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清韵《瓣香阁词》简论

2016-04-20侯丽芬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侯丽芬

【摘 要】刘清韵是古代女性词一大家。《瓣香阁词》共收录刘清韵词作八十余首,基本可以体现清韵词的全貌。其题材广泛,因涉及面不同,各有异彩,自生境界。

【关键词】刘清韵;《瓣香阁词》;女性词家

刘清韵(1842-1915),字古香,江苏东海人,平生在文学上著述非常丰富。作为古代戏曲创作数量最多、成就也最为突出的女性曲家,以《小蓬莱仙馆传奇》十种名扬于世。“能为曲者方能为词”,这位曲家所作诗词亦是清新飘逸,挥洒有致,言辞间透出超凡之气,自成一格。俞樾在《刘古香女史诗序》中也赞赏她“所为诗词,于花红玉白之中,有风逸烟高之致” ①。今人对其戏曲创作关注最高,其诗词则评述较少。

一、述说日常生活的闲情逸致,表现女性特有的感情、思绪

这类作品擅于造景咏物,清俊绮丽,自生境界,最能体现清韵词的女性特质。与古代很多名媛才女那样,在雅词中最能彰显其文学才华,清韵词处处可显示女子独有的淡淡情思和雅致闲适。其早年词作《前调·晓妆》:②“迷离花影珠帘透,萦回香缕喷金兽。春困起来迟,纱窗日影移,玉钗斜压鬓,轻拂菱花镜。不识我和他,丰神谁胜些。”既是逼真的生活写照,如在眼前,在词人的精心刻画下又添了几分情趣。又如《点绛唇》:“斜倚银屏,香消酒醒三更后,霜浓花瘦。淡月疏帘透,猛剔兰红,清影还相守。吟怀凑,推敲难就,且耐寒侵袖。”随处可见词家对于生活精细生动的把握。这类词作大都清新明丽,长于写景,词人笔下的光景有一种洗尽铅华、远离尘土的脱俗意味。再看这首:“清绝,清绝,空际一丸冷月。深宵影转朱栏,惊我罗帷梦残。残梦,残梦,恰值暗香浮动。”(《转应曲》)词作中的景物的特点,即景中情淡甚而景中无情,这反映女作家期间生活的清逸、心境的明净。与历代女性词人相比较,这种平和雅丽的风格可以说是别出境界的。刘清韵在诗词中多次写到其家乡海州的山水风光,所谓“回忆故园风景好,远山如黛簇青螺”、“岚光一抹山无恙,更相连余霞散彩,水天磨荡”,可以说家乡山海散朗、灵秀,当对清韵才情之生发有很大影响。

同时,清韵词又并不存在对生活气味的缺失,词家对周遭环境的感受相当敏感和细腻,随天时变化带来的心境时时细微地表现出来,淡雅的生活气息中见鲜丽,比如以下数阕,或写春来、春在、春去,或写夏时盛景:“如丝细雨淫香泥,庭莎绿渐齐。湘帘斜日影萋萋,芳衾梦未离。 莺语滑,燕声低,春情故故提。家山回首白云迷,花明夕照西。”(《碧桃春·春思》)或写秋冬之兴味:“无言静依栏杆,怯清孱,似水罗衫,争禁露风寒。尘海内,共明月,异悲叹。顿悟一切,如是可参观。”(《秋夜月·八月初九日即事偶成》)试做比较以下一阙,一为春喜带愁,一为秋意有喜,又都意绪流连:“无端搅得梦魂摇,窗外潇潇,帘外潇潇。病怀琐碎怯长宵。更也迢迢,漏也迢迢。 残书欲捡又重抛。灯影红消,再迟半月是花朝。春上花稍,愁褪眉稍。”(《一剪梅·春夜听雨》)

因此,占了很大篇幅的这部分作品,可以说体现了清韵词的整体风貌。清韵词也常吟咏花草,各抒称心之言,微有寄托。词人借物言志,以抒写其绸缪之旨,用事典雅,可以说是古调之中出新意。个中风华掩映,专以笔传女词人的才情、思致:“翠叶摇风锁淡烟,秋来清课为君添。花神似鉴吟诗苦,持赠天然碧绮饯。列向闲庭里,长短凭侬取次拈。”(《抛球乐·芭蕉》)

