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一种文化
2016-04-20张重光
张重光
要不是女儿自作主张为我和妻子办妥了跟团去美国旅游的一切手续,我这辈子大概很难下决心平均一个人花两三万块钱去美国作十多天的走马观花游的。那基本上就是,乘车,屁颠屁颠两三个小时,下车,上洗手间;然后屁颠屁颠两三个小时,拍照;再屁颠屁颠两三个小时,吃饭;接着再上车,屁颠屁颠……如果说有一种扛着背囊的旅游者叫背包族,那么我们这群整天坐车里的游客就只能叫“屁颠族”了。
然而,还是值得。
无论是沸反盈天、犹如千军万马从天而降的尼亚拉加大瀑布,还是被硫磺泉熏染成图案斑斓的黄石公园大棱镜湖;无论爬满青藤的普林斯顿大学,还是金碧辉煌、极尽奢华的拉斯维加斯赌城;天上地下,人文娱乐,都称得极品,开了眼界。
其次是一些中途停留或过夜的城市的住宅小区,除了一栋栋普普通通的住宅,剩下的也许就只有蓝天白云、洁净的街道与绿色的草坪了。
这样的日子,优雅是肯定的。慢条斯理,不急不躁,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作为“屁颠族”,这回看得最多的自然就是车窗外的风景了。除了一望无际的不见土壤裸露的草坪,还有无数奔跑在高速路上的车,无论大车小车,载人还是运货,一个个中规中矩,各行其道;每到丁字路口,不管有车没车,有人没人,必先停车,留够时间,然后启动。即便交汇的对方比自己晚到,也尽量礼让。
如此优雅,从容不迫,常叫我心里嘀咕:他们难道就没有“时间紧,任务重”这一说吗?
由此我相信,国人出国,一般不会吃亏,总能领先一步,占得先机。
不过,这回游美的十几天行程中,还真没见国人与西人遭遇时有过什么“抢占先机”的举止;相反,国人都很节制,还经常伸出手示意对方“先请”,并说一声“Please”。
很快我也发现,只要国人在一起,看到对方也是黄皮肤,大家便省却了很多“繁文缛节”,一个个故态复萌。
原以为到达文明的彼岸不是太难的一件事,不就是学会忍一忍吗?忍就意味着等待,等待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何乐而不忍?
然而事实证明强忍不等于等待,能忍一时的人,不等于就是乐于等待的人。
等待是一种文化,骨子里浸润着优雅与高贵;而强忍的人,动不动就会面目全非、原形毕露。
书法家林散之说“字有百病,唯俗难医”。人也一样,最难治愈的也就是一个字:“俗”。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杨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