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破厄难自成熟
2016-04-20高伟懿
高伟懿
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
有一个人,他用锐利的笔锋,预言上帝死后世界的荒谬,树立起人类精神的丰碑;有一个人,他用原罪的目光,透视人行为和意志的深层罪恶,唱出生命的绝响;有一个人,他用饱尝痛苦的心灵,将眼泪化作一串串沉重的文字,讴歌尘世的真理与正义。他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个人道主义的救世者。
人如蝶蛹,只有长久经历苦难的沉淀与深沉的探索,才能冲破黑暗走向成熟。尼采说:“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陀氏的一生,就是对这种成熟之路的最好诠释。
18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俄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缺乏父爱的他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漂泊者,在充满着堕落、欲望与压迫的人间找不到培育善之种的土壤。穷极一生,他都在思考:当一个人被无情地抛到一个充满荒谬的世界上时,他应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他苦苦思索,彻夜难眠。1848年大革命的失败,以及当时欧洲普遍的失望情绪触动了他充满悲悯与爱意的灵魂,使他找寻到一条出路:用道德上的感化带来人类福祉。《白夜》中,他以对内心纯真的人物和自我牺牲的爱情的描写来传递这种思想。可纯道德的力量不仅没能拯救人民,反而导致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六年后,饱尝人性罪恶之苦、身心俱疲的陀氏离开鄂木斯克监狱,他不再相信道德,并说:“人之所以为人,就是要相互折磨。”他借此完成对自我与人类的双重否定。《罪与罚》中,聪明正直而善良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因社会不平的逼迫走上犯罪之路,在良知的考问下陷入痛苦的挣扎中却无法解脱,直到他被索尼娅——这一拥有虔诚信仰的人类受难者征服。因为信仰上帝,她能够在尊严被践踏到极点时依然保持心灵的纯洁高贵。以至于后来拉斯柯尔尼科夫跪在她脚下,说:“我不是向你膜拜,我是向人类一切痛苦膜拜。”在索尼娅的影响下,他终于认识到:唯有相信永恒的真理与正义。
书中,陀氏憎恶、谴责、诅咒那个歪曲、扼杀人性的畸形社会和极端利己主义思想,对罪恶的终结不抱希望,他坚信“人神”之恶正主宰着一个时代,认为“理性从来就不能确定善与恶,甚至也分辨不出善与恶。”因此,他放弃道德,转而宣称“没有信仰就是罪”。
然而,上帝也无法解决社会的痈疽。直到1878年,一场震惊全俄的枪击案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女革命党人查苏利奇枪杀了臭名昭著的彼得堡市长特列波夫,并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决不能让这个残酷凌辱人类个性的人逍遥法外……举起手向一个人开枪——这是可怕的,但我意识到,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正是这句人对自由平等执着追求、对罪恶冷酷绝不容忍的至上宣言,使陀氏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善良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绝迹。
不久,《卡拉马佐夫兄弟》问世,他在书中勇于深入黑暗深渊采撷早已腐化的心灵,剖开来解构给人看。他用最悲恸的语调诉说人类堕落史,实现了真正的思想蜕变,接触到一个至高的境界。他不再为已有的恶难过,而是转向探索挖掘人性固有的善,以自身灵魂孕育出善之花朵,愿意“直面力量和性命的源泉死去”,树立起一种全新的、超越理性王国与纯粹宗教的人道主义信仰!
余光中认为,成熟是在超脱尘世与羁留人间之间的平衡。契诃夫则说:“生活是恼人的牢笼,一个有思想的人成熟时,就不得不感到他被关在一个无从逃脱的牢笼里。”可见,真正的成熟,不是从个人浮生中窥得一星半点真理后冲破牢笼的超然物外,而是根植于人类的伟大实践,以唤醒全部人性与良知的甘受羁绊,正如陀氏所说:“死在人们和绿叶之间,我会舒坦些。”
如今,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眠于他亲手培育的人道主义之树上,成熟的思想绽放出永恒的光芒。他因成熟而伟大,成熟因他而被赋予了人道主义新意义。
指导教师 梁娟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