二、书写与家人、亲朋好友的至亲至诚之情,感人至深

清韵姐弟共五人,作家排行第三,“人以孝绰三妹比之”,她也自称“刘三妹”。长姊嫁吴氏,早殁。四妹嫁在灌云,清韵有诗叙思念之情。弟立斋,与作家常有诗作往来,早逝,作家时常作诗怀念之,晚年常言及“五桂剩双条”。清韵与父母姐弟感情深厚,其乡土之思,亲情之念,遥寄乡情,“百感莫交至”,在诗词作品中多有体现。此部分作品抒写至真之时颇多伤乱之语,均以词人之性情结攒而成,无一不从肺腑流出,然又不失敦厚温柔之致。

某些作品写词人亲人零落、境况孤渺,读来让人神伤,感同身受,如:“刚际五十平头,冷吟闲诵,自守非藏拙。悟到水流花放境,一片天机活泼。是是非非,然然否否,浮世谁圆觉。故吾今我,举头笑望明月。”(《百字令·辛卯九月十九日五十感怀》)刘清韵与丈夫钱梅坡婚姻如意,曾筑小蓬莱仙馆以吟咏酬唱,《小蓬莱传奇》卷首均标明“古僮钱梅坡香岩校订”。刘清韵对丈夫人格颇为赞赏,又说“来归外子梅坡,又以笔墨相怜重,人生遭际,可云无憾”,可见感情深厚。相关词作屡有言及。光绪十五年(乙丑),刘清韵时年四十八岁,其夫钱梅坡纳妾得子,她由衷表达了喜悦之感,“生平缺陷,皆有人代补”,理解若斯。“莲漏正迢迢,灯影红绡,东风时送雨潇潇,若使愁人当此际,争不魂消。 滴柳梅梢,又扑窗绡,棋枰闲对破无聊。冷逼绣衾慵入梦,辜负良宵。”《卖花声·春夜同外子梅坡听雨》清韵词作写与师友交游情况,交往情深,尤其是和丹原师的师生友谊,“曾共绛帷称弟子,热心香久为南丰祷”。这在很多诗词中均有体现。可以看到,一方面作家言辞恳切地表白自己坚定的创作决心,感叹自己“韶华迟暮”“已恨十年误”,一方面又表露了焦灼的求名意识,恐怕“负瑶册相期千古”。丹原本是与清韵先后师从王诩,后游学扬州,才名益彰,至清韵以师称之,两人互敬互重、关系默契。

三、论词词、论人物词、论文学词是刘清韵词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

作家对前代作品、任务品评一番,饱含作家个人经过创作实践洗练的文学思想,均可以看作是文学评论性质的精研之语,很有价值。《南歌子·观李易安小像》已较为人熟知:“一代词人冠,三生慧业编。吞云嚼雪思清妍。恰怪柔情,幽绪太缠绵。雾縠轻笼体,长蛾淡扫烟。红尘无计挽神仙。幸有丹青,留住影蹁跹”。其余亦摘其要者录于此:“披词想见人如玉,低鬓鬟鸦,静掩窗纱。万缕幽怀寄管花,红尘小谪应难住。梦也先耶,一现昙华,恰怪天公太忍些。”(《罗敷媚·读紫薇轩词钞吊庄兰佩》)

女词家也有不少感世伤时的作品,杨古酝在《瓣香阁词·后跋》中说:“至其诗词,清酸悲壮”,盖指这类词作。很有代表性的《念奴娇》三阙记述女作家“感时事之纷纭,怅乡园之暌隔”的心情,其一写:“凭栏遥望,尽山川城廓,迂回盘折。屈指几多兴废事,都付烟云明灭。未缺金瓯,屡倾铜柱,此恨心空切。西征慷慨,何时重见豪杰。回首海上,哀鸿飞来无际,到耳声凄咽。触起茫茫身世感,也叹关山难涉。故国波涛,异乡风雨,厄我无分别。等高题壁,箫声吴氏吹彻。”这年刘清韵五十六岁,一位大多生活只限于闺阁、从未接触政治的女性,能与当时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士一样,为国事飘零而疾首凄切,实在难得可贵。

总的来说,《瓣香阁词》显示刘清韵词的成就是相当高的,其意义又不止于女性词史上,刘清韵身兼曲家与词家的特殊身份,无疑是考察词曲关系、词之曲化和曲之词化等问题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