或分布于白云石颗粒间,有时分布于硅质脉和方解石脉边缘,为极普遍的矿石结构。
随着国家和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程的实施,山东省地下水长期监测点密度达到了0.98个/100km2,站网布局得到有效优化完善,监测范围覆盖全省17个市、涵盖3大水文地质区(表1)和14个亚区,控制面积达15万km2,加强了对地下水超采漏斗区、地面沉降中—强发育区、岩溶塌陷易发区、大中型水源地等重点地区的监测能力,基本实现了“区域控制和重点监测相结合”监测目的,地下水监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省17市地下水监测点分布见图2,国家和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程实施前后监测站网布局情况见图3和图4。
胶结粒状结构:铅锌矿物呈不规则状粒状,粒径0.01~0.5毫米,被铁质、硅质、磷灰石、白云石所胶结。
镶嵌结构:铅锌矿物呈不规则状颗粒与白云石镶嵌在一起。
斑状结构:铅锌矿物呈粒状和斑状、不规则状出现于白云岩和硅质白云岩中,铅锌矿物斑晶可达0.5~1.2厘米。
2.3.2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为主,次为条带状、斑杂状、细脉状及层纹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矿物呈不规则粒状、散点状、细脉状浸染于白云岩中。
细脉浸染构造:闪锌矿、少量方铅矿与白云石呈浸染状紧密堆积,岩石砾径可达5厘米,呈棱角状,在矿体中的富矿地段较为常见。
细脉状构造:铅锌矿物沿层面或沿白云石、方解石细脉边缘交代呈脉状产出。
2.4 矿石类型
2.4.1 矿石的自然类型
矿石自然类型按矿化主元素铅、锌的含量划分为铅锌共生矿石。
按赋矿岩性划分,以白云岩型为主,少量石英方解石型、石英型、方解石型等。
按矿石结构、构造划分,以浸染状、角砾状为主,其次为条带状、块状,偶见层纹状、细脉状矿石。在浸染状矿石中可细分为稀疏浸染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稠密浸染状矿石等亚类。
2.4.2 矿石的工业类型
本次圈定的矿体,矿石工业类型为产于围岩中的破碎带型的脉状矿体。地表可见零星分布的氧化矿,氧化程度极低,其下全为硫化矿石,无需进行三带划分。
2.5 矿体围岩
2.5.1 矿体(层)顶、底板地层的地质特征
工业矿体主要产于麦初箐组第四段地层中,矿体围岩为灰黑色中厚层状碳质细砂岩夹黑色碳质页岩。顶矿层顶底板岩石及夹石均有不同程度的重结晶、白云石化、硅化等蚀变现象。矿石与围岩呈渐变过渡,矿体靠化学分析成果来圈定。在矿体中,当有用组分低于边界品位而厚度又大于2米时,则圈为夹石,二者在岩性上无明显差别。在矿体内,夹石虽较少,但对矿体完整性仍有影响。
2.5.2 围岩蚀变
矿区主要围岩蚀变类型是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石英化、萤石化。区内近矿围岩蚀变特征为硅化围岩中白云石的重结晶往往是蚀变前锋,标志成矿热液活动的趋向;白云石-石英-萤石-重晶石、表生褐铁矿化往往是矿体的存在部位,其强弱程度与矿化富集呈正相关。围岩蚀变特征对寻找和追索矿体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6 矿化富集规律
(1)滇西“歹”字型构造体系控制了铅银矿带的展布。在牛街断裂-石垭口弧形断裂夹持地带,含矿热液沿构造上升,在碳质砂岩的裂隙、破碎带等有利部位富集,红星铅银矿体赋存于F1两侧的破碎带中。
(2)矿体呈脉状、细脉状产出,围岩蚀变有硅岩化、碳酸盐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
3 成矿条件
根据铅锌矿体呈脉状、透镜状沿构造破碎带产出,与围岩呈充填交代方式,矿体形态产状明显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围岩蚀变有重结晶、硅化、白云石化、萤石化等,据同类型铅锌矿床铅硫同位素测定表明,硫质主要来源于围岩的渗滤作用;铅同位素H-H法规年龄分析,即热液成矿期大约属印支晚期;成矿温度为230℃,属中低温范围。初步认为其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床。
4 找矿方向
(1)三叠系麦初箐组(T3m4)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碳质细砂岩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2)F1断层上、下盘,东西向、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是赋存矿体的有利空间。
(3)硅化、碳酸盐化石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4)在矿区南部麦地坪断裂一带,有与本区矿带相似的成矿条件,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1]李文昌,潘桂棠等。2010年。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 [M]。北京,地质出版社。
[2]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巍山幅[M]。
[3]朱成男,任允文。1983年。从重力异常看三江地区的地壳构造轮廓 [J]。云南地质,1983(03)。
[4]王生伟等。云南金宝山铂钯矿床铂族元素地球化学及找矿意义 [J]。矿床地质,2012(12),1259-1276。
P61[文献码]B
1000-405X(2016)-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