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

2016-04-20陈州文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技工学校新生

陈州文

摘要:由于学校环境、文化基础、心理因素和个性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技工学校新生在适应学校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因而学校适应是技工学校新生在进入技校所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分析了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存在的问题,论述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技工学校应对新生学校适应的五策略。

关键词: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性

我们把技工学校一年级的学生称为新生。他们从中学校园进入技工学校,所面对的学校管理制度、教育环境、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尚未完全成熟。面对新的学校环境、新的生活,在生活方式、学习、心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新生能否尽快适应技工学校的环境、学习和生活,不仅会直接影响其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调查研究表明,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所面临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活方面:对于大多数的技工学校新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第一次远离自己所熟悉的环境而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很多技工学校新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新环境能力弱。在进入技工学校之前,缺乏独立的生活经验,在家庭因素的限制下,他们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家长、班主任几乎控制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而技工学校环境相对宽松,新生深深体会到了离开父母和老师束缚的自由。同时,学校生活又需要自己独立地承担,失去了臂膀的呵护,不少新生由于缺乏自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不强,心理准备不足,感到无助和力不从心,不会管理和安排时间,不会独立做事,不善于融于新的集体,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不愿主动与师长交往,对管理环境不适应,难以适应技工学校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要求,由于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生活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无助与矛盾,因而难以适应技工学校的生活。二是学习方面: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习惯于被动接受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在学习上还一时难以适应技工学校的学习方式。比如,部分学生感觉专业课程多、课程的内容太难太抽象、每门课程的内容多、老师讲课进度快,不适应技工学校教师的讲课方法,不善于自主学习,不善于做笔记,不善于科学的支配和管理时间,缺乏自制能力、自学能力和计划能力等,导致学习效果欠佳。还有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技工学校突然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致使学习动机缺失。学习上的压力会转化为精神上的紧张,导致自信心下降,产生失落感,出现迷茫、抑郁和自我否定情绪;学习动机的缺失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丧失、学习兴趣下降,无聊和空虚。在学习发展方面表现的特点是主体性不突出,不适应技校学习而迷茫。三是心理方面:原有的心理平衡机制被打破,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建立。新生对新鲜事物反应敏感,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已从少年时代的记忆优势向思维优势过渡,自我控制能力也比少年时代增强;精力充沛,神经系统发达,新陈代谢旺盛,骨骼、肌肉发展迅速,开始注意自身的形象与风度。随着见识的开阔,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他们原有的心理平衡机制被打破,新的平衡机制尚未建立,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矛盾。他们富于幻想,对理想中的学校生活期望值往往很高,喜欢把理想中的学校与现实中的学校对比,面对现实的学校生活时常常产生心理落差,或者不愿正视现实中的学校生活;心理不适应,许多新生感到在智力和能力等方面不如他人,往往会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这些心理矛盾或变化促使新生情绪波动大,情感表现不稳定,或者自负,或者时常受到失落感、自卑感的困扰。四是人际交往方面:由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面临着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新构建,人际关系的变迁会给个体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的重构则需要对人的了解与认识,同学之间表面的和谐与融洽往往会让新生更加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冷漠,心理距离的进一步加大往往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孤独感。新生企盼生活独立、经济自主,但又还摆脱不了对家庭、老师的依赖;他们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但又担心能力不足,缺少信心和勇气;他们渴望友谊,但又缺乏一些人际交往经验和勇气,害怕露短、害怕受冷落,常常拒人于千里之外,常常难以对他人敞开心扉,或者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责任心不强。

鉴于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这就促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技工学校新生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营造有利于激发新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氛围,帮助他们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会学习的方法,帮助新生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从小事做起,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管理时间,管理自己,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尽快适应的集体生活和新的环境。根据新生的身心特点,人性化地加强疏通与引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技工学校生活,建立起新的心理平衡机制,变矛盾为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的带班经验,针对技工学校新生学校适应存在的严峻问题,提出了技工学校应对新生学校适应的五策略。

