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及心理教育研究
2016-04-20杨涛明
杨涛明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教育教学经验,以学困生为主体进行研究,从分析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入手,积极寻求对策,阐述了学困生的心理与教育研究。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心理;教育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之重。特别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怎样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我们身边,每每都能看到因为课上内容不懂而哀声叹气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心灰意冷的学生……此种现象,若任由其发展,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而且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对于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鉴于此,我们立足教育实际,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探讨解决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的对策,做足、做好学困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一、概念界定
有资料显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曾对“学习困难学生”做了如下解释:
1.学习成绩长期稳定的达不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水平是学习困难学生显著而主要的标志。
2.学习困难学生身心发育处于正常范围之中。
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使有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水平可能偏低,但仍属于正常范围内。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过程也是正常的,学习困难学生心理机能不足、发展不平衡,并未达到病态程度。
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身因素的制约,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等等。综合起来就是内因和外因。哲学上讲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外因和内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一)内部因素
形成学困生的内因有很多,诸如遗传、自身条件、学习方法不得当等等。
1.由遗传、自身条件等引发心理障碍。(1)智力欠缺:有一部分学生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对于知识不能变通;即使他们愿意努力学,但结果往往是在学习上花的时间比其他的学生多,而成绩却远远不如他们,在学习上处于持续困难的状态。久而久之变为学困生。(2)不自信: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缺少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心理障碍,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2.学习习惯与方法不得当。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纵使我们讲台上如何充满激情的演讲,都不及窗外飞过一只麻雀的诱惑力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更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只是一味的依赖老师获取知识。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纵使预习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课上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惯用的方法就是生搬硬套,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课后作业既没有质也没有量,课下更不会主动复习,此种学习习惯与方法着实令人堪忧,学困生也就由此而生。
(二)外部因素
形成学困生的外部因素也很多,诸如学校、家庭、社会因素等等。
1.学校因素。现在很多学校教师都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虽然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但是在对待学困生的教育时,由于缺乏经验以及科学的方法,往往就会事倍功半。现在倡导分层教学,但是面对班内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教师还是一套教学目标,一套教学模式,一套评价标准,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试卷上满满的差号只会助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只会使学困生的队伍更加壮大。
2.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通过对学困生家庭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没有较为稳定的收入,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还有部分是单亲家庭或再组合家庭,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持观望态度;还有的家长忙于赚钱,孩子回到家,家长不管不问,置之不理,有些家长甚至会代替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助长了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三、做好学困生的心理教育疏通工作
1.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的课程很多很全面,所有课程的老师在设置课时均要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现有知识水平,兼顾到教材中内含的心理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学的教育作用,培养学困生的自强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很多学困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们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整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中学历史有关于从抗日战争胜利到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系列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起来较吃力,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这时候我们不妨换种学习方式,采用影片欣赏的方法,推荐的影片是《建国大业》,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放给学生看,相信第二天的历史课一定上的游刃有余。教师因生而异,对症下药,让所有的学生都“吃得了”、“吃得饱”、“吃得好”。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有了成就感,也就不再会有厌学的情绪。
2.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有益学困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一定要运用好家长委员会,搭建好家庭、学校的桥梁。学校定期召集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了解情况。家长代表将众家长反映的情况报给学校,学校根据学困生的家庭表现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定期回访,查看效果。比如有位学困生是单亲家庭,母亲为了供其上学早出晚归,很是辛苦,学生自认为帮不上忙很苦恼,无心学习,当家长委员会反映了此情况后,学校立即给这位同学设立了勤工助学岗,让其自食其力,既减轻了母亲的负担,又得到了锻炼,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此外,我们知道写作是学生的弱项,通过校园论坛这一板块,学生可以留言咨询,可以向老师讲述一些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可以要求老师帮忙辅导,这样,我们既了解了学生,又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写得多了,老师帮忙改的多了,暴漏出来的问题自然就会越来越少。再者,我们可以在网上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精品课程,比如说老师讲的优质课,老师对教材中重、难点的解读,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学习。种种举措都可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学习起来会更加的有动力。
参考文献:
[1]关爱梅.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及对策探讨.科技致富向导,2009.12
[2]吴高志.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9月.B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