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怡然自得,蕴含哲理

2016-04-20王姣

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白蝴蝶林清玄生机

王姣

【作者简介】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195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精彩段落】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惊叹而感动,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我看到他们拿出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废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到,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丧,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恐怕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以及无常、孤寂的美吧!

——林清玄《海边的白蝴蝶》

【文章导读】

林清玄的作品选材广泛。以简约的文字包容万物:从花草树木写到淡云清风,从自然宇宙写到人生社会,无不透射着亲和的力量,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在恬淡自然中将深刻的哲理融合、渗透,如一道山泉,缓缓地流向我们的心中,引发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

【精读感悟】

这篇数千字的短文结构并不复杂,以夹叙夹议的写法,以朴素、自然、流畅的散文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生活的智慧。

文章结构简单,叙事自然。作者开篇就以叙事的语气交代引起他深思的一件事:朋友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惊叹而感动”,忽视了“白净绵长的沙滩”。此情此景作者不禁疑惑:“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丧,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紧接着,作者就对自己的疑问进行了解答:“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为了更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又用轻灵的美妙语言叙述形成白蝶错感的过程以及回家的反思。在夹叙夹议中营造的清新空灵的意境,引人深思。

语言蕴含精妙深厚的哲理。作者将对生活现象的感触和深度思考真诚地传递给我们,启人心智,授人哲理。当发现那翩然飞舞的白蝴蝶不过是在风中飘飞的垃圾纸片时,心中美好的期待瞬间成空,这该是一种怎样的失落和沮(jǔ)丧呢?而此时作者却理性地得出结论,巧妙地交代了本文的主旨:“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多么经典,多么睿智。的确,“我们美的感应,与其说来自视觉,还不如说来自想像”, 当作者看到垃圾纸片在海上飞时会把它认为成是白蝴蝶在海上飞,也是由于两者看起来相同,而差异则是想像。生活里,把纸片看成白蝴蝶的事难道没有吗? “好朋友原来都是白蝴蝶,在断交反目时,才看清是纸片。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在对山看不清楚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真相往往是无情的,表面现象所呈现的,与本质也许差之千里。只有作者这样善于理性的思考才会有文中深度体验。

故事没有结局,却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尤其文尾那体现了两种人生价值观的语句更为精妙:“你信!恭喜你,你是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你不信?也恭喜你,你是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作者并没有倡导读者发现真相,因为,无论是美丽的虚像还是无情的真相,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一部分。有时需要你奋勇向前,看到本质,而有时享受短暂的快乐,静观其变,顺其自然却是最好的选择。

这篇充满理性闪耀智慧的文章,是读者与睿智的大师跨越时空的交流,聆听他们智解人生真谛的如珠妙语,品读他们辛酸苦甜的丰富人生,必然会引发我们对人生情感的探讨。

【互动思考】

生活中有什么事会引起你的理性思考,请试着写一写。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蝴蝶林清玄生机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让阳台焕发生机
生机暗涌
飘飞的白蝴蝶
林清玄不平凡的人生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林清玄:我30岁后才想明白的事
活在当下
“恰如其分”蕴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