一、做好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是技工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为技校生活甚至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性教育,可以消除技工学校新生成长过程中的断点,使技校生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循环,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佳的方式、最短的时间、最好的效果来适应技工学校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技工学校生活的转变。技校一年级是技校中最重要的阶段,是新生適应和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

入学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和人员(班主任为主)实施,学校可以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学校专家教授、成功校友或高年级优秀学生参与。在时间安排方面,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专业入学教育的模式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入学教育的形式方面,采用会议(如班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集体参观(如校园、图书馆、实验室和校史陈列馆参观)与集体活动(社团迎新、新生文体竞赛)等方式。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编发入学教育资料。通过编发系统的入学教育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初步认识学校的学习生活。比如:通过招生宣传资料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学校简介、专业介绍、人才培养定位等);在新生报到时给新生发放入学指南(包括学习指南、生活指南,主要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学生行为规范、党团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社团资料等)。(二)组织集中教育。例如集体参观考察校园、专业思想教育、学籍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教育,组织新生开学典礼、实施军事训练。(三)组织集体活动。例如党团组织、社团组织等都组织有新生运动会、演讲赛、辩论赛、文艺汇演、征文比赛等文体活动,学生社团组织招新会员并开展系列活动,把教育内容寓于活动之中,让新生在参与中体会与中学不同的校园文化氛围,融于新的环境。(四)其他方式。例如把校园网、QQ群、微信、短信、博客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载体,通过这些方式方法的入学教育对新生了解学校、了解专业,适应学校的生活、学习和环境,尽快完成从观念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新生融入学习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引导技工学校新生适应新环境

人的一生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总是不断地变化,“适应”不仅仅是技工学校新生所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一生中都要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人生课题。环境适应有助于新生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完成学业。对于新生来说,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对他们适应当前的新环境,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技工学校的转变,顺利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有着直接的意义。从中学到技工学校、乡村到城市、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从依赖到独立,新生所遇到的环境变化是巨大的,环境的变化会给新生们带来诸多不适应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新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师和同学,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方式,新的生活方式,等等。能够适应不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人成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现代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人对社会环境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新生的环境适应,不能只是就当前环境适应来寻找策略,而应以此为契机,通过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来掌握和锻炼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能力和方式方法,为他们今后适应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提供必要的心理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技工学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转变而导致新生普遍面临心理适应问题,即新生综合征,其本质上是个体原有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不能应对新环境而带来的一系列混乱,必然会影响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应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不是简单的“说教”所能改變的。帮助他们在理论上明确自己所处的心理转折阶段,引导新生选择有意识地主动适应环境,教育学生要勇于“尝试错误”,并适时地提醒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要教育新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变化的环境。

四、指导技工学校新生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计划。

技工学校新生所面临的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以及人才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的根本变化。学生来到技工学校以后,以为和中学差不多。指导新生如何适应专业学习,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环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应是技工学校新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比如,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课程设置,了解学籍管理、学分制管理、技能等级考试及毕业证等方面的规定,了解各类学习奖励和今后进一步深造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介绍专业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专业学习的特殊要求,指导新生科学地运筹时间和利用校内各种学习资源,引导新生形成有效的自学方法。

五、引导技工学校新生健康生活与人际交往

技工学校新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生活习惯、交往方式复杂多样,且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宠爱,个性鲜明,大多数学生自主生活能力不够强。指导和帮助他们熟悉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室、实训室、图书馆、食堂等校园环境,以及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开展情况,了解与其生活学习相关的学校所处社区、街道、城市环境,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身体状况特殊、宗教或民族习惯特别的学生要予以个性指导外,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在体育锻炼、文艺活动、技能竞赛与创新活动、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拓展能力、陶冶情操,从他律走向自律,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学会在生活中把握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享受健康向上的人生。指导他们把握成功人际交往的原则,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提高自身人际交往的魅力,在新的环境中尽快构建新的和谐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2(4)

[2]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北京:清华大学2007(158)

[3]贾咏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北京:北京城市学院2006(76)

猜你喜欢

技工学校新生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信阳水利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技工学校学生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重残青年获新生的人
一个失足青年的新生